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的中医辨证施护

时间:2022-05-09 09:52:07

脑中风的中医辨证施护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954-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脑梗死、脑溢血中医称脑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阻痹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1 中风的病因

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元气耗伤,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血不通,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而引发本病。

2 辨证施护

2.1 中风初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浑身无力、出现肢体偏瘫、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脉象微细或虚大、神志清楚。护理:此期病情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首先,将病人头部放平,绝对卧床休息,不要随便搬动,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大小便、脉象和舌苔等变化,即时通知大夫采取有利的抢救措施,如呼吸道分泌物多,用吸痰器及时吸出,呼吸急促、气短,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观察意识是否清楚,瞳孔的变化情况,若起病即现昏愦无知,意识不清,多为实邪闭窍,应立即下胃管,鼻饲参附汤,牛黄清心丸,静脉给予补液、抗炎、醒脑开窍等治疗措施。若忽然昏愦,四肢抽搐不已,或背腹骤然灼热而四肢发凉及至于足,厥逆、呕血等症均属病势逆转,难以挽救。通过护理细致观察病情的变化,为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2.2 发病期临床表现及护理:患者意识不清,头晕目眩,一侧面瘫,对侧肢体麻木,无知觉,面色潮红,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高热、大便干、呼吸急促、血压较高。治疗通常静脉给予溶栓、抗凝治疗。护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气短等症状,以防发生肺栓塞。避免发生出血现象,3~5天抽血化验凝血全套是否正常,体温上升到39℃鼻饲安宫牛黄丸,头部放置冰袋,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温水擦洗,注意口腔卫生,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大便通畅,从胃管注入一些中药帮助通便,长期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多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使其痰液稀释易于吸出。血压、血脂较高者,应给予降压、降脂药物,以防再次栓塞,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

2.3 恢复期或中风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若患者神志由昏迷逐渐轻清,半身不遂趋于恢复,说明其病向中经络转化,病势为顺,预后多好。若出现顽固性呃逆、呕吐、厥脱者,此为中风变证,多致正气散脱。若邪盛正伤,虽经救治终因正气已伤,致病程迁延成为中风后遗症者,常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痴呆等,要抓紧时机,积极治疗并适当锻炼,以提高疗效防止病情继续发展。护理:病情稳定后宜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康复训练。缺血性脑病1周后开始,出血性脑血管病2周后开始,若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进行针灸按摩。(1)肢体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以后可逐渐让患者进行主动锻炼,以预防瘫痪肢体挛缩畸形,关节强直,促进其功能恢复。(2)语言康复锻炼:平时注意为患者提供静的交流环境,适当给患者听广播,电视刺激语言中枢。(3)恢复期的患者要做到动静结合,在静心休养的同时要进行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不能下床的患者可在饭后或劳累后协助其坐起,以利于消化,消除劳累。(4)避免复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生气,饮食有节,清淡禁油腻、忌暴饮暴食,戒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勿突然改变和用力过猛,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润肠剂,随季节和气候变化增减衣服。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肥胖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3 讨论

中风患者的转归取决于其体质的强弱,与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及诊疗的正确及护理是否到位有直接关系,重视先兆症的观察,并积极进行治疗是预防中风发生的关键。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同时根据病情的临床特点进行辨证施护。急性期患者宜卧床休息,同时密切观察病情,重点注意神志、气息、脉象等情况,若体温超过39℃,可物理降温,并警惕抽搐、呃逆、呕血及虚脱等变证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口腔、皮肤、会阴等部位感染。待患者神志清醒后,言语蹇涩或不语者,即当进行语言训练,语言康复必须要有耐心,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病情稳定后,可配合推拿及功能训练,并指导患者自我锻炼,促进患肢体功能的恢复。

收稿日期:2007-06-07

上一篇:胃脘痛的辨证施护 下一篇:ICU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