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支农有制约

时间:2022-05-09 07:09:37

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其初衷和目的是实现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支农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当前部分已组建的农商行情况来看,仍显沉重的历史包袱、过高的税负,以及政策歧视、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等因素,严重影响农商行的改革发展,也直接制约了农商行支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监管部门提出2015年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时间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能否改制成农商行俨然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在此情势下,地方政府纷纷通过土地、房产等置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以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占比指标符合监管部门要求,支持农村信用社完成农商行组建工作。但政府的出资并非无条件的,其置换的不良资产仍然委托由改制后的农商行进行管理清收,用以偿还政府的出资。加之先前央行票据置换的不良资产、核销的不良资产,以及表内仍然存在的不良资产和隐形不良资产,组建后的农商行依然要面对沉重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使农商行在做好新增贷款投放和管理同时,还必须浪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工作,严重制约其改革发展步伐和支农能力的提升。

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启动以来,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部分税费实施了减免政策,正是在这些税收优惠的政策扶持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实现明显好转,部分农村信用社完成了农商行组建工作。但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到期,以及改制为农商行后不再享受地方部分优惠政策,使农商行较之于农村信用社,其税负过重、收费项目过杂等问题愈加突出。目前农商行执行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房产税、土地税、印花税、契税等,涉及税种近20大项。如卢氏农商行,2011年共缴纳各类税费1800多万元,占各项支出的12%,占年经营利润的35%。诚然,这些属于国家法定交纳税项,作为企业自然应当交纳,但对于承担支农重任且肩负沉重历史包袱的农商行来说,税负明显过重。

在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之前,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国家部委陆续出台风险规避政策,如财政部财办库〔2006〕12号规定,原则上各级财政国库部门应在当地国有、国家控股银行开立财政资金专户等,由农村信用社脱胎的农商行,相应的也被排斥在外,严重影响了农商行支农资金的筹集和信贷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

近年来,随着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投资担保公司被寄予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救命稻草”,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遍地开花。但目前大部分投资担保公司却干着变相违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生意,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就不难发现,投资担保公司的违规操作,为危机形成和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行后,仍作为农信系统成员归省联社管理,因此受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在所难免。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为了追逐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自身条件、产品销路、还贷能力,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和行政权力,对农商行的工作进行“强制干预”或“隐形干预”,热衷于上项目、增产值、创业绩,超能力地盲目新上或扩建项目,以行政手段代替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农商行不良贷款增加,经营风险加大。

(作者系河南卢氏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上一篇:论房屋的不合理装修造成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下一篇:辛店镇:用心开创“三化”协调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