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

时间:2022-05-08 10:08:46

浅谈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

摘要:分析了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设计原则和处理应用,从居住小区绿地、公共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现况,探讨了园林微地形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绿地;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54-03

1 引言

大凡筑园,必先动土,或凿水筑山,或平整场地。园林地形是一定范围内承载水体、道路、植物、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等物体的地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园林微地形一般指在平地中依照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造出的自然起伏、变化不大的地面地貌。

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合理巧妙的微地形利用和处理,有利于创造出优美、细腻的景观,加强园林艺术性。本文依据园林微地形的作用和设计原则,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践分析园林景观中微地形的设计原则和处理应用,从居住小区绿地、公共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现况,讨论园林微地形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2 园林微地形的作用

(1)满足园林景观功能要求。利用不同的微地形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符合不同功能要求的场地、景观。例如下沉式音乐广场需要平坦,利用地形作活动空间场地,就要求有一定大小的平地和外面围以适当的地形。

(2)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例如在安静游览空间中,游览小道的两旁有密林、坡地等景物组织视线,形成纵深空间。微地形的起伏变化,用平地、道路、坡地和水体处理出各种园林空间。

(3)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提供干、湿以至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利用和改造地形,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建筑的条件。例如在有地下人防车库的居住小区绿地上,适当地堆高作微地形处理,不仅提供了苗木生长所需达到的土层,而且改变了人的景观视觉线。

(4)解决了排水问题。利用微地形空间中的关系,高低起伏,引导地面的水顺着地表径流,沿着地势高的地方向低处流动,汇集到河流中,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量比较充沛,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

3 园林微地形的设计原则

随着园林布局形式的不同,园林微地形处理有规则式、自然式、台地式、混合式等几种形式。从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功能布局考虑出发,园林微地形有以下几种设计原则。

(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园林微地形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为主,体现自然风貌和地表特征,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这样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就较少,节省了财力;同时,园林微地形的设计要满足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等要求。

(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园林地形的高低、位置、大小、朝向、形状、尺度等方面的变化造就地表景观,在较小范围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山包与山包之间、山包与平地之间、山包与溪流之间的关系等,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使地形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园林微地形的设计满足了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和意境的表达等要求。

(3)统筹兼顾,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园林地形除了自身的地表景观,还要提供园林建筑、小品和其他设施的场地;园林微地形满足园林使用功能的要求,满足园林景观的要求,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创造园林植物的种植环境,与其他景物互相协调,融为一体,体现出向往自然的心理。

4 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应用

各种绿地都有各自的微地形处理技巧和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以居住小区绿地和公共绿地的一些微地形现况,讨论园林微地形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4.1 居住小区绿地

居住小区的绿化用地一般都比较有限,区内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各种隐藏在地下的管沟及走向错综复杂,绿地就显得分散而零碎。通过园林微地形的创造处理,合理地将这一块平地塑造成部分空间层次感强的花园坡地。改造部分平地的微地形处理成坡地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因此居住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做基础、挖潜力、造景观、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小区的环境治理也有重要意义。

4.1.1 居住小区道路的处理

常见设计中有小区道路、组团道路、游览道路等类型。道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出地形起伏变化的小区道路或形成缓冲平坦路面的步道台阶,这样调整了游人的步伐节奏,可以放松心情,减缓疲惫。道路两侧的地形地势呈现出高低起伏,形成了不同坡度的边坡,整体上满足排水功能要求,又使园路在空间布局上具有方向性和流动性。路面上采用各种不同面层材料,可达到不同的功能和效果。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充分利用材料又增加园林景观色彩,有统一中凌乱的景观效果;如用卵石或拼成花图案的铺地,从色彩、造型上丰富了园林景观,又有利于脚底按摩健身。

4.1.2 楼宇之间绿地的处理

楼宇之间的地域局限,绿地通过适当的园林微地形处理,将自然山峰提炼后缩小到楼宇之间的绿地,堆山可以是独山包,也可以是多个山包,一山包有一山之形,多个山包有群山之势。这样有了山就有高低起伏的地势,调节了游人的视点,组织空间,造成仰视、平视、俯视的不同景观,丰富了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栽植条件,丰富了园林艺术内容,使人居环境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4.1.3 建筑散水、检查井盖、化粪池盖板的处理

生硬的建筑散水、检查井盖和化粪池盖板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园林中的一大败景,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与周边的景观很不协调。通过园林微地形处理,经常将周围堆高围住,采用绿篱或花卉、藤蔓植物、花坛植物景观进行遮盖处理检查井盖、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如果在检查井盖、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上进行置石架空的微地形处理,也可使其和周边景观协调起来。

4.1.4 楼梯下部、架空层的处理

楼梯下部、架空层的空间一般比较阴暗潮湿。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可做多种用途,使楼梯下部、架空层形成一定的视觉景观或多用途空间,经常处理楼梯下部、架空层的地形,使之呈自然起伏,配置耐荫植物、园林设施,形成精巧的园林景观。特别是架空层,通过微地形处理呈起伏微缓地貌,形成与周边协调的空间,如停车场、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或环境景观。

4.1.5 绿地边沿的处理

一般情况是将绿地边沿处理成缓坡渐渐延伸到路面,这样利于排水,又在道路和绿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也可以用短木埋桩或者不规则的自然置石边沿处理,形成自然协调的景观,使整块绿地和道路融为一体,使软景与硬景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4.2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专供游览、休憩、观赏的绿地,具有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受人文地域、地理条件、气候、文化特点、经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共绿地有各种不同内容、形式多样的景观。因此公共绿地的微地形处理,是体现城市园林水平、艺术水平的窗口,是建设园林城市的基础。

4.2.1 广场绿地的处理

城市广场通常被称为“起居室”,是旅游者的“客厅”,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的开放空间,按不同功能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和商业广场等。

广场绿地一般是具有较小坡度的缓坡地,通过园林微地形处理,对地形进行抬升或下降处理,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在凸形的地貌可创造景观中构图的焦点,例如纪念碑、雕塑、塔或主题性建筑等的地形抬升,形象十分突出;在凹形的地貌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能在观景上产生舞台效果,例如建造下沉式广场,营造出富有文化气息可供休闲的设施;在谷地中会产生神秘孤独感,例如山谷密林蜿蜒曲折;在开阔地会使人心中激起豪放和坦荡的胸怀,例如辽阔的平坦微缓的草地;在台地阶梯上会使人情绪起伏,增强韵律的感染力。

4.2.2 街旁绿地的处理

街旁绿地有美化城市、装饰城市、宣传城市的作用,它的景观艺术特色更能给行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通过园林微地形处理,因地制宜,因势而造,利用原有的地形现状,如池塘、洼地造势;利用灵活的布局形式,在体现地方风格的前提下,将园林小品要素融入到绿地中,利用植物与各个构图造型的缓坡,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景观。

4.2.3 道路绿地的处理

道路绿化是道路景观的要素,在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创造出景观效果,重视立面空间处理;除了配置高矮不同的植物,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也很重要,把地表做成中部位拱起或楔状,利于排水和道路的方向性;在较大坡度地形起伏的道路中,绿化带随道路走向进行微地形处理,行人犹如听着优美的旋律,舒适行车。交通岛景观点缀了相对狭长、带状道路的绿地景观,例如采用抬升地形,配置增强导向作用的植物,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提醒行人。

4.2.4 滨水绿地的处理

常用平台或路堤来联接水和绿地。通过园林微地形处理,使路堤成倾斜状,采用草地或沙滩延伸至水面,形成多层次景观;或架空处理成高出水面的平台水榭,有临水感觉;或做成台阶式的路堤,把台阶延伸到水中,有亲水戏水的乐趣。

5 结语

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绿地,能够结合不同特点的园林地表地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园林景观中,应该对园林微地形加以综合分析,根据规划设计,结合现场施工,通过园林微地形营造出风景宜人的景观环境(图1)。

参考文献:

[1] 孟兆祯,毛培琳,黄庆喜,等.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 魏开云,罗雁玲,张继兰.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55~57.

[3] 彭思侃,魏开云.论园林微地形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75~7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段廷峰,郭建伟.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上一篇:云南地质公园的多重属性和管理因素分析 下一篇:网销化妆品,80%是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