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调整下中国的出路

时间:2022-05-08 02:04:53

国际格局调整下中国的出路

【摘要】 金融危机使国际格局出现调整,中国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在这些成就背后,中国仍需冷静思考发展中潜在的不足。从中国的现状和人类历史经验来看,突破口在于对掌握软硬实力的关键因素,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中华文化构建。

【关键词】 国际格局;中国;科学技术;中华文化

一、金融危机使国际格局出现调整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舞台的主角都是西方国家。推动人类社会大发展的历次生产力变革是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东方国家在其中只充当原始积累及后续发展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西方国家几乎毫无牵制地主宰世界,东方中国家只有被动地充当配角。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运行的秩序和规则都由西方发达国家制订和掌控,各种国际组织也都由西方发达国家操控。建立在高度发达物质文明之上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漂洋过海,影响着世界的每一块大陆,形成了以西方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际格局。2008年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将扭转收缩趋势,实现1.3%的增长。虽然有经济复苏的迹象,但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接连在西方国家掀起各种风暴,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欧洲航空业的罢工浪潮、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等。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的主要动力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两大新兴经济体。在2009年美国匹兹堡G20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G20取代G8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平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份额得到增加,东西方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国际格局开始出现调整。

二、国际格局调整下的中国

在国际格局调整的形势之下,中国显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果断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坚决抵御冲击。中国不但成功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更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市场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面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中国从中积极斡旋,使会议最终免于失败。面对国家合法利益受到的侵犯,中国及时做出妥善有力的回应,迫使对方放弃错误的行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示了一个大国的姿态。

三、中国的出路

国际格局的调整使呼吁中国领导世界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能否担此重任?中国首先要面对的是自身的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GDP持续高增长背后隐藏的种种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泡沫膨胀,环境极度恶化,社会认同感缺失等等,这些问题若长期累积,将形成严重的阻力,当前急需深究问题之根源,寻找实现长足发展的引擎。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大国崛起的基础无不建立在科学技术的领先与思想文化的繁荣之上。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将一国的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根据他的理论,科学技术属于硬实力的范畴,思想文化属于软实力的范畴。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之下,中国应认清自身的根本不足,把握时机,找到自己的出路。

(一)推动科技创新――掌握硬实力

1.走出制造业的误区。开放后的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制造业的聚集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最低层的生产环节,主要提供廉价劳动力,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里,如此则中国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仿造阶段。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也曾经历过依附于外来技术的仿造,但是日本人消化了外来技术后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向发展高科技行业。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中国应该走出制造业的误区,及早创新科技和升级产业。

2.树立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当前我们把科技创新的焦点过多集中在企业,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比较随处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具有盈利性质的经济组织,担当着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将科技成果应用于人类生活。企业利用科技开发新产品新科技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然而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仅依赖企业的创新是不够的。回顾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自美国的条件,除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客观优势,更重要的是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创新,激励科技事业的发展,使整个民族拥有蓬勃向上的创新精神。可见,是全国全民族的创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中国急需树立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尤其对高校学子的培养,不能仅仅强调能否找到工作,在强调大学毕业生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要注意培养选拔有研究精神的人才。

3.把握时机推动新科技革命。纵观世界历史,改变人类发展模式的重大科技变革往往发生在现有模式陷入瓶颈之时。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属于金融领域的问题,各国政府纷纷修复金融体制。实质却上反映了(下转第108页)(上接第5页)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更重要的化解方法在于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创造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因此,这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提出了要求。

在人类的历次科技革命中,中国已经错过了前两次,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但也仅仅是追随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都有进行科技变革的需求,中国应该把握西方发达国家力量减弱的时机,积极主动推进新科技革命。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摆脱有限的地球资源对不断提升的生产力的束缚。中国最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在能源开发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人类几百年的工业文明已经使气候变暖越趋严重,清洁能源将是未来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中国若能把握这次机会,将会带来无限的发展动力。

(二)推动中华文化构建――掌握软实力

1.走出国际影响力的误区。清华大学学者阎学通认为软实力由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国内动员力三要素构成。如今的中国缺乏另外一个要素:国内吸引力,这也应该是软实力的一部分。我们过多强调文化对外的国际作用力,却忽略了国内吸引力。国内动员力是“一国使用非强制性手段所能动员起来的国内政治支持”, 则国内吸引力是指一国的文化在国内民众当中所具备的感染力和向心力。软实力的外向影响不可能仅通过外交手段就得以实现,需以国内作用力为基础,其中国内吸引力是根基所在。倘若国人都摒弃自己的文化,则其国际影响力无从谈起,重树文化的国内吸引力迫在眉睫。

2.增强文化的国内吸引力。一方面在文化构建中需注重发挥主流文化在社会思潮中的引导和统领作用。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正面临着利益主体多样化和社会竞争激烈化等局面,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强大攻势,非主流文化正冲击着主流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社会的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它能够集合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形成一股积极进步的力量,增强整个社会的文化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在文化构建中需兼具传承与立新。传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和继承;立新,对当代国民积极的思想和价值的体现和吸收。如此,则中华文化方显其独特魅力。

3.把握时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弊端尽显,国际格局的调整使体现西方国家软实力的现行世界体系开始动摇,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世界对中国元素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在将文化的国内作用力转化为国际作用力时,要注意两个渠道并重,即政府的文化外交和非政府的民间文化交往,极富国内吸引力的文化能够让民间文化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则可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国当中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如此,则中国的综合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海洋.全球经济衰退与国际格局的调整[J].社会科学.2009(9)

[2]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1)

[3][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上一篇:论会计监督职能如何发挥 下一篇: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政府行为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