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09 03:04:18

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出实行已多年,作为高中学科中较为特殊的学科--政治,深化课程改革更是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高中政治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改革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1-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政治教师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理解与认识,努力投身课改事业,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的前提下,高中政治课程正在向合理化、规模化发展。这是课改以来,高中政治教学得到的伟大战果。但是,凡事都是双刃剑,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同样存在种种问题。

一、新课改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在此新形势下,更应当适应时展的需求,切实做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学科教学为平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抓住教育教学命脉大力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被剥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自然要始终不移的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素质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放任学生自由学习于不顾,而是在不改变教师为教育主导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与头脑。

2、探究式学习法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对人才高需求的年代里自然不能满足社会培养人才的快速高效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被替代,现代教学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的需求使然。然而,传统教学在我国各学科教学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很多教师同样只接受教学课堂围着自己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成绩的高低只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虽然,新课改讲究学生个人能力、个人素质发展并且已施行多年,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为我国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彻底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3、政治教学缺乏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下,当代教学,"学以致用",一直是社会与国家关注的教育现实问题。对于一门讲究实效性的学科--政治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教学压力。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性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应试教育的大浪潮让政治教学严重缺失实效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普遍存在。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受到限制,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完全凭借记忆背诵的课本知识。

二、高中政治教学难以有效突破的原因

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阐述了思想政治教学在中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政治教学工作,不能偏执的认为只是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应付考试。这样错误的理解完全背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如今形形的中学政治教学问题,我们首先要重视,其次要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以下分析现如今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教学思想顽固,沿袭传统教学法

从教师的角度看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为何教师难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答案,教师必然也是从学生时代成长过来,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方式同样离不开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教育下熏陶成长。常年奋战在教育一线,政治教师们已经将自己熟悉的知识烂熟于心,更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在全民皆战高考的时代下,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式反而更能响应需求,所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一直得不到推广实施。

2、学生缺乏学习趣味,实效性教学纸上谈兵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关乎智力方面的工作,必须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很显然,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政治学习动机发展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学习索然无味,甚至丧失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更是天方夜谭。古板的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主的理论教学,其二者教学模式都是实效性教学的阻碍。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在政治教学后对其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存在乐观意义。

三、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政治教学改革也同样如此,不足之处包括教师课堂主导地位被剥夺,学生上课散漫自由,课堂教学质量不如人意;传统教学思想与改革思想相悖,探究式学习方法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是一种挑战;政治教学缺乏实效性,教学依然只重视理论知识,且浮于书本。面对如此难题,我们谈一谈有效的对策。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抛弃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前提,重新认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避免发生学生受限于教师的教育,教师受限于学生的发展的尴尬局面。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必不可少,在教学方法得当的基础上合理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与头脑。

2、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教师教学的侧重如果只是立足于考试升学的狭窄认识上,知识只是浮于书本的理论,这很难让高中政治教学真正发挥其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情操和良好性格的媒介作用。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的容量越来越大,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进行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失为一种万全之策。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尝试改变身份角色去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正确全面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关于实效性教学是前提,引入新型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教学、模型教学为发展背景,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本,注重层次教学,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着手。相信与尊重学生主体,启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材所讲述的知识,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感受,教育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起来,现学现用,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谢建,程家福.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政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J].继续教育研究,2008(4):147.

2.张千祥.对新课程改革的八点困惑[J].新课程研究,2010(3):128~129.

3.姜丽艳.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的尝试[J].科学大众,2010(8):28.

4.陈桂平.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2):41~42.

上一篇:区域游戏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 下一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