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0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时间:2022-05-08 09:23:55

浅谈90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摘要】随着2009级新生的入校,中国备受瞩目的第一批90出生的大学生,开始正式走进大学校园,并逐渐开始成为高等院校中的主力军。而在2009级、2008级甚至2007级学生干部群体中,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90后,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探讨90后学生干部的特点出发,针对90后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现状,构建符合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特点和90后学生干部特点的管理机制,以促进90后学生干部的成长。

【关键词】90后;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机制

本文90后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包括1990年)的所有中国公民。这一代人生于改革开放已经显现了明显成效的新时代,他们善良、自我、爱好自由,思维活跃,特立独行,学习能力强,个人素质强但缺乏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一支特殊队伍,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是参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力量[1]。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对校风和班风的建设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力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高校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2008级新生入学,中国的新一代力量――90后,带着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式开始步入大学的校园,并日益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而在大学校园的学生干部队伍中,90后也开始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并且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90后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无疑将成为未来十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每个时代的新一代都受到社会特别的关注,有人将90后描述为“垮掉的一代”,但是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最重要的是发现特点,对症下药,就会扬长避短,点石成金。

一、90后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90后高校学生干部普遍的存在于2008级及2009级学生当中,并多为独生子女。因此这一批学生干部除了具备90后的鲜明特色之外,还有独生子女的特质,总结如下:

1.部分学生干部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奉献精神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大学生中也出现了“拜金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有些学生想通过当干部表现一番,炫耀自己,从中捞点油水给自己带来实惠。有些学生干部职责意识淡化,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义务、责任和奉献,工作行事往往敷衍了事,缺乏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有些学生干部把自己定位为“官”,不采纳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工作时摆架子,指手划脚,说得多,做得少,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为同学服务的观念。

2.部分学生干部的学习意识不够

有些高校学生干部过分强调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会工作上,经常上课时间考虑工作或逃课做工作,严重地影响专业的学习,本末倒置,造成学习成绩较差。不仅工作没能很好地开展,更没有在同学们中树立威信。

3.部分学生干部的素质发展不平衡

由于高教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通过考试竞争上大学仍然是高校挑选人才的主要手段,基础教育以升学为目标,过早地文理分科和重智轻德的倾向,必然造成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协调、不完善。这与大学强调素质教育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不适应,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干部虽然能积极开展工作,但思路较简单,工作缺乏鲜活内容,在同学中难以树立起威信。

4.热情较高,但容易受挫

90后的干部热情普遍较高,这是大多数新生都具备的特点,并且对自身工作的期望值很高,因此在学生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是自身努力无法被及时肯定时,更加容易放弃。

5.学生工作方面起点较低,但空间无限

高中时代的学生干部大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校级的学生干部,只有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也只是简单的收缴团费,上传下达。因此在学生工作方面经验不足,起点较低,在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6.思路开阔,敢想敢做

90后思维活跃,而90后学生干部更加积极,会有一些传统思维所涉及不到的想法和做法,并且一旦想到就会大胆实践。

二、构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机制

1.建立选拔考核长效机制

(1)建立高校学生干部民主选拔制度。打破“少数人选少数人”的传统模式,建立“直选”和“推荐”相结合的学生干部选拔模式。选拔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重视院系指导教师的推荐,扩大选拔范围面,将那些有能力、愿为广大学生服务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2)建立高校学生干部弹性聘用制度。学生干部的聘用方面,推行一些切合实际的弹性政策,定岗不定人,对于高校学生干部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弹性聘用制度。弹性聘用制度可以使学生干部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开展工作。

(3)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干部的监督机制。在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规章制度,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进行全程监督。学生干部的选用要坚持“自愿、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依照各种章程及相关制度,采取自愿申请、民主选举、组织推荐、笔试、公开竞聘、定期轮换等多种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上来。同时,在学生干部开展工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不定期地对学生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不定期的跟踪监督,对那些不热心服务学生的干部给予说服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工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

(4)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学生干部考核是衡量学生干部工作成效的尺度。因此,要建立一个公平、完善的考核体系,要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原则,使用学生干部自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采取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的模式,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以形成健康的内部竞争机制,提高整体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2]

2.构建合理有效地激励机制。

我们都知道期望效应,就是如果你对一个人寄托期望,那么这个人因为你的期望的鼓励,能努力朝你所期望的目标努力,而努力的结果事实也比它自己本来所能达到的要好得多。其实,期望效应也是激励的一种,即精神上的激励。其实,激励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和方法对于做好工作是必须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干部过程中,同样也是必须的,激励机制大约可分为三种:第一从精神上来激励,大部分学院都采用学生干部“挂牌制”,每位学生干部都要佩戴学校里统一制作的学生干部标志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干部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也能使其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发挥自己的带头表率作用;第二从物质上来激励。高校里做学生干部完成任务不会有什么物质报酬,甚至有时学生干部还得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来保证其他同学的利益,为同学作贡献。例如,外联部的学生通常都要牺牲自己的正常学习甚至是个人休息时间来联系社会上的公司、单位,筹备学校活动,保障活动的经济来源。虽然说,当学生会干部首要是具备奉献集体,服务同学的意识。但适当的也应该给予其一定物质的奖励,尤其是对于表现突出、学习成绩好、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学生干部给予表扬和奖励,象奖学金、勤工俭学、困难补助给予优先考虑等,因为确实,它们也因为学生工作耽误了许多学习时间,这样就会涌现一批学生干部的骨干分子,也对学生工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第三,采取信任来激励。学生干部的工作本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我们应当给学生干部更大的自,真正做到让他们独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放手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去工作,也才能更大程度的从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干部能力的目的。

3.实行人性化管理机制。

目前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由于其公办院校的性质决定的,高校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自然高校的管理制度也与其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差不多。而高校所包含的知识分子群体包括学者、教师、学生都是在接受偏美式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自由和平等尤其看重[3]。因此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正是他们所倡导的管理方式,即他们的合理诉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得到解答和帮助,他们的主张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宣扬,他们的身份能够得到行政领导者的尊重。

4.构建学生干部实践锻炼机制。

学生工作指导老师应积极指导、督促学生干部参加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1)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对学生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把握大方向,并且给予一些方法的指导,但具体的事情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干部提出创新的意见和建议,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但是指导老师也要跟进工作的进展,对整个局面要有效的控制。对于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干部在平时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应予理解和宽容,及时的提醒;对于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要以严格的态度,既要一针见血地指明,又不能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干部自己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改正;对于学生干部的违纪现象的查处必须更加严厉,一旦发现就必须查处,绝不手软,以维护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

(2)扩宽学生干部参加实践活动的层面。现在学生干部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有各类的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可以结合社会实践、专业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深入基层。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社会合作等形式,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干部培训基地,使学生干部得到社会层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干部素质的全面发展。

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关键要培养他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提高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把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放在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学生干部的良好道德素质和榜样力量来带动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维护高校科学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大批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领导和管理才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淦清,简德平.我国高等体育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

[2]张辉.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9):271-272.

[3]李军.美国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历史、现状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

作者简介:高国栋,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团总支书记,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生“实习带动就业”模式探... 下一篇:人职匹配与大学毕业生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