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判”岂能变成文人“群殴”?

时间:2022-05-08 05:32:54

文学“批判”岂能变成文人“群殴”?

由两位文学博士主编的学术书籍《莫言批判》上市了。该书约请了40余位著名学者和评论家撰稿,对莫言及“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激烈而有学理性的批判”,直指莫言创作普遍存在9大问题:醉心写脐下三寸;热衷写酷刑血腥;沉迷于丑恶事物;迷失于民间立场;放逐道德评判;漠视女性尊严;语言欠缺修炼;叙事不知分寸;写作限于重复。

应当承认,文学创作需要真实的批评,古今中外的大作家,无一不渴望其作品得到批评家的评判,使其作品能在文坛上立足。只有勇于接受真实的批评,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从这个角度说,文艺评论界对莫言作品与“诺贝尔文学奖”进行理性反思与评论,是大有必要的。

但看看这40余位学者和评论家对莫言的批判,颇有些动机不纯。以往也有人批判余秋雨、于丹等,一般是单兵作战或几人抱团。这次竟集结40多位作者,推出厚厚一本大部头,进行“地毯式轰炸”,历数莫言“9大罪状”,大有不批倒莫言誓不罢休的架势。这究竟是集体泼冷水,还是集体搏出名?有网友说,40余位学者对莫言的批判更像是一次文化人的群殴,其出发点就不是公正的。

从媒体报道的《莫言批判》目录和部分片断来看,这40余位评论家对莫言的批判,并不理性而善意。一方面,似乎只见对莫言作品坏处的简单宣泄,不见对其好处的中肯评价。文学批判应是批评判断之意,有长说长,有短说短,客观评价,优劣同书,岂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另一方面,“从审美到审丑”、“从常态到变态”、“从崇拜到亵渎”、“乳恋的痴狂”、“创造力衰竭、艺术性平庸”等辞藻极尽狂批、谩骂之能事,“醉心写脐下三寸”、“热衷写酷刑血腥”、“沉迷于丑恶事物”等极端批判,也近乎一种歇斯底里的人身与文品攻击。

可以说,《莫言批判》已经出离了正常的文学批评,把莫言获诺奖当做面目可憎的洪水猛兽,这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健康的学术心态。我们的文艺界需要货真价实的百家争鸣,不需要这种文人相轻、唾沫横飞、充满恶声的所谓文学批评。如果文学批评都像这样群起而攻之,陷入非理性的谩骂中,将会败坏文学批评的风气,把稻子当做稗子,借打压名人而出名的人,将会蜂拥而起。

事实上,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像《莫言批判》出版方所说的那样,“因为一尊‘诺贝尔文学奖’奖杯而将莫言奉为神明”,到是某些人的“酸葡萄”心理,一直放不下而已,令人不解,耐人寻味。

(摘自《中华读书报》 本文作者:何勇海)

上一篇:对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