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血管病微量泵使用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5-08 03:24:48

儿童心血管病微量泵使用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安全输入药物、提高疗效,患儿早日出院康复、减轻家长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方法:将少量液体将微量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注射泵仪器,微量注射泵广泛应用于临床。结果:用药最多的是多巴胺+酚拉明20例,其次是米力农17例,多巴胺+酚拉明+米力农6例,多巴胺1例、多巴胺+米力农1例;患者平均年龄12.1个月,平均用药8.4天,平均住院15.3天。男女分别为,平均用药3.64、6.63天,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量泵效果良好,微量注射泵用于扩容,能将药物精确、微量、持续输入体内,保证心血管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减轻了药物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定容型输液泵,是将少量液体将微量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泵注仪器。其优点是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随时调控、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微量注射泵能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调整药物注射速度,准确掌握用药量,持续保持血药浓度,减少输液速度难以控制所致药物浓度在体内出现忽高忽低的不良反应,作用持久而且安全稳定。随着临床诊疗和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微量注射泵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心血管病人的治疗及特殊药物如多巴胺、酚妥拉明、米力农等的输注。本科自2010年开始不断观察使用微量注射泵,总结经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使用微量注射泵的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心血管;微量注射泵;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11-02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全省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合并循环系统疾病住院的儿童共45例,男女分别为26、19例,年龄1个月~5岁;住院时间3天~43天。

1.2 药物的配制及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方法 根据医嘱进行药物配制,配制时用50ml注射器配制24小时的量,连接管道,排尽气体后将注射器连接到微量注射泵及患者,调节微量注射泵速度。根据患者的病情泵速在1~2ml/h,根据留套管针的部位,微量注射泵应选择在床单位的安全可视处,其安放应准确、到位,以免影响治疗活动。

2.结果与分析

2.1从表1可见,45例患者,其中单纯肺炎10人,高原心脏病1人,肺炎引起加重或合并其他病症的27人,支气管炎引起的5人,喉炎、咽炎引起的各1人。

2.2 从表1可见,用药最多的是多巴胺+酚拉明20例,其次是米力农17例,多巴胺+酚拉明+米力农6例,多巴胺1例、多巴胺+米力农1例;患者平均年龄12.1个月,平均用药8.4天,平均住院15.3天。

2.3 从表2可见,男女分别为,平均用药3.64、6.63天,P

均月龄10.46、14.63个月;平均住院16.19、15.42天,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护理要点

3.1.1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微量注射泵的特点、结构及应用方法、性能、使用步骤、报警处理,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不可再造的生命,而且其中大部分服务对象的生命脆弱的[1],,又其是更加谨慎,否则给服务对象造成难估量的损失[1]。微量注射泵报警时,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排除故障。报警常见原因有电压不稳,管道受压、扭结或阻塞,注射结束、电池欠压、电源脱落、限制量到、促进器与注射器分离等报警,报警器声响、灯亮后及时消音,处理排除故障。

3.1.2 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七对,现代护理理念“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工程的推进[2]。我省海拔1,600~6,860米,平均3,000米以上;地域辽阔总面积721,197平方公里,自然气候条件相对差,冬春季节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并加重循环系统疾病,我院是农村、牧区危重儿童患者的最后1站。严格认真执行医嘱,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质、用途和副作用,药液配制和输入速度操作正确,常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提高药物安全是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之一[2]。安装前必须先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防止空气进入血管。使用配套的延长管,注射器上贴1粘贴式输液贴1,再将病人用药信息填写于粘贴式输液贴上,根据医嘱,经两人核对医嘱无误后泵入,写上输注药物和速度,输液卡上记录更换药液的时间。

3.1.3 由于患儿年龄小,建立输液和微量注射泵两条通道,家长护理困难,易出现渗漏肿胀及拔针现象。应用双管输液2,微量注射泵与治疗液体同时由一BD针泵入,防止因微泵速度过慢导致管道凝血堵塞。双管输液必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且防止液体返流,因治疗液体的泵速一般在10-20毫升,如有堵管,渗漏易引起治疗液体返流至微量注射泵。治疗结束时治疗管道备放10-20毫升的液体,用于患儿哭闹回血时用,以防凝血堵管。

3.1.4 特殊用药 如输入红细胞,钙剂,血浆,白蛋白等,应另建静脉通道或停微量注射泵的输入。

3.1.5 每24h重新更换注射器、延长管和输液器,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更换注射器时应将微量注射泵暂时关闭,提前1~5min准备好所需更换药物待用。

3.1.6 注射器及套管针一定要固定牢,两接头处用胶布固定好,以免患者夜间不注意引起滑脱,影响治疗。穿刺部位护理:严密观察穿刺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血、分泌物,保持清洁干燥,胶布不粘或有渗血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每次更换护贴时注意观察判断导管有无滑、折叠。

3.1.7 使用微量注射泵期间不良情况处理。观察输注管道,保证静脉通路顺畅,详细告诉患儿家长,如有置管处,药物渗漏肿胀、疼痛或脱管现象,应立即停止微量注射泵注射,抽吸管道有无回血。发现渗漏,及时处理,以防止头皮坏死。当密切观察输入药物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3.1.8 对持续使用微量泵的患者,各班应进行床头交接班,并记录剩余的药量,计算输入的量,观察泵入的速度是否准确,药物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注射完。加强巡视,巡视微量注射泵工作状态,但微量注射泵也存在一些如脱管、堵管.渗漏.返流等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3.2 注意事项

3.2.1 使用微量泵前向患儿家长耐心讲解用泵的目的及必要性,认真做好宣传示范工作,教会患儿家长使用微量泵的注意事项。药物的泵入不可过快或过慢,注意药物泵入的量,如有疑问,及时与护士联系查找原因,给与处置并解释。使患儿家长乐于接受、配合操作,并嘱患儿置管的手或脚尽量减少活动。

3.2.2 生活护理由于微量注射泵使用时间长患儿家长护理易感疲劳,因此根据注射部位不同,告知患儿家长BD针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变换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且防止穿刺处受压,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变换后,应检查泵管是否受压、脱落。

3.2.3 定期检查微量注射泵的性能,定期充电,专人保管。使用完后速度调零,按停止键,关开关,最后关电源。注意保持微量注射泵的清洁,用后75%酒精纱布擦拭。如有微泵接电源后显示器灯不亮、报警失控,严禁给患者使用。更换药液时先按停止键,再取出注射器。抽吸完后放在针管夹内,推动滑座,按开始键,指示灯亮,此为工作状态。微量注射泵一般不用于快速输注。应用微量注射泵效果良好,微量注射泵用于扩容,能将药物精确、微量、持续输入体内,保证心血管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减轻了药物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柳丰萍,邹叶青,王辉,等.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55―58

[2] 樊落,齐海燕,席淑华.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护理杂志,2012,27(13):8―11

上一篇:浅谈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