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对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

时间:2022-05-08 09:22:50

茶文化对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

摘要:海南茶叶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发展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海南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动海南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走访省内外茶叶市场、企业等进行调查研究。从品牌建设发展、文化旅游推动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得出结论,提出打造知名品牌、创新产业链条等六个因素为解决对策,为海南地方茶产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茶文化;茶产业;海南茶叶;茶文化产业

一、茶文化与茶产业

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各种冠以“文化”的商品项目相继出台,各地争先恐后发展文化产业。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茶文化的定义分为两种:一种是指有关茶叶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另一种是专指茶事活动的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两个方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者王玲在她所著的《中国茶文化》中指出“中国茶文化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的巧妙结合,它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它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

茶产业,主要是指与茶叶有关的如茶叶的培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以及茶具生产销售、茶艺教育培训、茶事服务等与之密切关连的产业的集合。

二、茶文化对茶产业的主要影响

茶文化需要依托茶叶经济发展得以生存,同时又对茶叶商品经济起到反哺作用,其对人们生活的渗透直接影响着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茶文化产业链已逐渐深入茶产业的发展,如茶园、茶楼、茶店、茶艺术品、茶文化类书籍、茶艺馆、茶具、茶娱乐宣传、茶教育培训、茶事服务活动等都立足于茶文化的开发研究。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简要分析茶文化主要对茶产业的影响表现在:

(一)有助于推动当地名优茶产业的发展

以“西湖龙井茶”为例,随着各种关于龙井茶的美丽传说与民间演绎,使得龙井茶越来越有名气,也使得在它的加工技术、包装方法等方面得到不断改进与提升,同时相应的茶叶市场也日趋完善,成交量增大,由此给相关茶产业及茶农带来经济收益。

(二)带动了茶楼、茶馆的兴旺

茶馆在我国从唐至宋均有发展,到清代几乎是遍布各地,后来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去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种茶楼、茶馆约有九万家,年均销售约200亿元,提供劳动力就业人数百万余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馆的消费要求也不仅局限于其产品与服务,更是注重享受茶文化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三)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蕴藏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将茶文化与茶产业相结合,利用当地茶文化民族特色,发展茶园、茶庄观光旅游,成为时下热兴的一种文化旅游方式。例如云南普洱县多地推出“寻千年古茶树之旅”、福建安溪县的“茶都度假观光”,另外还有杭州的梅家坞,利用龙井茶叶的知名度,结合当地民族风情,发展文化旅游,为当地经济带来可观效益。

(四)推动了当地会议、展览相关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区频繁举办各类茶事表演、展销等活动。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国际茶文化交流大会,广州茶博会,杭州西湖国际茶叶博览会;还有北京、福建、云南、安徽、江西等地均不同程度地举办各类展览展销以及技艺竞赛活动,为茶叶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对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加速了饮料行业的成长

茶作为一种国饮、一种健康文化被广泛传播。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各种以茶为主要原料的饮料成为时下饮品中的宠儿。如康师傅、统一集团推出的从红茶、绿茶、乌龙茶、各种花茶,还有各式口味的茶饮品占据了国内饮料行业的半壁江山,另外还有各种奶茶、再加工茶、非茶之茶等,利用茶文化作为媒介宣传,极大推动了饮料行业的快速成长。

(六)拓宽了医药保健业的道路

目前,人们对环保与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作为一种绿色食品,其多种营养成分被提炼用于人类保健。如根据茶多酚具有抗辐射、抗衰老、降血糖、血脂等功效而研发的药品、食品;根据茶叶香叶开发的洗涤用品;根据茶叶吸附性特点开发的服饰等。这些都依赖于茶文化的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不但接受茶的药用价值,还在日常生活中对其产生了信赖感。

三、海南茶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海南茶园状况

海南茶园主要分布在海南的中部。据海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的资料表明:在海南种植茶树,两年可以成园投产,是我国新兴茶区热带茶树生态最优良的地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在参加2016年海南黎族三月三白沙茶叶展览会上说:“在别的地区我建议茶农注重品质,减少种植面积;而海南,我要倡导你们大力开发与培育茶叶种植,因为海南有最优质的气候与土壤,这里的茶叶品质底子最好。”

据统计,海南省有14个县(市)种植茶园,种植品种约一百来种。据明朝的《琼台志》中记载,水满乡黎族地^有采摘野生大叶茶作为贡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59年《海南岛茶叶勘察报告3》记载,时海南有野生茶山5万余亩,计划在5年内,发展茶园17万亩,产茶量14.66万余担,计划5年后产茶量达19.69~27.57万担,成为我国最大茶区之一。

1965年开发新茶园1.5万亩,年产干茶约7000担; 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茶场得到快速发展,据国营农场数据,时茶园面积12万亩,干茶年产量8000余吨,主要以生产红碎茶为主,出口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受国家外贸体制改革影响,海南茶产业呈现弊端,销售急剧下降。到2000年,海南茶园面积减至5万亩,产量不足2500吨。后逐年萎缩,到2008年底,全省茶园共3万亩,年产量1100吨,不足全国茶叶总产量的百分之一;而到2014年,产茶量更是降为1025吨,2015年仅为793吨。

(二)海南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茶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密切度尚欠不足

海南茶文化缺乏系统整理与宣扬,茶文化与茶产业的密切度不够,无法展现茶与民族文化深切融合的一面。尽管一些茶艺表演或赛事中,海南代表们有穿着本地的民族服饰,但是却没有更深层次的将历史民族茶风情展现出来。民族茶文化缺乏一个公认的品牌形象,茶文化推广者与茶企业经营者各行其事,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茶文化推广与茶产业链也就无法共同促进。

2. 茶叶产业链弊端明显

海南茶产业目前没有建立完善体系,茶叶生产经营分散,企业普遍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低下,行业缺乏领军企业;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但是曾经受政策影响的营销冰封至今无法打破,茶农不敢发展茶叶种植,现有企业品牌管理与市场销售的基础软硬件均非常薄弱,产业链条经常出现断裂、分离现象,市场开发与产品营销手段相对落后,本土品牌竞争力不强。其它延伸产业,如茶叶加工、包装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茶叶产业链各环节弊端众多,工作协调难度大。

3. 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极待加强

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外销成绩来看,海南茶叶出口还是非常受国外市场所欢迎的,但后来由于出口政策改变,再加上海南市场产品单一,销路受阻,茶园减产萎缩,现存下来的企业多数是当时的部分国营茶场,这些茶园的建设标准相对比较低,产茶区的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茶园规模小,无法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方法,造成茶园产量不高,茶叶品质无法创新,严重影响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尽管部分民营企业已引进许多外地品种进行培植,但数量与质量上仍没法满足市场需要。

4. 茶文化推广人才短缺

目前在海南省内高校中没有茶学专业,中高职业院校开设茶艺、茶文化专业课程的只有海南大学、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其他一些院校在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专业方面虽然有开设茶艺服务课程,但大多是一些选修课程,或者是纯粹的针对考证而设的服务技能培训,未能对茶学、茶艺、茶文化的精髓进行广泛地宣扬。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也主要是针对就业而言的培训,真正能担负起茶文化传播的人才也算是凤毛麟角。

四、进一步推动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海南茶文化底蕴丰厚,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茶文化的传播将更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现有情况分析给出几点参考建议:

1. 大力发展海南名优茶叶,树立海南茶文化的品牌形象。各地政府、社会科研机构等需加大挖掘力度,将地方特色历史茶文化传说、习俗、歌舞、奇闻轶事等,对茶产业资源做出系统调查整理,并创作出能反映海南民族风情的茶文化主题的宣传片、故事片,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由海南省统一对外宣传,作出长远的茶产业发展战略。

2. 整合资源,全力打造海南精品茶叶品牌。茶叶企业需要整合自身资源,配合政府及行业机构对茶叶的整体宣传开发,充分发挥品牌核心竞争力与集群效应,利用产业规模优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技术的升级;创新茶叶营销方式与流通模式,不断完善市场体系,注重海南精品文化精髓,利用互联网、新媒体,通过强有力的推广与宣传,影响人们的潜意识,激发人们对茶的追求和体验欲望。

3. 搭乘国际茶文化快车,大力倡导饮茶消费。政府可以大力宣传茶的药理与保健作用,通过各个层面的宣传,让普通市民充分了解茶饮的健康知识,引导居民消费;利用海南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土壤气候条件宣传海南生态茶叶,将海南茶叶打造成为健康、养生的新代名词。

4. 开展各种名茶评比、茶叶博览会、茶艺表演及各种茶技能赛事等,可以根据当地节庆时间组织多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一方面为海南茶业提升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为海南茶业提供广阔的交易平台。

5. 加强茶文化研究,大力发展茶文化产业。政府相关农业、科研单位、社会各行业机构等,需要直接参与对茶文化研究中去,将茶文化延伸的产业经济实体,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茶叶企业共同推进,使茶文化真正成为茶产业与发展海南省地方经济的助推器。

6. 加强茶文化推广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加强海南省高等院校以及中高职业院校茶文化专业课程的建设,大力培养茶产业技术与服务人才,如在海南大学农学院或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开设茶学专业,或某职业院校定点设立茶学研究、茶文化传播等,为茶学、茶文化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平台。社会方面,要发挥海南地方行业机构的作用,鼓励地方民营办学机构为茶艺服务、茶叶技术人才的培养。另外,将茶与人们、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相结合,扩大茶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如支持与鼓励佛教禅茶、道家茶等发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古小玲,李达敏.海南茶产业发展概况[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8.

[3]刘伟华.茶文化对宜昌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4]宋毅彬.中现代茶馆的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

[5]张利满.《大观茶论》文献学文化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孙炜.试论现代茶文化的构建与传播[J].安微农业科学,2012.

[7]韦明,胡玉贞,何乃昌.海南农垦茶叶产业链现状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09).

[8]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10(06).

*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文化”海南茶文化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NSK(JD)15-22)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于澄清,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李小玲,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上一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实施会计人才战略 加强会计人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