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2-05-09 08:09:48

浅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科学课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而且在科学教材中,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关键词:实验教学; 德育; 责任; 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68-001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从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谈一些体会。

一、实验材料自己负责,初步培养以责任为美的感受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材料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甚至是随手可得的。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比如一次性杯子、盐、糖、乒乓球、气球等,能让学生更关注周围的事物,并将此和科学课相联系,深化实验的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态度。为了防止一些学生忘记带材料而无法开展实验活动,我通常也准备好所有的材料以备用。没想到我好心办坏事,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越到后面没带材料的学生越多。我就纳闷了,是我的课不再吸引学生了,还是材料越来越难找,还是学生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带着自己的疑问咨询了好多学生,才明白是我好心办坏事了。原来学生看到我也准备着材料,而且会给那些没带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带也可以啊。一来二去的,学生也会有从众心里,也会偷懒,于是带材料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和我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美好初衷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于是我改变了方法,规定自己的材料必须自己带,如果有学生没有带,要不承包本节课的整理工作,要不取消本次实验的机会。参与实验是每个学生都乐于的,而整理实验室就会花费他的娱乐时间,所以学生在再三的权衡下,会记住带实验材料。也会偶尔有学生忘记了,但次数和人数明显比以前要少很多。现在有的学生不仅会带来我布置的材料,有时还会自己选择一些更好的材料,甚至在上课前就动手实验,并发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在做沉浮实验时,学生发现马铃薯在盐水中的沉浮现象不明显,用鸡蛋代替更好,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学生还特意带了鸡蛋要给大家做演示。因为有了学生的热心参与,上课时实验效果也更明显了。自律也必须在他律的基础上形成,慢慢的学生已把自己事自己负责当成了习惯,同时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增强了。

二、实验过程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为善的精神

一般的实验我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时出现了下列现象:小组成员动手能力强的、对实验感兴趣的在那争抢材料,乱哄哄,乱告状,而那些胆小不自信的却无所适从、无事可做;小组内互相批判,小组间互相攻击,甚至故意找茬,经常弄得课堂上乱糟糟的。这样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师嗓子喊破,身心疲惫,学生却争吵一节课而少有收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活动)前学生分工不明确,而且学生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由小组长给成员明确分工,让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人人动手,个个尽力,做到各尽所能。强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的成功也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同时开展小组评比,给小组打分的活动来激励学生合作,让学生学会合作。

三、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每次实验结束后都有全班汇报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够自信,因为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或者实验器材的不同,或者教师设计的意图不同,实验现象往往会有差异,可是大部分的学生往往对很多的意见持相同看法,而随意改变自己的实验结果。

如我在教授三年级测量气温这部分内容时,其中有一支温度计被一个学生摔裂了,我没有及时发现,到了下一个班级时,分组活动时,有一个组分到了这支温度计,在测量完教室的气温后,我们全班做了交流,我要求是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每个小组都是相似。等我一收回温度计发现了这个情况,我询问了学生,那个小组的人低声说:“大家都是这个温度,我们不好意思说。”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除了说明学生的从众心里很强外,也说明学生不够自信。我给他们讲了个小故事,“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司令越野赛都有便宜可占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受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了。”教育学生本来怎么样的就怎么样,别人也许是对的,但也不要盲目听从。

发现学生没有尊重事实,并不能一杆子打死,而要细究其中的原因。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感,而随了大流,那么应该和他说,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哪怕是错的也没关系,不是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要坚信自己,不要被别人所左右。而对于那些是因为上课不认真而瞎编乱造的学生,要严肃的对待。首先要批评他们,然后让他们重新实验,下课后再找他们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老师都如此关注他们,作为他们自己来说更不能放弃自己,要把握住每节课,认真做好每个实验,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结果,使他们懂得科学是门实事求是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样就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总之,作为科学课教师,要在科学实验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恰到好处,并不是把科学课上成思品课,要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文化内涵的失陷与救赎 下一篇:科技活动为少先队员插上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