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彰显贵州自信

时间:2022-05-08 11:04:51

贵州探索了“四看法”“三变”“晴隆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贵州经验”,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本”。

全国脱贫攻坚新阶段首战之年,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贵州如何作为,事关全局。

回顾过往,贵州探索了“四看法”“三变”“晴隆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贵州经验”,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本”。

展望未来,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进入了倒计时,全省上下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誓啃脱贫攻坚“硬骨头”。

一种扶贫精神历久弥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立冬过后,贵州乌蒙山最高峰――韭菜坪气温骤降。从山脚驱车沿路爬升,途中不时有旅游车辆经过。

山腰上的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在迷雾间若隐若现,走近看,一排排洋楼阁院如珍珠玛瑙般散落。海嘎村,已不再是昔日的穷旮旯。

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驻村6年了,其间有三次机会离开,但他都选择留下来。他帮助群众拔掉“思想上的穷根”,带领群众走上了产业脱贫路。

在贵州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还有成千上万和杨波一样的先锋,在最前线冲锋陷阵,撑起贵州的小康大业。

对贵州而言,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必须举全省之力来抓。“十二五”时期,贵州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66万人,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

成绩可喜,但任务仍艰巨。“十三五”时期,贵州平均每年要减贫100多万人。

2016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系点蹲点调研,与群众拉家常、话脱贫、谋发展;深入基层一线宣讲脱贫政策,把脉扶贫脱贫。

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主阵地,省委发出集结号、动员令,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精气神,用心用情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近年来,7000多名“第一书记”和4.3万名驻村干部,奔赴基层一线,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写在了群众心里。

全省干部群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当精神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标杆、价值导向。

“时代楷模”文朝荣不向贫穷低腰,把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万亩林海,“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变身绿色银行。

晴隆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带领群众走出了脱贫致富的“晴隆模式”。他用短暂却壮丽的一生向我们塑造了一名一心为民、勤政务实、对党忠诚的好干部。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历时数年,带领村民在村前大山上凿出“麻怀隧道”,凿出了通向富裕的新希望。

这些先进典型身上散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正是新时期贵州党员干部形象的集中代表,也必将激励更多贵州儿女为之不懈奋斗。

一种实践探索汇聚合力――政府、企业、社会深度协作构筑大扶贫格局

2016年10月17日,全国第三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四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贵州全省上下又一次擂响“扶贫济困”的激越鼓点。

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当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在贵阳市筑城广场举行2016年全省“扶贫日”现场捐募活动。贵州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黔官兵、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进行现场募捐,让点滴善举汇聚成扶贫济困的强大洪流,点燃脱贫致富的梦想。

向贫困宣战,不让贫困代际相传,广泛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是国家设立“扶贫日”的真正要义。

在全国空前重视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贵州社会扶贫依然是脱贫攻坚的短板,同时也是一支潜能巨大的重要力量。

贵州多举措构建社会扶贫格局,通过示范引导、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式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8个沿海城市“一对一”帮扶贵州8个市(州)。新一轮对口帮扶开展以来,8个帮扶城市累计向贵州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和物资达1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00多个,有力促进了贵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39个单位对贵州50个重点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派中央按照“三同”思想帮助毕节试验区发展和黔西南州实施“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

贵州探索以“强企帮弱县”为重点,实施对口帮扶整县脱贫。如借鉴恒大集团帮扶大方整县脱贫的社会扶贫模式,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

2015年12月,恒大集团与大方县签订帮扶协议,3年投入30亿元,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搬迁、吸纳就业、发展教育、保障创业和特困群体生活等一揽子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18万人脱贫。

专家认为,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变点式帮扶为整县推进、变间接帮扶为直接参与、变单一捐资为立体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民营企业参与“补短板”、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范例。

外面的企业来了,贵州本土企业也不甘落后。2015年底,贵州启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据统计,目前贵州共有1772家民营企业、148家商会参与结对帮扶2014个贫困村,投资120.24亿元,实施项目447个,带动4万人就业。各企业因地制宜,初步构建了整县、整乡推进,包村结对,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整村带动等多层次的扶贫格局。

一种脱贫决心昭示未来――新起点上再出发

截至2015年底,贵州还有493万贫困人口,多为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少数整体极贫乡(镇),远离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十分落后、产业发展条件非常差、劳动力整体素质普遍低,是全省脱贫攻坚战中最关键的“决战点”,决定着全省脱贫攻坚战的成败。

综合贫困发生率、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人口规模、距离中心城市远近和高寒程度等多项指标,今年9月,贵州省确定了20个极贫乡镇。

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贵州省确定由省委书记、省L、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党组书记及副省长等20名省级干部,带领20支队伍组成极贫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开展“一对一”帮扶。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20名牵头省领导,要把极贫乡镇定点包干脱贫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战场,既当“指挥员”,又当“作战员”,用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按照工作要求,定点扶贫的省级领导每年要到极贫乡镇指导工作2次以上,蹲点时间全年不低于7天。按照贫困人口人均投入10万元的标准,在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中单列规模约173亿元支持极贫乡镇脱贫攻坚。

贵州省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20个指挥部共启动项目624个,到位各类资金10.29亿元,其中极贫乡(镇)子基金4亿元。

威宁自治县石门乡是20个极贫乡镇之一。眼下的石门乡,处处涌动着脱贫的热情:1.2万亩草场的生态畜牧业已经起步,1500亩的蔬菜种植区进入采收期,1万多亩的烤烟基地今年预计总产值将达3500万元,3000亩的中药材核心区长势良好……

随着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这场决战的推进,更多的“石门故事”正在黔贵大地上演。贵州脱贫攻坚敢于胜利的激情和信心已跃然而出。(责任编辑/李 坤)

上一篇:汽车产品申报方案自动化生成系统研究 下一篇:划区决战?剑指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