浅谈如何使参与分配制度更完善

时间:2022-05-09 11:12:21

浅谈如何使参与分配制度更完善

[摘要] 我国民事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是处理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情况的一种具体方式。它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不完善的产物。虽然在功能上与破产法律制度相似,然而却不能与之相媲美。笼统、简单的法律不能满足现实复杂情况的需要,参与分配制度在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程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必须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做好四点工作,有利于现行的参与分配制度逐渐完善。

[关键词] 民事诉讼执行 参与分配制度 法律完善

一、重视民事诉讼执行的特征

民事诉讼执行是人民法院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依法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特征是行使民事执行权的是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人民法院和其他机关解决的民事案件的执行权均由人民法院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进行民事执行工作,根据的是已生效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和其他机关制作的生效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是当事人申请执行和人民法院据以采取执行的主要依据;民事执行以其明显的强制性为主要特征,它表现在人民法院凭借国家强制力量,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迫使执行义务人履行义务,使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得以实现;民事执行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所进行的活动。民事执行程序是由一系列具有程序性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的,参加执行程序的各个主体的行为受到法定程序的约束,只有严格依法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加强参与分配的制度

参与分配制度是指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申请执行后,其他债权人发现债务人不能清偿所有债权,从而申请参加到已启动的执行程序中,对债务人的财产公平受偿的强制执行制度。这一执行制度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不完善的产物,我国立法内容规定的较为原则,在许多问题规定上存有模糊冲突之处,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必要加以完善。论参与分配制度在债务人是公民或其他组织,其财产又不能清偿所有债权时,有些国家采用一般的破产主义,其破产制度普遍使用于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债权人可利用破产制度对债务人的总财产进行一般的强制执行从而获得公平清偿;而我国采用有限破产主义,仅法人可使用破产制度,公民和其他组织则无适用的可能。因此就面临一个问题,公民或其他组织的资产不能清偿所有债务时,其资产如何分配?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建立了参与分配制度,旨在将无从以破产制度解决的问题放置个别执行程序中解决。可见,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宗旨在于弥补有限破产主义的缺陷,在公民或其他组织资不抵债时为各债权人提供一条公平受偿的途径。从而也维护了公平原则,债务人财产应供其所有债权人公平受偿。因此,加强参与分配制度会给司法实践开辟了一条宽阔康庄的道。

三、坚定破产法是程序法

破产法首先是程序法,换句话说,程序法是其核心。我国破产法篇幅有限,制度设置上也较薄弱,造成破产程序上存在不足。这不利于人民法院审理好破产案件。举例来说,比如案件的受理。案件的慎重受理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全国法院破产案件审理座谈会上是一个重点,在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的关于破产案件审理的若干规定中也是重点。但依照我国现行破产法的规定,破产资格仅限于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自然人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均不能破产。这就限制了非法人主体的破产能力,使得非法人主体不能通过破产清算退出市场,与此同时,我国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情况复杂,企业虽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未投入注册资金或投入的注册资金未达到法定最低数额,被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也不能作破产申请人。企业开办时未投入注册资金或投入的注册资金未达到法定最低数额,申请破产前开办单位补足注册资金的,一般应认定该企业具备法人资格,可以作破产申请人。但不包括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用难以变现或变现后价值显著降低的实物代替货币补入注册资金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破产法的社会效用。因此,应当从立法的角度扩大破产法的适用对象,使绝大多数的民事主体均能通过破产清算合法退出市场,以满足社会流转关系的需要。破产清算无论对债务人还是对债权人都是会起到保护作用的,这尤其对我国的破产清算观念的转换很有积极意义。

再如破产案件审理中的审判监督。由于破产案件的特殊性,破产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审判监督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破产法对此没有规定程序上的保障。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仅允许对破产案件审理中的驳回申请的裁定上诉,其他审判监督都是事后监督,因而,对破产案件的审判监督几乎是空白的。从破产案件的特点看,破产等于宣告企业的死亡,企业一旦被宣告破产,基本上就不可逆转,尤其在破产分配开始后,如果属于人民法院错误宣告,审判监督程序也难以发挥作用,事后监督也不能让企业起死回生。因此,应当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在破产案件审理中多几个监督程序,以利于审判监督的真正开展。

四、完善新破产法的法律

完善法律程序,应该从两个思路来考虑完善的对策。一是保持现有的立法格局,对现行的规定具体化,消除分歧。包括通过一定的参与程序将无执行依据、附条件附期限的执行依据以及已取得执行依据因客观原因未申请执行的他债权人纳入申请主体的范围;扩大可参与分配的客体;设置申请参与分配异议之诉和分配表异议等。二是打破现存的破产立法格局,把非法人民事主体纳入破产法调整的主体范围,同时重塑参与分配制度。在新破产法审议的最后阶段该思路是着重推荐的,这符合国际上破产立法由有限破产主义转向一般破产主义的趋势。参与分配制度的内涵和构成要件及立法目的与破产制度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使之具有可行性。同时破产债权制度、申报债权的期限制度、破产财产制度、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无效行为制度和撤消权制度等,破产法律制度以及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审判监督程序都能克服现行有关参与分配制度的弊端。对于个人破产后的继续清偿和法人破产免责的协调,我国新破产法应建立自然人破产免责时采取许可免责制度。将非法人民事主体纳入破产法调整后,参与分配的功能也将转变到责任财产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下的债务清偿上来,褪尽破产清算的色彩。在新破产法审议酝酿的关键时刻考虑将自然人破产纳入其中,协调法律法规,重塑参与分配制度与国际接轨。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大学法学院)

上一篇: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引入司法救济的必要性研究 下一篇:ERP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