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2008-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时间:2022-05-27 07:41:37

梁平县2008-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梁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梁平405200

【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给今后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梁平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合计报告654例,报告发病率在14.11-30.0729/10万,年均为21.7457/10万,死亡1例;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4月开始,5-6月达峰顶,7月后开始下降,10-12月出现一个小波动;全县33个乡镇,有22个乡镇有病例报告;最小的6月,最大的35岁,最多的是1-3岁,占总病例数的79.19%;男女之比为1.57:1;发病有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学生和教师四个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梁平县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是4-7月期间1-3岁散居儿童,流行的优势毒株为CoXA16。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34-02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2008年起手足口病正式纳入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为了解梁平县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和特征,现将2008-2011年梁平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源于2008-2011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1.2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分析。2.结果

2.1疫情概况:2008-2011年梁平县共报告手足口病654例,最高发病率为2010年的30.1029/10万,最低发病率为2009年的14.11/10万,平均发病率为21.7457/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1529%。

2.2流行特征。

2.2.1季节分布。2008-2011年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每年均从4-7月为高峰期,这四个月的病例数占部病例数的57.0336%;4月开始,5-6月达峰顶,7月后开始下降;10-12月出现一个小波动。2011年10-12月共发生120例,占当年发病数的57.9710%,预示2012年可能会出现一次大流行。

2.2.2地区分布。全县33个乡镇,有32个乡镇有病例报告。无病例报告的主要是东山片区1个乡镇;报告病例最多的是中部的梁山镇(县城所在地)234例,占总病例数的35.7798%,依次是中部的明达、文化、屏锦礼让、四镇,分别报告了37、35、31、27例,中部的五个乡镇共报告365例,占总病例数的55.8104%。

2.2.3人群分布。年龄分布:最小的6月,最大的35岁,最多的是1-3岁,计521例,占总病例数的79.6636%。性别分布:男性发病406例,女性发病246例,男女之比为1.65:1。职业分布:有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和教师四个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536例,占总病例数的81.9572%;次为托幼儿童102例,占总病例数的15.5963%;再次为学生15例,占总病例数的2.2936%;最少的是教师1例,占总病例数的0.1529%,这与年龄分布结果一致。

2.3实验室诊断:2008-2011年共采集48例进行了实验室诊断,6例为EV71,32例为CoXA16,10例为其他病毒,分别占采样总数的12.50%、66.67%和20.83%,梁平县手足口病优势流行毒株为CoXA16。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严重威胁婴幼儿的传染病之一,发病呈现明显的低年龄和明显的季节高峰。

目前还没有疫苗和特异性药物针对手足口病进行免疫和治疗,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达到防制的目的:①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②医疗机构加强对手足口病的报告和诊治,同时在接诊时应避免交叉感染;③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就诊并居家治疗,同时,每日对儿童用品和玩具进行清洗消毒;④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使居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⑤疾控部门要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应急准备,一旦发现疫情能够快速反应。

上一篇:羊水过少选择两种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我院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