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赣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时间:2022-05-07 01:55:16

2008-赣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赣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市保健工作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对赣州市2008年至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①全市4年平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3‰,新生儿死亡率为4.9‰,婴儿死亡率为8.0‰,1-4岁儿童死亡率为0.8‰。②5岁以下儿童年龄死亡构成为:新生儿死亡占42.4%,婴儿死亡占69.9%,1-4岁儿童死亡占30.2。③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3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死因顺位前3位为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结论:政府应更加重视,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建全三级保健及新生儿急救网络、加强围生期保健以及新生儿科与产科的携手合作,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72-02

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有效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对本市2008年至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赣州市2008年至2011年各县、市按照《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上报的儿童死亡监测资料。

1.2 方法:儿童死因诊断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采用全国统一制定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建立城乡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以市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儿童死亡报告制度,逐级上报死亡卡及统计表。

1.3 质量控制:各级监测人员相对固定,并经过全市统一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质控,逐级上报活产数和死亡报告卡,我院每年下乡抽查各县(市、区)的助产机构、乡镇、村、街道社区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资料准确。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及构成比,对死因构成进行了顺位。

2.结果

2.1 2008年至2011年赣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构成比: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除2010年呈波动状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11年1-4岁儿童死亡构成比明显增高,(见表1)。

2.2.3 1-4岁儿童主要死因顺位及构成:4年间基本一致,前3位是溺水、肺炎和交通意外。

3.讨论

3.1 检查监测质量分析。我市以九个县(市)作为监测点,共有56个监测乡,覆盖了1939543个人群,笔者年底下乡检查县乡村质控时发现,基层监测经费缺乏,给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地方监测未落实到位,很多村医生未建立0-4岁儿童花名册及死亡登记册,或者登记册信息不够完整,个别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甚至比我国发达城市的死亡率要低很多,这样的数据就值得商榷,但总体数据的误差仍在质控范围内,希望各级主管部门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乡村级,严格建全三级保健网络不少一个环节,加强对基层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使监测资料更加准确。

3.2 儿童死亡率和构成比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是反映当地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1]。4年来我市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除2010年呈波动状态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越来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全国城镇新生儿死亡率为4.5‰;婴儿死亡率为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6‰[2]),这与本市的卫生服务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有关,说明了赣州市近几年来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还需不懈努力。从死亡年龄构成来看,新生儿死亡占42.4%,婴儿死亡占69.9%,仍占很大比例,说明控制新生儿及婴儿死亡仍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3],另外,从(表1得知),2011年1-4岁儿童的死亡构成比明显增高,提示加强安全教育,降低意外伤害刻不容缓。因此,必须继续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3.2.1 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基层保健人员的培训,重视产前检查,提高产检质量,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宣传,做好高危孕妇和高危新生儿的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危儿以及先天异常患儿的发生。

3.2.2 加强新生儿科和产科的携手合作。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救治水平和产科质量,严格规范各种产、儿科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流程,坚持高危分娩时儿科、妇产科医生到场监护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3.2.3 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意外的发生。大量研究发现,预防是使儿童意外死亡率明显下降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4],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在幼儿园加强对学龄前儿童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做好监护是减少伤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3.3 加强儿童保健,促进身心健康。儿童保健工作重在社会效益,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做到体检、咨询、评价、指导、干预一体化,防治结合,身心并重,建立医疗服务、教育及保健相结合的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儿童保健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保健,以提高儿保工作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艳,邝丽贞,等.2006年至2008年佛山市南海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4):638-640.

[2]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www.省略/p-83524538.htm%26endPro=true.

[3] 邓新萍,吴仲环.2000-2005年韶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6(6):38-39.

[4] 刘玲.儿童期意外伤害及预防[J].医学与社会,2001,14(2):32.

上一篇:双辽市食品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下一篇:包头市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