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09 09:03:20

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江苏中小企业对江苏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融资难的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缺陷,也有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原因,因此要缓解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从企业本身、银行金融机构角度出发,还要从政府政策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

关键词:江苏 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

当今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被认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稳定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20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8%。江苏省中小企业已成为江苏经济的主力军,对江苏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增加国家税收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1 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江苏省在库中小企业11817家,其中机械、车辆、船舶共有4141家,占全省中小企业的35.04%,其次是化工、精细化工共2598家,占全省中小企业的21.99%。全省苏南地区中小企业6383家,苏中地区3088家,苏北地区1891家,南北发展不平衡。

2011年,江苏中小企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力军、新兴产业成长的主体力量。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销售收入突破6万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中小企业注册户数超过120万户,居全国首位。二是增长速度创出新高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3%,高于全省GDP增幅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中小工业销售收入增长30.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3个百分点。三是运行质量实现新提高。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呈现产值增幅高于销售增幅、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的良性增长态势,亏损面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四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超过30%,三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增幅均高于中小工业平均增幅。五是对江苏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规模以上中小工业销售收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江苏GDP的比重达52.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省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比重达51.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江苏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尽管江苏中小企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始终受到资金的限制,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转型的阻碍,成为限制江苏中小企业发展最致命的因素。据统计,在江苏省中小企业中约有70%以上的企业存在着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省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2 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也有银行和政策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有:

2.1 江苏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规范

许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存在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者的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对银行而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突出,这种信息不对称势必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从而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2.2 江苏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

由于江苏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一般比较短,企业规模比较小,银行缺乏其信用记录,因而资信等级一般比较低,大部分在A级以下,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江苏省的国有银行对贷款企业都要求有A级以上资信。

2.3 江苏中小企业贷款缺乏充足的可抵押资产

许多江苏中小企业从事服务业、来料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因而也就没有多少资产可以用来进行抵押,也就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2.4 江苏中小企业贷款金额一般比较小,银行成本较高而不愿承贷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不大,仅是大企业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但其频率却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上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无论贷款额大小,其运作成本基本相同。因此银行自然偏好于向大型企业发放大额贷款,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便成了“鸡肋”。

2.5 金融环境限制,金融服务欠缺

目前江苏省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还存在网络覆盖面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现实需要。中小企业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资金来源过多依赖银行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江苏省中小企业95%以上的正规融资依赖银行信贷,2008年以来,没有中小企业通过公司债、企业债、公司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工具融资。在金融业务服务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人员素质等特点,也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苏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体制和观念的因素,也有经济和成本方面的原因。

3 缓解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3.1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加速企业转型与结构调整

从根本上来讲,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的根源在于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不具有产品的定价能力和议价能力,无法应对和转嫁上游各类投入成本(如原材料、环境、劳动力)的变动和增加,没有竞争优势,很难保持市场占有率。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走上转型和升级之路。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战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集聚发展、兼并重组等为着力点,紧密结合产业信息化、竞争国际化和服务专业化的新特点,努力发展出新优势。

3.2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良好的信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双方诚信“是银行和企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事实。正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和失信行为,导致在资本市场交易中无法使用信用这一要素资源的应有报酬,企业的信用价值被低估,又直接影响企业在信用制度方面建设投入不足,信用意识薄弱,导致信用缺失更加恶化,进一步增强了融资难度。更为明显的是信用信息的传递信号的缺失同时放大了融资风险,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供给意愿。如果金融市场是完善的,不是破碎的话,这有利于减少信息摩擦。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减少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借贷成本。因此,重塑中小企业的信用这个软实力对中小企业融资是十分必要的。

3.3 鼓励大银行建立小额信贷机构

由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在成长的多个阶段对债务融资具有较多的依赖。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多,但其主要渠道依然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虽然中小企业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手续简单,快等特点,但是非正规金融机构筹资规模小,利率高昂。许多中小企业的利润都无法能够偿还本金。大企业规模大,可以从大规模和多渠道筹措资金,并且利率相对较低。但是大银行由于多种原因不愿意借贷给中小企业,迫使中小企业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借钱,增强了高利贷者的市场力量,从而推高了借贷的利率,如果我国经济长期处在这种借贷链当中,中小企业将无法生存,这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大银行有必要设立小额信贷机构。

3.4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建设

首先要完善政府的法律与政策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护,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和江苏省政府虽然持续出台各类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但仍未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民间资金呈现紧缩态势,导致相关行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少数企业或个人非法集资态势进一步加剧。因此,完善政府的法律与政策支持是刻不容缓的。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深化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起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它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担保。

3.5 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

要引导民间金融市场化规范运作,创新各种投资途径。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行业协会、增强行业监管等手段,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契约要件、利率水平、违约责任等,引导民间金融市场化规范运作。同时,应鼓励民间金融进行更多的创新,通过不断增强民间金融的活力,有效吸收民间闲置资本,并将所吸收的资金合理有效地投入市场。建立一个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规范管理民间融资,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并且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显志,左建越.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2]王莎,江辉.探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商业研究,2006年04期.

[3]邓明然.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融资新方式[J].当代经济,2008年08期.

[4]刘晗洁.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对策探析[J].消费导刊,2010年04期.

[5]穆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破解之道[J].当代经济,2012年09期.

作者简介:

徐家庆(1972-),男,金融学硕士,扬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学方向研究。

上一篇:浅谈中小企业网店的运营管理 下一篇:精益管理 科学施工 努力打造富有内涵的项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