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研究

时间:2022-05-09 12:52:20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研究

摘 要: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自2000年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仅对菲律宾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顺差,而对泰国和越南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对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缅甸则由顺差转向为逆差。从发展态势上看,中国对东盟十国整体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趋势已经不可扭转。因此,在当前“一带一路”政策的导向下,我国应该有策略地利用好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地位,在与东盟各国的博弈之中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深化多边经贸合作,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推动“一带一路”系列政策在东盟地区的落实。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失衡;一带一路;中国―东盟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14

旅游服务贸易是旅游服务在国家之间的有偿流动和交往。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服务贸易一直是平衡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手段。然而,自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逆差以来,逆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14年全年旅游服务贸易逆差1079亿美元,占到同期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56.2%。其中,中国与东盟各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更是呈加剧上升的演化态势。东盟各国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支点国家,以东盟各国为切入点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失衡现象和原因,对于我国积极应对旅游服务贸易环境的新变化,推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贸易、资金融通、人文交流等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迄今,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合作、市场开发、人力资源、法律制度等方面。在贸易失衡方面,王新华(2016)等从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阶段历程及特征着手,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改善途径,张伟(2014)通过回顾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的演进情况,探讨了造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失衡的直接和间接成因。前期研究为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学界对于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领域研究的缺失,也为本文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探讨留下了空间。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失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原因,从“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探讨应对我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的策略。

1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与东盟各国旅游服务贸易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赴东盟各国的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大幅度增长,相比之下,东盟各国赴中国旅游的相对数量有所下降,因此造成了中国与大部分东盟国家出现旅游逆差现象。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东盟中旅游服务贸易富有代表性的四个国家――泰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进行分析,以中国与东盟这四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差值来划分,可以将双方的旅游服务贸易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1 泰国、越南――中国对二者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存在逆差

中国与泰国、越南恢复外交的时间最早,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最成熟,并且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泰国方面,由于其旅游竞争力较大,中泰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逐年拉大,且基本呈直线上升态势。越南方面,中国对其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保持较低程度的曲折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

1.2 菲律宾:中国对其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存在顺差

受政治环境和人身安全事件等因素影响,中国游客赴菲律宾旅游的意愿相对较低。而以探亲访友、商务会谈为主要目的的菲律宾游客赴中国的人数则较高。由此形成了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殊的顺差现象。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对菲律宾一直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但是其顺差值波动增长,近年来还呈下降趋势。截止至2015年,中国对菲律宾的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为6.23万美元。

1.3 新加坡:中国对二者的旅游服务贸易逐渐由顺差转为逆差

东盟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近年来出现了从顺差向逆差转折的过程,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以新加坡为例,中国对其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出现在2012年以后,逆差值逐年上升。截止至2015年,中国对新加坡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为3.6万美元。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中国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会进一步加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赴东盟旅游,而受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人口、经济等发展水平的差异,赴华旅游的东盟游客在同一时间内绝对数增长较慢,届时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进一步扩大。

2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整体上存在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深层次原因。

2.1 政治导向方面

中国鼓励出境旅游发展政策壮大了中国赴东盟旅游市场。一直以来,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200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和规范发展出境旅游”。用扩大旅游内需以弥补旅游出口的不足,在拉动旅游内需的同时,也拉动了出境旅游的需求,增加了旅游的进口,从而也导致了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逆差。近年来,中国也不断简化对东盟各国的签证手续,为中国公民赴东盟旅游奠定了良好条件。

2.2 社会经济方面

经济增长和闲暇时间增多为出境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旅游经济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4000美元至10000美元时,人们就会产生出国旅游动机。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8000美元。随着近年来中国人均GDP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实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状况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公民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也促进了出境旅游的发展。

2.3 旅游发展方面

国内旅游竞争力不足激发了中国出境旅游需求。旅游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竞争力越大,吸引的游客越多,反之则相反。与东盟主要旅游国家相比,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近五年的均值在0.69左右,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都达到了1.6以上。因此,在中国国内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首选周边国家开展旅游。

3 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应对策略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所造成。从长远来看,在排除极端的政治因素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现象是不可逆转的。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应利用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影响力来提高中国在东盟中的政治地位,深化双方的政治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措施在东盟地区的落实。

3.1 善于利用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增强中国政治影响力

目前,东南亚地区已然成为世界多股政治力量角力的重要舞台,中国要想继续维护和平、繁荣与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就必须赢得东盟各国的理解与支持,而旅游服务贸易正是中国获得东盟各国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抓手。尽管近年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断上升,但中国凭借着旅游服务贸易所表现出来的和平发展的理念逐渐被东盟各国所认同。东盟各国要想与中国保持良好的旅游服务贸易关系,就必须在政治上保持与中国的友好。以菲律宾为例,虽然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远远大于新加坡,但是由于受黄岩岛事件等影响,其与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因此,随着中国在东盟各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不断增大,中国要善于利用这一逆差现象来增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导向下积极开展政治安全对话,加强政府间合作,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

3.2 巧妙利用中国与东盟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最好媒介,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交流,扩大旅游客源地的文化软实力。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差异以及发展前景来看,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光靠“旅游”来弥补“旅游”是不可取的。因此,从与旅游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出发来弥补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逆差很有必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扩大相互留学规模、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等做法来增加中国在东盟的文化影响力,进而为落实中国在第十届东亚峰会上提出的“加强亚洲文明对话交流”奠定基础。

3.3 合理利用中国与东盟旅游旅游贸易逆差扩大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

旅游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不断增长的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对东盟各国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就业都带来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因此,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可逆转的前提下,中国应当利用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这块“蛋糕”为经济谋利,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做好以下三点:落实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双方路网电网通信网互联互通;深化双方投资贸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高通关能力;加快资金融通步伐,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

从中国的长远发展来看,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下,中国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非坏事,反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因此,中国要善于利用好这一逆差来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入合作,借助“一带一路”的前景,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小金.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旅游经济,2012,(8):144-146.

[2]吴倩.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思考[J].价格月刊,2013,(12):58-61.

[3]冯姝姝.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生态经济,2007,(10):103-143.

[4]张百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发展中旅游强国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96-236.

[5]王新华,吴朝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6,(1):31-37.

[6]张伟.非均衡状态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应对机制探析[J].商业时代,2014,(7):127-128.

[7]蒋文.中国与东盟五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48-53.

[8]李仲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商业时代,2012,(7):58-59.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效率提高的对策 下一篇: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