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思考

时间:2022-05-07 01:59:29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思考

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是证券市场的顽疾,识别造假手段,加强对舞弊行为的处罚,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造假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076-02

在中国,企业通过上市可以获得直接融资渠道,扩大规模提升知名度,增强竞争力。随着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案件不断发生,且在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这说明会计信息舞弊并不是单纯的个人或个别公司的异常行为,而是现代社会环境的一种表现,使公众对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怀疑。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方法和手段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加以防范和解决,进而为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使社会资源高效配置。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动机

中国《证券法》、《公司法》、《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针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很多硬性规定,上市公司常会因为要避免处罚或退市,运用大量会计手段粉饰自己的业绩。如《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将暂停上市,在规定的期限内仍无法盈利的公司股票将退市。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面对诸多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不允许企业经营失败,才能保证自己股票正常在证券市场运行。所以企业一旦出现经营异常,常会通过一系列手法虚构收入、利润,满足对其盈利的规定。

企业经营发展离不开资金,上市公司往往利用配股、增发新股来达到获取资金的目的。由于许多上市公司是经过“包装”获得的上市资格,先天不足,上市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面临经营资金短缺的困境,迫切希望通过实现配股和增发新股等再融资方式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使公司摆脱困境,自然设法采取各种造假手段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满足对资金的需要。

上市公司为谋取小团体利益或个别人的利益,通过虚构现金流伪造收益,隐瞒关联方占款及挪用资金,套取企业现金。货币资金本来被人们认为是最可靠的资产,却在少数人手中成为掏空上市公司的有利工具,大量现金要么是虚构,要么是已办理质押的死钱。

公司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价值因素,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奖罚标准却只依靠收入、利润衡量,是造成上市公司、特别是具有国有背景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公司高管人员为了完成“指标”,粉饰自己经营业绩,掩盖经营问题,总是先考虑造假。这种业绩评价体系和奖罚标准不变,就无法改变管理层过分重视短期收益和投机的心理,会计信息舞弊就无法杜绝,只能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二、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常见手段

1.虚构收入,成本费用,人为操控利润。虚构收入是最低级的造假手段,但却是上市公司舞弊最常用、最直接的。上市公司对收入的造假越来越熟练,从材料采购开始,材料入库单、领用单、生产计划、生产定额、产品销售单等等一应俱全,连采购合同、销售合同也不落下。造假也不再局限于财务部门,而是企业经营各相关单位。至于产品“销售”到哪儿去,五花八门,不外乎关联企业、控股公司,或干脆就来个子虚乌有的空心公司。

收入可以造假,成本费用也一样,想进成本就进,不想进,虚列个什么固定资产项目,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资产,另一方面成本费用降下来了,利润想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

不管是上述哪种手法,上市公司都可以伪造现金流或采取A 、B、C三家循环交易的方式,使收入成本与现金流配合,使造假迹象不致于太明显。

2.大量的其他应收款其实是大股东随意挪用企业资金,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其他应收款”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企业舞弊的确实证据,但一个企业拥有大量其他应收款一定是不正常的。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的资金只有在主营业务领域流动起来才有利润回报,其他应收款反映的是资金暂时的借出,如果金额过大时间过长,显然是被企业当权者占用了。当然,企业还可能设置秘密账户,销售收入不入明账的方法,把想挪用的钱汇入秘密账户中,随意支取,这样其他应收款也无从反映,手法更为隐蔽。

3.不断收购兼并,滥用公允价值等计量手段。收购兼并是滋生财务舞弊的温床。在中国,投资者对于公允价值还没有清楚认识的前提下,企业公允价值常有被滥用的倾向。实际上,不断并购是财务舞弊最强的征兆之一,不断并购的背后是资金链紧张以及业绩的实质下滑,一些上市公司将并购作为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公允价值的使用变得更随意,对于此类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一般的投资者难以判断,会计专业人士仅从外界也难以准确评判。

4.资产溢价转让,股权比例按需要增减,企业资产成为数字游戏。对于控股股东较为强大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其往往采用溢价收购不良资产,高估企业存货、固定资产,提高企业盈利,以掩盖其主营业务利润不佳的事实。

上市公司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准则的规定,在股权持有比例上做文章。对于连年亏损的子公司,股权减持至19%,该亏损可以暂时隐藏不被并入母公司报表。利润较好的子公司,提高股权比率至20%以上,按母公司持有的股权比率确认为当期的损益。上市公司想调节利润,如同儿戏般简单。

5.隐瞒重大担保、诉讼、投资等事项。上市公司经常会有担保、诉讼、投资事项,对于此类重大事项都应该临时或定期向公众进行公告,但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对己有利的公布,无利的闭口不谈,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不管不顾。

其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绝不仅限于上述几种,且有金额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隐晦的趋势。如虚增资产,明明是企业成本费用却虚列成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折旧与摊销年限任意调节;任意提取、冲回坏账准备金和资产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利息费用资本化等等。舞弊手法也逐步向国际接轨,使投资机构也大为头疼。

三、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手段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是在特定融资制度背景下利益驱动的产物,其危害是灾难性的,使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和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受到威胁,国家经济政策制定丧失可靠的数据来源,影响国家发展规划,扰乱经济运行,对整个会计行业诚信的怀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有必要引起管理机构和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防范。

我认为,应首先从完善会计制度入手,减少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变更等会计处理的灵活性,明确公允价值的使用方法,适当公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程,对具体的会计操作以案例的形式加以明确,减少上市公司对利润的可操纵性。其次要与国际接轨,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内推行无限责任,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提高对其违规处罚力度,加大风险成本;实行上市公司审计强制轮换制,避免与上市公司长期合作丧失独立性。再次从上市公司自身入手,了解其对关联方间的各类交易,对其中交易量大、收益大业务中的定价依据及支付手段予以重点关注。最后,解决会计信息舞弊还要最终依靠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要通过股权分散化,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相互制衡,约束控股股东、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行为,监管机构也要加强对财务信息披露重点领域的监督,包括公允价值、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合并财务报表等,重点关注更换审计机构、实施股权激励和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

社会需要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诚信,破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是还社会以公正,还中小投资者以公平的基础,这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责任编辑 陈丽敏]

上一篇:也许有故事,但合你心意更重要 下一篇:浅谈银行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