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主导的竞争

时间:2022-05-07 02:01:36

机器人主导的竞争

在工业机器人化的过程中,中国是纯粹的净进口国,不会创造任何就业和产值,并且大量劳动力被取代。

南亚国家近年来借助中国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化进程,补足东亚制造业雁阵式升级带来的下游产业空间。但今非昔比的是,美国靠技术升级,用机器直接和流水线工人竞争。谷歌汽车上路,世界最先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亮相,使人得以一窥美国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突破,使投资者对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深信不疑,亚洲的人海战术失去了往日荣光。

阿特拉斯是波士顿动力公司为美军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它能像人类一样用双腿直立行走,令人联想起科幻电影中的“终结者”。阿特拉斯有28个液压关节,它的“双眼”是两个立体感应器,有两只灵巧的手,能在实时遥控下穿越比较复杂的地形,还能使用手脚攀爬。该公司公布的视频上,它在传送带上大步前进,躲开传送带上突然出现的木板;从高处跳下稳稳落地,两腿分开从陷阱两边走过,然后跑上楼梯;单腿站立,被从侧面而来的球重撞而不倒。其运动能力或许还不及它的命名者——希腊传说中的大力神阿特拉斯,但已经有了一个孔武有力且身形灵活的雏形。足够敬畏的是,动物用了亿万年时间才进化出灵活有力的骨骼和肌体,机器人却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为更好地开发“阿特拉斯”的能力,工程师还在编制更新的程序,也就是说,这是一款“学习型”机器人。有人说,阿特拉斯所表现的运动能力充其量是个4岁的孩子,但须知,机器人的技术进步是不会停滞

这里且不讨论机器人战士给未来社会带来的安全威胁,只想借用2004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我,机器人》开场,展望不远的将来人类与机器人共处的场景。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把故事设置在2035年,那是一个人和机器人和谐相处的社会,智能机器人作为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人类伙伴,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由于机器人“三大法则”的限制,人类对机器人充满信任,很多机器人甚至已经成为家庭成员。时至今天,阿特拉斯等新型机器人的出现,带来的是工业革命的另一次飞跃。人类将从复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按美国国防部的说法,2015年美国地面战1/3的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显然这里的机器人士兵已经和普通士兵一样执行任务,至少能够做一些辅的工作,可以被当作士兵看待。战争当然不创造GDP,但有着普通士兵综合素质的机器人若从事其他行业。显然带来劳动力的扩充。而无论是古典经济还是现代经济增长模式,都离不开要素的投入,劳动力则是最重要的一种要素。并且,机器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显然会比人类有着更深广的拓展空间,机器人从不疲劳,永远专注。随着机器人的发明和应用,经济增长模式中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劳动生产率也会呈现出增长态势。比尔·盖茨曾撰文,如果他现在是20岁的话,肯定会把机器人作为创业首选目标。

和美国、日本等研发领先的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机器人研发乏善可陈。另一方面,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称,中国到2014年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届时中国将会有3.2万组机器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萎缩,而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倒逼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出口导向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欧美国家正在进行的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再工业化会给中国以低价劳动力为中心的低端制造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这一工业机器人化的过程中,中国是纯粹的净进口国,不会创造任何就业和产值,并且大量劳动力被取代。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上,中国尚且是需求方,南亚新兴的制衣厂就更没有发言权,将被彻底边缘化了。

阿特拉斯机器人给人的警示还在于,人形机器人的登场将改变服务业的格局。服务业工作复杂,需要“人性化”服务,本来是对机器人免疫的行业。可现在机器人越来越像人,人类的就业环境再度被挤压。而美国和日本无疑站在了劳动力的供给端,在阿西莫夫预言的2035年到来前,攫取购买方大量的资源。

上一篇:“洋物”挤水 下一篇:以关务信息化再创企业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