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寄宿制学校管理策略

时间:2022-05-09 05:53:46

浅谈寄宿制学校管理策略

摘要:以追求适合学生终身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为办学宗旨,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创建绿色学校,提升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后勤工作,形成“三点”为核心的常态化管理,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打造乡镇品牌学校。以农村乡镇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发展为前瞻,文章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总结提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方式。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

一、以师德工作为基点,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水平

学校德育的根本在于师德师风,教师的师范作用是一种渗透于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了做好师德师风工作,学校与全体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和《师德工作责任状》,规范教育行为。同时,定期召开学校师德报告会,以身边的榜样引领教师,以身边的典范感召教师的理想信念,培养教师的道德品质,建设一支爱生、爱校、情感丰厚的教师队伍。

在抓师德师风工作的同时,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先后举办了 “养成教育宣传周”“家长学校”“节能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市、县级“践行价值观 养成好习惯”征文比赛、“唱响和谐 放歌梦想”合唱比赛、“抗战故事大赛”“花样跳绳”比赛等各项德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以抓教学质量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新时期以来,我校在保证开齐、开全三级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了以“诵读经典文化,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晨读、午读、课外读等系列读书活动,提高了师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深化“六步导学”和“文本对话”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一)规范课程管理,突出课程建设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开设地方课程,着力研发校本课程。根据德育培养目标,分高、中、低段,研发编撰了三套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行》《让文明与我同行》《中国梦从这里起航》。校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水平。

(二)夯实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学校领导实行“三包”,即包课题项目指导、包学年组教学工作、包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与提高。业务副校长和教务处工作人员坚持做好每日三次巡课工作,组织校内视导,重点督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上好常态课情况,注重薄弱班级和薄弱教师,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其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我们以“关注过程、关注成长、关注发展”为新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六步导学”和“文本对话”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发挥教研组的教研职能,利用每周一次的组内教研时间,将以往人人展示一节课的方式,改为教研组团队备课展示、同课异构展示,课后进行集体反思,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这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才艺得到了展示,教师的技能得到了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全员积极参与、共同进步的局面。再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注重过程监控,采取“以单元阶段性评价为参考,构建以期中调研与期末问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务处、教研组、学年组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让教师树立质量意识,实时掌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工作新模式

我校是全县首个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积累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特别是食宿管理方面,七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实践,积累沉淀,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发展管理模式。

(一)注重投入,夯实基础

几年来,通过上级政府部门的投入和学校内部挖掘,食宿设施有了彻底的改观,宿舍有壁柜,有热水供应设施,有学生文体活动室,有应急药品;食堂有餐具配套和消毒设备,有专业素质高的餐饮操作员和管理员,极大地改善了食宿条件。

(二)建章立制,重抓落实

一抓制度建设,制定食宿管理各项制度,做到措施方法步步到位,管理链条环环相扣;二抓服务创新,我们要求食宿管理教师要服务态度细致化、服务方法创新化、服务措施精致化。

(三)历练熏陶,规范行为

学校制订了《文明寝室公约》《文明就餐条约》《学生住宿要求》等,强化训练,严格要求。如在寝室管理方面提出标准:床上无杂物、房顶无蛛网、地面无垃圾、物品无污垢、卫生无死角、寝室无异味。

(四)心系学生,全面监管

我们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爱心呵护每一个住宿生。一是家校合一,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管理中来。要求教师集教师、家长、保育员三职于一身,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是我家,老师是爸妈”。去年九月中旬的家长会,我们请来了国家应用心理学研究生、省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副教授、省高校心理咨询师首批督导师于文宏教授给全体家长进行智慧型父母五项修炼的培训。班主任、家长全员参与,教育局领导亲临现场,这是全县教育首开先河的一次大型家长培训会。通过这次培训,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也让家长进一步读懂教师、亲近教师、拥护教师。二是科学膳食,必须让学生吃得新鲜、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得经济。三是方便住宿,必须让学生住得开心、住得安全、住得卫生、住出好习惯。宿舍建立了活动室,有教师指导,有活动内容。四是服务到家,与家长心连心,规范行为,让家长放心。

四、把握寄宿制学校教育特点,提高学生美德教育水平

办寄宿制学校,我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结合乡村少年宫活动,全面开展深化养成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习惯兼优的好少年。

(一) 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促进养成教育

一是挖掘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安全习惯和养成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二是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言传身教,以师育生。

(二)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强化养成教育

楼廊文化,彰显育人六大主题;寝室文化,注重学生自理培养;食堂文化,倡导勤俭风尚。花坛林带的温馨提示,厕所墙壁的友情告白,橱窗展示板的醒目倡导,楼体条幅的真情展露,这一切,都在凸显我校隐形养成教育品味,注重打造德育亮点,强化养成教育。

(三)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养成教育

每年三月的“雷锋就在我身边”、五月的“感恩教育”、六月的“艺体2+1”、七月的“党的生日”、九月的“尊师爱校”、十月的“校园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内涵的全方位养成教育,努力打造品学兼优的美德少年。

(四)以乡村少年宫活动为契机,丰富养成教育

我校积极筹措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资金,引进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开设艺术、体育、书法、电子琴、声乐、棋类、文学赏析等十二项活动。 通过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丰富养成教育内涵。

(五)爱心助学,关注弱势群体发展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实现中国梦的未来保障。2012年,我校开始了爱心助学工作,有43名学生得到了关爱,学校分发给这些学生每人100元现金;2013年以后我们将此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让每一位留守儿童、贫困生、学困生都能得到学校不同方式的抚慰,即以“爱心接力”为主题开展了四项爱心助学活动,包括学校对学生的关怀、领导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扶持、还有同学间的互助。通过活动给予这些学困生、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关注、精神上的抚慰和物质经济上的帮助,增强了领导的责任感、教师的使命感、学生间的友情感。今年6月份,我校组织了“情满人间 爱洒校园”爱心助学活动,县电视台专程来我校录制节目,在哈尔滨新闻综合频道进行播报,并在通河电视台农村大舞台节目上连续播出一周,反响良好。本学期我校还成立了 “爱心驿站”。这些系列爱心助学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了团结友爱、关爱他人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

上一篇:浅谈委婉语的模糊机制 下一篇:心灵的表象: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