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立波:世界这么大,我想试试看

时间:2022-05-09 03:46:41

龚立波:世界这么大,我想试试看

时间一晃,从2013年10月正式辞去江苏卫视副总监、集团产业投资公司董事长等江苏台所有职务起,龚立波的创业之路已经走了将近两年。

龚立波接受《综艺报》采访时,正在云南的《极限挑战》录制现场。今年6月14日这档节目在东方卫视开播,第三期收视率即CSM34城2.06%,它背后的制作方正是龚立波创办的公司“大道行知”。此外,正在热播的网剧《盗墓笔记》,第二大投资方也是大道行知。龚立波创业的处女作,则是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妈妈听我说》,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称其为,是“与《最美和声》并驾齐驱的另一档品牌节目”。

从大道行知目前的表现看,龚立波的开局可谓稳扎稳打。对于未来,他表示,没有考虑太多,“我们只想集中精力踏踏实实做几部精品出来,获得观众和行业内的好评,就很开心了。”

尝试不同的人生道路

龚立波创业,并非为了钱。在江苏卫视这样强势的平台担任重要职位,又有领导的重视和培养,龚立波承认他在体制内年薪很高,并不缺钱。“如果人能活两辈子,那我这一辈子可以都活在体制内。但人只能活一辈子,所以总要尝试不同的人生道路。世界这么大,总要在岸上走一走,水里游一游,不能只有一种活法。”龚立波表示,辞职创业之心早已有之,内心不安分的基因从未消失过。按照他的人生规划,体制内生存也并不在他当年毕业时的计划中。一切的因缘际会,在即将奔四的年龄,让他最终产生了放手一搏的念头。“如果熬到60岁退休,我回忆自己这辈子,一直想创业,却从没给自己尝试的机会,一定会觉得特别遗憾。”

所以,他给新公司起名为“大道行知”。《道德经》有云,“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但普通人肯定做不到,只能通过“行走”悟出“大道”。

大道行知主体业务主要为节目制作、影视剧制作和广告经营三部分。每块业务各有几位核心成员负责。在公司中,龚立波的股份占得并不多,只有30%左右,剩下的全部留给了团队。“这是投资人最喜欢的股权结构,未来如果融资、上市等,都会比较好谈。公司属于大家,我们是合伙创业,不是我当老板,他们当伙计的概念,大家都是股东。在这样的架构下,人才队伍非常稳定,没有人会愿意离开。”龚立波解释说。

公司创立之初,龚立波接受《综艺报》采访时也曾表示, 公司走了一条“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创业”的道路。他和几位相识多年的朋友以合伙人身份,先成立一家广告公司,之后收购市场上现有的一些比较专业的、优质的公司,大概4家左右,再将它们整合成一家公司。合伙人之间相识多年,能力、人品彼此信任、了解,不会去争一些蝇头小利,这保证了公司未来能够长久发展。

“商业上的成功绝对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目的”,说到这点,龚立波例举《盗墓笔记》项目。“这个项目做得有点可惜,虽然网络上播放的热度很高,但是好评不多。有人劝我说,你能赚钱就行了,我觉得不是这样。从赚钱角度说,我们更希望赚长期的钱。名声也很重要,如果做的是一个被人骂的产品,尽管能赚到钱也不是好事。”

今年下半年,大道行知将重点规划2-3档节目,2-3部电视剧。“我认为内容产业都是相通的,即发现观众需求并满足它。评判内容产品的眼光,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营销角度,其实标准都是一样的。”

“烧脑”综艺《极限挑战》

对于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龚立波断言:模式引进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的综艺节目,该引进的好节目已经引进得差不多了,今后原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不断学习仍然必不可少。”

龚立波认为,中国的国情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都不相同,在此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有这么多频道,这么多电视台,更需要不断创新。我们也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民族,我们受的教育、行为习惯都是如此。所以你能发现,中国的现象级节目都是有些思想性在内的,不可能做纯娱乐内容,至少让人看到后感到愉悦、快乐的同时,还会有点感悟、启发。”

正是“希望能够做出一点有意义的综艺”,所以《极限挑战》的每一集都设定了一个主题。龚立波举例说,“第一集我们想传递的是‘时间很宝贵’。人们总说等我有了时间再如何,总感觉过了明天还有明天。但真是这样吗,时间都去哪儿了?第二集我们想传递看待财富的正确观念,所以做了‘继承者’。对于金钱,不会管理不行,但是太贪婪同样不行,所以游戏规则设置为,最后一名被淘汰,但第一名同样也会被淘汰。”

对于户外真人秀的发展,龚立波认为:创新,是永远不会走到尽头的。“我不太赞同户外真人秀的说法。其实无论棚内、棚外节目,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和延伸。真人秀归属棚外节目,这种形式可以给拍摄、制作带来更大空间。”他认为,户外节目的精髓,就在于它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展现了开放的过程,最终呈现出开放式的结果。由此展现出艺人最真实的一面,而不只是简单地做些游戏。

对于《极限挑战》这档节目的表现,龚立波表示没有超出他的预期。“我们不敢说做节目是我们的强项,只能说是经验和爱好的结合。我们希望做出更多1.5版本的节目。很多批评的声音认为中国的节目题材和模式抄袭、跟风,我认为借鉴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市场上现有节目属于1.0版本的,我不敢说一定会做出一个2.0版本的来,因为这样风险比较大,完全跳空也不现实。所以做1.5版本是我们的追求,总要比现有节目高出一点。”

《极限挑战》就有点像龚立波所形容的,是“跑男”的1.5版本。同样激烈的体能对抗、紧张有趣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是平民化的视角和高智商的考验,该节目已被用户评价为“年度最烧脑综艺”。网友总结称,如果第一集完全看懂了,那是黄磊的智商;如果完全没看懂,那是孙红雷的智商。“对大部分观众而言,可能是看的有点懂又有点不懂。这是我们的一种尝试。观众是否愿意接受、喜欢这类烧脑的综艺节目?我们当初预判是可以的,所以会选择东方卫视这样偏高端的平台播出。结果让我们很高兴,证明观众看综艺节目并非只追求通俗和娱乐,人们其实愿意付出精力思考,只是我们没有提供这类产品给用户。”

对于快速兴起的新媒体领域,龚立波也认为文化传媒行业会迎来变局。未来,或许没有新旧媒体之分,只有内容提供商和终端播出平台两种角色。“本质上不变的是内容和播出,一个是内容商,一个是渠道商。渠道商受技术的影响太大,随着新技术的更迭,稍有不慎就有被彻底淘汰的危险,但内容总是被需要的。”正是基于这个判断,龚立波的创业还是在内容产业。

对话大道行知文化传媒董事长兼总裁龚立波

创业,痛并快乐着

《综艺报》:如何设计新公司长远规划,有上市打算吗?

龚立波:没想太多,只想踏踏实实做出几个精品节目,尤其是原创方面。我们都是追求理想的人,如果我们的原创模式,能被国外同行借鉴,哪怕一分钱不给我们,都是开心的。

《综艺报》:公司今年是否盈利,营收状况如何?

龚立波:倒不是故意不说,只是目前还真的不好估算。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风险很大。从经营角度和盈利来说,它不应算是个好行业。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仅电视剧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0集以上获得开拍许可。但能够转换成发行许可的,约在15000集左右,被砍掉一半。全国地市级以上电视台能够播出的新剧,大概每年在8000集左右。这其中,能够盈利的最多只占一半。所以从投资立项算起,只有1/2能够获得发行许可,1/4得到播出,1/8能够赢利。

再看综艺节目,每年真正能够引起大家关注、被人称许的节目数量非常少。收视率突破2个百分点,同时收获口碑和影响力的成功新节目,一年不会超过3档,一般是1-2个,所以风险很大。

《综艺报》:初创公司该如何应对这种行业风险?

龚立波: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你做到比别人好才能生存。现在没有哪个行业是门槛高到只有你能做,而别人做不了的。

《综艺报》:做得比行业竞争者好的关键在哪里,眼光和判断有多重要?

龚立波:我们尚不能说成功,只能说暂时还没死掉。这真要感谢多年来体制内给予我们的经验和判断。现在有很多社会资本想进入内容创意产业,想做综艺节目。一些咨询我的人,私下我也会告诉他们,如果你连教训都没获得过,何谈经验呢?这就像学走路一样,没摔过跤是不可能学会走路的,没学会走路还要跑得快,除非奇迹发生。但我是不太相信会有很多奇迹发生的。

《综艺报》:目前与各家卫视的合作主要采取什么方式?

龚立波:基本是联合制作、联合招商,每一个项目都是定制化的。现在综艺节目投入这么高,不太可能是我们全部投资制作完成再卖给电视台。都是先跟台里沟通,提出一个想法,然后报方案,再跟台里的人一起思考方案是否可行……不断完善吧。

《综艺报》:《极限挑战》这档节目目前看来开局很好,是否有比较高的信心和期望?

龚立波:先抛开艺人的阵容不提,整个项目我们从剧本开始到筹备、投资、制作等,配备的队伍都是超一流的人才,所以出现目前的表现应该算是合理的,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期。加上我们对观众的判断,他们不是不喜欢动脑,只是还没有习惯而已。

《综艺报》:为什么会做这种游戏规则很复杂,看起来比较“烧脑”的综艺节目?

龚立波:总要有人尝试创新。电影剧本一般都写得比较复杂,起承转合,但是观众看得懂也愿意看。这是因为电影有很强的仪式感,需要花钱买票,然后坐在电影院中等待上映。当灯黑下来后,人们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全神贯注,人们花了时间和金钱,也愿意为此付出精力。

但电视,现在大部分的功能是客厅的“背景音”,是打发时间消遣用的,也形成了人们看电视剧、综艺节目不爱动脑子的习惯。但是,现在很多观众都在批评这种状况,主管部门也提出要求,希望从业者能够做些有意义的内容。我们也知道这种做法不讨巧,在收视率上不一定能获得好结果,因为费脑的事情,违背了现在这种通俗的大众主流。

这是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观众“被”养成了不愿意动脑子的习惯,一方面电视台不敢做这种费脑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死结。但我们仍认为,这档节目有希望成功。既然观众愿意去看“烧脑”的电影,为什么综艺节目不可以呢?总需要有人来尝试,结果当然让我们很开心。

《综艺报》:这类“烧脑”综艺会不会开始扎堆流行?

龚立波: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不大,所有综艺节目在智力的考验上肯定会分三六九等,这样类型才会丰富。而且这种类型的节目多了,观众看起来也会很累。

《综艺报》:自己创业后,是否会感觉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变得更辛苦?

龚立波:任何一个事业,无论是你自己当老板,还是在体制内做事,如果把这个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想做好都是不容易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从来没有轻松过,都差不多。

《综艺报》:对于想和你一样创业的电视人,你会提出什么忠告?

龚立波:创业绝对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谁都不是生来就会创业的,当然会经历很多挫折和困难。现在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忙这么多事情,大部分都是不如意的、很困难的。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最后只要有一两件成功,就让人很开心了。

上一篇:《玛纳斯》悲剧性的社会历史成因 下一篇:试析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