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实证分析

时间:2022-05-07 11:55:50

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的社会保障水平,得出四川省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区间、与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全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差距,无法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的现状。指出,政府应当采取加大财政投入、扩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一、前言

鉴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社会保障水平对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所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需要有一个适度的的社会保障水平,只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对经济发展起到调节和促进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道安全网,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构筑和完善四川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四川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四川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从四川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金率、社会保险占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四川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发展趋势;接下来将四川省社会保障现状与全国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四川省社会保障较全国社会保障存在的优缺点;然后根据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度模型得出四川省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空间,并与四川现行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各项的对比分析,结合四川省社会保障现状,建设性地提出四川社会保障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与优化。

二、四川省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分析

(一)社会保障统计口径的选择

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被划分为社会保险支出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两大部分,其中社会保险支出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5项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2007年以前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政策性补贴支出。其中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包括抚恤支出、离退休费、社会救济福利费、救灾支出及其他。2007年以后上述费用被列为了一项――社会保障和就业。该统计方法在我国及地方的经济核算中也都是单独列支,便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出四川省2000-2010年的社会保障水平如表1所示。

(二)社会保障水平态势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四川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金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等指标着手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四川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发展趋势。

1.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从图1可以清晰的看出,四川省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由2000年的116.20亿元上升至1424.05亿元,是2000年支出总额的12.26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5.59%,发展趋势良好。其中,社会保险支出总额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的社会保险支出总额由2000年的69.80亿元上升至910.40亿元,是2000年支出总额的13.0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6.30%;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除在2009年略有下降之外①,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010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总额由2000年的46.40亿元上升至513.65亿元,是2000年支出总额的11.07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4.43%。

图1 历年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表2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社保支出总额(亿元) 总人口数(万人) 人均社保支出(元)

2000 116.20 8407.50 138.21

2001 145.94 8436.60 172.98

2002 172.38 8474.50 203.41

2003 206.15 8529.40 241.69

2004 285.68 8595.30 332.37

2005 368.00 8642.10 425.82

2006 504.32 8722.50 578.18

2007 706.00 8815.20 800.89

2008 1025.13 8907.80 1150.82

2009 1194.06 8984.70 1328.99

2010 1424.05 9001.30 1582.05

2.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从表2可以看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人均社保支出额从2000年的138.21元上升至1582.05元,是2000年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的11.4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4.81%。

3.社会保障金率

社会保障金率是指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通常用来衡量社会保障的水平。用公式表述为:

其中,为社会保障金率;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保障金率是用来说明,一个国家在该年度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有多少用于社会保障,反映的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通过表3可以看出,四川省社会保障金率除2010年略有下降之外,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

表3 社会保障金率

社保支出总额(亿元) GDP(亿元) 社保总支出占GDP比重(%)

2000 116.20 3928.20 2.96

2001 145.94 4293.49 3.40

2002 172.38 4725.01 3.65

2003 206.15 5333.09 3.87

2004 285.68 6379.63 4.48

2005 368.00 7385.11 4.98

2006 504.32 8637.81 5.84

2007 706.00 10505.30 6.72

2008 1025.13 12506.25 8.20

2009 1194.06 14151.30 8.44

2010 1424.05 17185.48 8.29

4.保险支出在整个社会保障支出中占主体地位

我国倡导建立的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通过对四川省社会保障进行分项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四川省社会保障的支出中,社会保险占主体地位。除2008年的56.2%以外②,其他年份的社会保险的支出比重均处于61%-74%之间,符合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保障模式。

表4 社会保险占社保支出总额之比

社会保险支出(亿元) 社保支出总额(亿元) 社会保险占比(%)

2000 69.80 116.20 60.07

2001 89.80 145.94 61.53

2002 112.00 172.38 64.97

2003 136.22 206.15 66.08

2004 209.18 285.68 73.22

2005 266.73 368.00 72.48

2006 328.12 504.32 65.06

2007 433.87 706.00 61.45

2008 576.17 1025.13 56.20

2009 771.70 1194.06 64.63

2010 910.40 1424.05 63.93

三、四川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度

(一)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度模型

本文依据穆怀中教授所提出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度模型对四川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研究。穆怀中教授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数理模型进行过深入研究,以人口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归纳出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模型,进而提炼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并给出了一个由上下限值构成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区间的计算公式。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H代表工资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

为了分析的便利,穆怀中教授提出了社会保障负担系数和工资收入总额的概念。以养老保险为例:

养老保险负担系数,养老保险支出总额,为工资收入总额。

通过以上转换可以得到,人均养老保险适度支出总额。

养老保险负担系数,养老保险支出总额,为工资收入总额。为人均养老保险适度支出,为人口总数,为人均工资总额。

同理可以测出人均医疗保险适度支出额,人均失业保险适度支出额,人均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适度支出额,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社会保险内部适度的结构水平。计算公式为:

为人均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内部适度的结构水平;为人均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险内部适度的结构水平;为人均失业保险在社会保险内部适度的结构水平;为人均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社会保险内部适度的结构水平;为人均养老保险适度支出额。

根据模型,养老保险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由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决定,计算公式为:

代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代表养老金代替率;代表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根据穆怀中教授的分析,鉴于社会保险应该坚持激励与保护相统一的原则,把养老金代替率定位60%是比较合适的。而在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的最大限度系数中,养老保险的支出系数大约为52,医疗保险的支出比重系数为34.39,可见,医疗保险系数大约为养老保险系数的66.13%,可用人均医疗保险适度支出额表示:

根据国内外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社会保障法规,失业保险的比重一般在1%-1.5%左右;工伤和生育保险比重一般在0.016%-1.5%左右。即可分别计算出人均失业保险适度额和工伤、生育人均保险适度额。

(二)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测度

鉴于社会保险支出在整个社会保障支出中占主体地位,我们仅利用社会保险相关数据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测定。根据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公式,将相关参数代入,计算得出四川省社会保障总水平的适度状况。

(三)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分析

通过表8,我们可以对四川省社会保障结构水平和适度结构水平进行评价。以2010年为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四川省实际人均养老保险支出额为745.44元,而适度人均养老保险支出额为1015.79元,实际支出额占适度额的73.39%,低于适度水平;从适度结构水平来看,四川省实际人均养老保险占社会保险73.69%的比例,该比例远远高于47.22%-55.07%的适度比例。考虑到我国目前对养老保险的重视以及医疗保险结构水平较低,该比例还是较合理的。

2.四川省实际人均医疗保险支出额仅仅为202.78元,而人均适度水平支出水平额为671.74元,实际支出额仅占适度额的30.19%,低于适度水平;从适度结构水平来看,四川省人均医疗保险支出结构为20.05%,低于医疗保险人均支出结构适度水平31.22%-36.42%。

3.人均失业保险实际支出额为44.44元,远远低于其适度支出水平154.61-231.92元。四川省人均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实际结构水平为6.26%,而人均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适度结构水平在8.52%-21.56%之间。四川省人均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实际结构水平明显低于适度水平。

4.横向观察四川省2002-2008年实际社会保险结构水平,可以看出四川省养老及医疗保险实际结构水平呈历年增长趋势。养老和医疗保险人均适度总体比例之和在78.44%-91.49%之间,而四川省养老及医疗保险比例之和已达到93.74%,超出适度范围。

(四)四川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差距原因分析

1.社会保障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社会保障的实践表明,经济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十分密切,总的来说,经济因素决定社会保障的规模和水平,经济政策也会相应地影响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保障的良性运转就越有保证,社会保障水平也会相应越高。在我国,由于区域间及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四川省人口多,经济底子薄,完善社会保障形势严峻。

2.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投入低。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低,和适度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之一是四川省财政对社会保障支付较低。四川省经济总量由2000年的3928.2亿元到2010年的17185.48亿元,然而保障支出总量仅由2000年的116.2亿元增至2010年的1424.05亿元,远远落后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额增加和社会保障支出投入增加的比重不平衡,经济的成果没有转换为相应的财政保障支出。只有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力度的投入,才可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提升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建议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安全阀”。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状况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和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工作形势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四川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然而政府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障,提高水平要立足现实发展阶段量力而行,区别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特别需注意要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各类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为今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健全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下,致力于完善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川省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略高于适度发展保障系数,但社会保障的现行水平仍低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且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下,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四川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可实施分层次、广覆盖、全民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提高地方投入和农村保障覆盖率,逐步缩小城乡保障水平,提升全民社会保障待遇。逐步地建立起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管理,透明执行。

(二)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增加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全省保障水平。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工作提高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形成全面覆盖,全民参保,特别是养老保险。

(四)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必须认清现阶段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大的长远的意义,是一项非常必要、紧迫和艰巨的任务。但目前,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上,认识滞后,在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程中,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制度和体系不仅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保障水平趋向适度的内在要求。

注释:

①笔者认为,2009年四川省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较2008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2008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②受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社会救助、社会转移等部分占比重较多。

参考文献

[1]洪震等.2001-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

21(1):27-31.

[2]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研究[J].人口研究,1997(1):53.

[3]严振书.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问题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25(1):

20-25.

[4]孙健夫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度模型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2008(4):39-40.

[5]齐立云等.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J].学术纵横,2010(8):109-110.

[6]陈颐.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J].江海学刊,2006(6):

107-108.

[7]成志刚.社会保障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181-210.

[8]段婕.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6(5):10-14.

[9]胡仲明.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证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10]曾少军.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6,(12):

45-49.

作者简介:

韩杰(1984―),男,山西长治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在读研究生。

朱胜(1964―),男,湖南人,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院长。

上一篇:河北省农科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