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5-08 11:11:0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数学创新思维研究和实践的逐步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氛围、课堂运行体系和教学模式。

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在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形成和谐愉悦、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和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而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和尝试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并释放出全体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思维发展的载体,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使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反复强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三、保护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儿童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开发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来说好奇心旺盛的儿童,求知欲就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到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不感兴趣,不仅会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并保护学生好奇心,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给学生思维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地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索;有思索,才有发现,才有创造。因此,疑问、矛盾和问题常常是开启思维的钥匙。中外史实证明: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善于想别人所未想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敢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和缺乏怀疑精神的人,是决不会取得创新成果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不会思考到学会思考,从单向接受到学会质疑,并适时加以点拨,这样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在思想方法上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知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五、运用正确积极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发散性和批判性。所谓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水平往往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体现的。思维发散点越多,思维发散量越大,创新思维出现的可能性也越大。所谓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拒绝盲目从众,拒绝复制型思维。创新往往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怀疑就是批判。

这要求在创新教育中,老师的宽容态度很重要,没有宽容心,就没有学生的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内驱力,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1.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2.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活动

4.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的深入

5.联系生活实际,教给探究学习的方法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新教材非常重视把生活引进课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我还经常利用学校现代教育设备的优势,设计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让“死”的数学知识动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追及问题时,针对一些学生常常误认为甲追乙时乙就不动的现象,请两个学生在台前演示追及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正确地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探究的过程难以忘怀。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冲破了封闭的教学模式,放飞了孩子,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上一篇:词语内化,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中心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