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

时间:2022-05-08 03:50:21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以来,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目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改进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策略,希望对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研究性 高中数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65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帮助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对更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体现,应当被广泛的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去。本文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希望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一、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对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由于高中生所处的阶段比较特殊,未来要面临高考这一关系学生命运的大考试,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应试化,只关注教学的结果,关注学生能否将题目做对和能否取得高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队伍的教学思想有待转变,部分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于教学百害而无一益,出现诸如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拖慢教学进程等问题,其实不然,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学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面力度不够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为教学经费欠缺或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教师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第二,学校对教师缺乏相关研究性学习的培训。教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需要通过相关正规的培训才能培养起来的,但是部分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不重视导致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或是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研究性学习培训。另外,学校对教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监管力度不够,并没有要求教师贯彻实施研究性学习。

(三)教师缺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质

现代的教师队伍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素质仍有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视度不够,一部分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会降低课堂效率,不利于教学的实施,或是抱着研究性学习教授的内容与考试内容无关的想法,在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持懈怠态度。第二,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关于改进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建议

(一)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境创设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创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实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情境创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与现实相结合原则。数学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第二,要能够提出建设性的问题。问题是否具备意义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出发,以便发挥数学教学情境的引导作用。

(二)控制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

不少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会产生这样的顾虑,研究性学习是否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效率呢?盲目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确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合理的、有计划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τ谝恍┍冉洗蟮难芯啃钥翁饪梢匝谘期结束后的假期进行,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注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与它的实施形式密切相关,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类型学习方式的地方在于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生最终掌握的知识结果,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而且是关注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不是个体学生的片面发展。研究性学习比较常见的实施方式有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人数一般在3-6人为最佳,研究活动的开展最好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个人探究或是全班集体探究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在学习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就“分期付款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刚刚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开展“分期付款问题”有利于检验和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分期付款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本课题的探究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为此,确立“分期付款问题”教学内容包括:分n期付款问题、分期付款中的计息方式和公积金贷款问题等。以分n期付款问题为例,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顾客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时,如果采用分期付款,那么在一年内将款全部付清的前提下分3次、6次、12次三种付款方法,哪一种更合算?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很多与分期付款有关的金融知识:如“本金”、“利息”、“利率”、“本利和”的概念;计息方式中“单利”的“本利和”与等差数列有关,“复利”的“本利和”与等比数列有关;分期付款规定:各期所付的款额连同到最后一次还款时所生的利息之和,等于商品售价及其从购买到最后一次付款时的利息之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力,然后进行课堂上的交流,通过课堂交流使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到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好教学资源,最终促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上一篇: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之作文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