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应对一二三

时间:2022-08-31 01:45:28

“双反”是世贸组织允许的少数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更是世界各国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出口产品一旦遭遇到“双反”,就必须花费大量与高额的人力、物力、时间与金钱来应对。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和应该做什么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课题,让我们梳理思路,逐条来分析。

分析“应诉”得失

遭遇“双反”应不应诉?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不予理会还是直接备战?相信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应诉是需要付出人力、物力、时间与金钱的,因此,做一个全面性的评估必不可少。

该国市场是不是可以放弃的市场?

出口价格是否有倾销或者补贴的情况存在?

出口价格与国内价格相差多少?

可能反倾销税率或反补贴税率是多少?

国内有无相同产品或相同规格产品销售?

国内交易发票是否实在?账册是否完整、真实?

国内销售是否低于成本?或是否为特殊经济关系或关联交易?

出口价格与国内价格、生产成本与出口售价相比呈现之差距如何?

出口量与利润比如何?在进口国市场占有率如何?未来是否有可能增加出口量或市场占有率?

磨是否有多余之产能或产量?目前是否正遭到其他国家的调查或课税?

本产品未来出口前景与利润,是否值得花费巨额成本和时间去承受应诉所可能带来之利益或风险?

评估与分析以上问题,应不应诉的利弊得失全在其中了,相信企业会有正确的选择。

如果企业坚决选择应诉,那么下一步就要积极面对进口国的资料要求和实地查证,以获取最佳的税率了。

用好应诉技巧

面对“双反”调查的企业,必须熟悉和了解“双反”调查的过程,根据利益最大化的策略积极面对应诉工作。除了选择专业性强的好律师作为助力外,还有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掌控应诉期限。“双反”诉讼可分成许多不同的阶段,除的立案审查阶段外,还包括当事方的证据提交阶段、初裁阶段、结果终裁阶段、可以提出价格具结阶段、何时可以提出行政复查与司法救济等阶段,这些阶段的时限均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在决定应诉时,应立即排定“流程时间表”,并严格执行与掌控各个时间点,应完成之工作项目。

举证有技巧。各国的司法程序和文书设计不一,虽然大部分国家都是依照WTO协议的规定与精神制订的,但是每一个国家还是有些不同。因此,在应诉时,应特别注意维持资料的一致,厂商除应当严格按照官方要求回答有关问题外,对于有关叙述部分和附件表格部分,应尽可能将信息和数据细化,从内容到彤式能够完全符合调查机关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应确保所提供的数据一致,尤其是在实地查证时,如果被调查官员发现资料有不一致的情形时,他可能就会完全不采信你所提的数据,而认定你有欺诈情节。且由于各国调查官员多数经验丰富,如果资料有不一致或者作假情节,被识破的可能性很大,最后可能导致整份应诉数据不被接受,以“可获得事实”(facts available)为理由课以重税,不可不慎。

另一项应注意的事项是将产品作适当的归类,因为,倾销或补贴幅度的计算是以各产品型号为基础,而决定产品型号的正是产品归类(Grouping),因此,如何决定同类产品的“具体规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各国“双反”调查目前尚未有一致的做法或明确规定.所以,厂商对于如何区分产品规格(型号),目前尚有较大的弹性与空间,有经验的律师或会计师会在最短时间内提出最有利的合理区分方式,来达到各产品规格(型号)之内销价格高于总成本,出口价格又高于内销价格的最佳举证结果。

把握听证机会。应诉企业应充分掌握听证会的时机,利用听证会确实了解进口国同行业所提出的意见和证据(特别是要注意搜集对方所宣称的国内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下降”的信息),并在听证会上向调查机关全面集中地阐述我方立场和意见,适当地对进口国从业者的观点予以有理有据的反驳,准备好听证会前后的书面陈述并进一步充实对损害问题的抗辩意见,系统全面地向调查机关阐述我方立场和意见。如果限于时间因素,无法全面阐述我方立场和意见,可在听证会上扼要说明重点,但在书面补充数据时,则应事无巨细、抽丝剥茧地但又有系统的说明我方未造成该国产业损害的原因与分析。同时应适当动员进口国国内利益攸关的进口商和下游产业(用户),结合这些产业下游从业者的力量,从“产业链平衡”和“公共利益”等角度向调查机关陈述观点。调查机关在作出任何最终裁定前都会全面考虑“双反”措施可能给本国带来的综合影响。

事先模拟演练实地查证(verification)。实地查证是“双反”应诉过程中另一个绝地反攻的成败关键,厂商一定要在事前做好准备与模拟演练。特别是要在调查官员核查工作开始前,让企业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接受专业律师和会计师的指导,全面整理与涉案产品有关的各类信息和数据以及原始凭证,确保核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曾经有应诉厂商在最后关键时刻因某些因素放弃配合实地查证,此举必将让调查官员认为企业心虚而产生不良观感,最终不但被课以最高税率,且律师费以及自己公司所付出的所有有形无形应诉成本都付之东流。

加强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s)的抗辩。保护国内产业是“双反”的最直接目的。特别是各国在实施“双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行政裁量权,如何能在调查中全身而退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过去,国内一些产业基于出口市场规模过小,而对于出口应诉采取消极不应诉的态度,或在应诉时只将重点放在税率之抗辩,而忽略了采取“公共利益”之主张,事实上,一国在实施“双反”措施时,最直接的公共利益损失就是进口商和最终用户(包括消费者)的损失。所以,我国出口商在应诉时,应充分利用公共利益原则,加强与进口商和最终用户的多方合作,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以增加进口国在公共利益的表决上作出有利于我方的裁决的可能。例如2006年的欧盟DVD反倾销案。

适时作出价格承诺(price undertaking)。在“双反”案件中,如果估计可能获判较高税率时,还可以委托进口商与申请人协商,在出口价格上作出价格保证承诺,就像最近的“光伏案”一样。不过,目前依据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出口商只能在进口国调查机关已经作出有损害的初裁时,才可以主动提出价格承诺的要求,而且这个价格承诺的请求,进口国主管机关也有同意和讨价还价的权利,中间仍隐含不确定因素。但在己方已经居于劣势时,此不失为一个降低损失的最佳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并非所有国家对于“双反”调查都有初审与终审两个阶段。

总结“规避”之道

应对“双反”调查是一件耗时耗力且耗费金钱的事情,本质上说,能够避免成为被告才是出口厂商的上上之策。因此,建议出口企业在经营与出口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密切关注目标市场进口同类产品的情况。按WTO《反倾销协定》规定:如倾销税率小于2%时,则该倾销会被视为微量。如来自某一国的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被查明少于进口成员同类产品总进口数量的3%时,则该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也会被视为是可忽略不计的进口量,主管机关应立即终止调查。所以,通过建立产业动态定价系统,及时调整出口产品价格,同时,与行业协会、进出口公商会等单位密切合作,及时掌握我国出口到目标市场的同类产品数量,控制好出口产品数量的增长速度,则可减少被控反倾销的机会。

加强营销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在经营时应特别注意内部各项资料的汇总分析,特别是有关生产、经营、管理等内部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平时就应多搜集所属产业有关反倾销的信息,并时时注意外部环境与全球市场的消长变化,尤其是进口国相关产业的经营态势,一旦进口国相关产业有价格走疲或市场占有率衰退时,便非常有可能会对进口产品提出反倾销控诉。

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按照要求,“双反”主管机关会在收到申请后和开始展开调查前,通知有关出口成员方政府。因此,出口厂商应与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得到有关国家反倾销的资讯,应迅速进入“备战状态”;调查过程中,如有需要可通过各驻外馆商务处的协助,与调查机关交涉联系,以了解澄清对方的双反国内法规、程序或提出期限之展延等。

通过进口商运作或者游说。出口商应与进口商及当地有影响力的消费者组织结盟,通过进口商或消费者组织向该国政府有关部门展开游说,或通过媒体及国会议员等具有政策影响力的人士,表达下游产业的利益关注与利益影响,从而作出有利于我方的判决,在以往确有许多案例是通过游说而使案情逆转的。

上一篇:从美国对华木制家具案说起 下一篇:善用“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