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情感功能研究

时间:2022-05-07 03:19:07

钢琴教学中情感功能研究

【摘要】当前,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随之而来,人们也更为看重在钢琴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借此对情感的功能进行初步的探讨,同时研讨在钢琴教学中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得到对教学实践有用的指导。

【关键词】钢琴教学;情感;功能

情感被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并且表现的十分复杂,从一般意义上看,情感(affection,亦称为感情)在使用时被看作是情绪(emotion)、感情(feelings)等类似心理现象的笼统称呼。心理学教科书中为情绪和感情给出了体验说、态度说和关系反映说3种定义:首先体验说,认为情感是对象和现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接着是态度说,认为情感是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最后是关系反映说,认为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情感正是对这种关系的反映。当目前为止,情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然而许多心理学家也给出了观点:一、我国古代有“情的两端性”的说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情感可分为正负或积极与消极的区别,情感影响产生的増力与减力效应正是由此决定的。二、情感是一种态度的体验,由个体对刺激事件的反映而产生的。三、情感还可以按社会化程度进行区分,若与生理社会事件有联系则称之情绪。若是与社会意识有关联责称之为感情,亦可以称之为高级情感,有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之分。

一、钢琴教学中情感的感染功能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也就是说个体的情感可以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影响。如果细分又可以分成两种效能。其一是以情育情,通过个体的情感引发他人产生相应情感。也就是西方心理学家所说的情感移(empathy)。美国心理学家斯托特兰德(Stotland)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同时他还通过实验进行了证实,我们生理上及主观上原有的情绪态度会因我们觉察到的新的情绪而改变。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情感共鸣。其二是以情动人,利用个体真挚的情感来影响感动他人的情感以个体的真挚,以此促进他人对个体言行的接受。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在讲述故事时,若是讲述者能够声情并茂的对故事主人翁的道德行为进行讲述,被试者则很容易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吸收故事中道德内容的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有利于道德感更好的养成。我们应当都经历过这样的体会:比如,相对于平铺直叙、死板的报告,人们更喜欢激情澎湃的演说,其内容也更容易被接受。在钢琴教学中融入情感的这一功能,可以促使学生的感受思维和行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结合,借住兴趣爱好的推动使人进行智力加工活动,将自身主观情感投入到教学对象和学习对象上,保持神入、人我共感等情感状态来对客体进行把握。以下是其具体的体现:其一,音乐教育利用审美对象来刺激人产生审美情感,受教育者也就可以借助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心理的满足及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钢琴教学是一种形式丰富的钢琴音乐实践活动,由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以此来对钢琴音乐的情感进行感受及表现,同时鼓励学生将音乐的情感表达与自身的体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借助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自身不同情感与相应的音乐语言、音乐情感的表现方式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其二,针对于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学内容的问题,内容本身及学生的认知状态是首要因素,然而由于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这也告诉我们钢琴作品对学生的情感感染状态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例如在教授学生练习波兰作曲家肖邦的波罗奈兹舞曲时,教师可在情感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深入体会肖邦寄托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他的民族情感与爱过之情,能够更深入的把握作品的内在思想与音乐风格。

二、钢琴教学中情感的信号功能

情感借助表情外显而进行传递信息的功效即是情感的信号功能。情感作为一种心里表象,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就是表情,同时表情也是情感在个体机体上的外部表现。主要分为体态表情、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三类。心理学在经过一系列研究后发现人类的表情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先天性,例如,人类婴儿的部分表情在出生后的几天里就会有所表现;2、具有习惯性,人类的表情是先天就具有的,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得到提升与发展。例如正常人的表情要比先天性盲人更为丰富多变,即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3、具有人类共性,通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基本表情的识别与运用上,不同文化的人类具有一致性;4、具有可控性,人类的表情是可以依靠神经系统的支配从而实现自觉调控的,例如舞台上演员通过表情运用塑造生动人物形象。达尔文曾指出,在生命的最初,人类的表情是用于生存的一种竞争手段,而进入现代生活,人类发展了表情用以信息传递的功效,人们可以借助表情进行情感的沟通,互相了解情感及思想。由此表情作为“非言语行为”被广泛用于人类的社会交往中。以上所述即为表情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又因其异于言语的独特之处,正应了心理学家汤姆金斯所说,情感更容易被人理解,并且其交流的方式也是更为可靠。在进行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情感信息功能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对教学内部信息的基本内涵和教师评价的信息做到更好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到更为准确的了解,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这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在进行音乐作品处理教学时,教师能够合理恰当的运用体态、言语表情及表情丰富的节奏,能够丰富课堂,使教学更为生动,启发学生发展音乐想象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体会理解音乐的意境及触键的要求,对作品蕴涵的艺术内涵也会有更深入的领会,深入理解并掌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其次,教师利用利用合适的表情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更形象的向学生传达教师的意图。教师适当的赞许、微笑或是会意的点头都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帮助学生很好的找对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更努力的学习。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心理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它所反应的正是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了情感的信号功能,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情态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期望,从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由此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更是提出了教师表情的重要性,他甚至提出只有在教学中能合理利用情感的教师才是合格出色的教师。

三、结束语

本文中分条总结阐明了情感的功能作用,以及在钢琴教学中情感发挥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情感各功能所产生的作用之间做到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以此形成了一个系统复杂的教学情感回路的动态网络。然而遇到的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就是怎样了解和运用这一网络,对情感的教学功能做到切实的掌握,以此来促使钢琴教学效果得到优化,最终使得钢琴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一问题也在现代钢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深入的对理论进行研究,并深入实践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璐瑶.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戏剧之家,2015(23).

[2]陈瞳.试论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功能[J].音乐大观,2014(10).

[3]陈一林.谈谈创设音乐教学境、趣、感的作用[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4]张波.新时期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J].音乐大观,2013(08).

作者:侯小庚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构建思考 下一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