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洛尔复合乌拉地尔对全麻患者拔管时循环系统反应的影响

时间:2022-05-06 10:37:09

艾司洛尔复合乌拉地尔对全麻患者拔管时循环系统反应的影响

摘 要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复合应用时,对全麻患者拔管时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20例。术毕,拔管前5分钟,A组患者静洛艾司络尔0.25mg/kg,乌拉地尔0.3mg/kg。B组患者此时静注生理盐水10ml,监测并记录此时及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拔管后10分钟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收缩压一心率乘积(RPP)。结果:B组患者与拔管前相比,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P

关键词 艾司洛尔 乌拉地尔 全麻 拔管 循环系统

全麻患者术毕拔管时,常因吸痰或气管导管刺激而产生较剧烈的循环系统反应,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此时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是为了观察并探讨如何应用药物来减轻这种应激反应,以便指导临床工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0例25~68岁择期在全麻插管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术前,患者循环、呼吸、内分泌功能基本正常,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

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安定10mg肌注,入室建立静脉通路后,盐酸戊乙奎醚1mg静注,常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mg/kg,丙白酚1.5~2.0mg/kg,阿曲库胺0.6mg/kg静注,气管插管,接欧美达Aestiva7100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维持以异氟醚吸入,丙泊酚泵入,间断注射阿曲库胺和芬太尼。术中液体以乳酸林格氏液为主,视情况输入6%羟乙基淀粉或输血。术毕,拔管前5分钟,A组患者静注艾司洛尔0.25mg/kg,乌拉地尔0.3mg/kg,B组患者静注生理盐水10ml。

监测指标:术中监测病人心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合度。记录病人拔管前5分钟,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10分钟的血压、心率、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具体数值见统计表。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t检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A组病人各时点指标比P>0.05。B组病人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指标同拔管前5分钟相比P<0.01

讨 论

全麻病人拔管时由于麻醉转浅以及气管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可引起病人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释放增加,导致循环系统的波动,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对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是一个突出的安全隐患。有文章报道收缩压越高,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异性越大越容易发生心梗、心衰、严重心脑血管意外[1]。

艾司洛尔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它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窦性心动过速,降低心肌耗氧。同时,它还能阻断α-受体,可预防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所致的心血管兴奋性增高,血压增高,改善左心功能,降低循环阻力。艾司洛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半衰期限仅9分钟。因此,它非常适合全麻拔管时的需要,又不致于影响病人术后的心功能。

乌拉地尔是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剂,具有外周和中枢的双重降压机制。其外周作用主要为阻断突触后膜α-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管扩张,同时具有轻度的α阻断儿茶酚胺缩血管作用,所以不会使血压下降太多。中枢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激活5-羟色胺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的交感反馈调节作用。控制高血压时,静注乌拉地尔2~5分钟后即可产生降压作用,同时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而心率和心排血量变化不大[2],同艾司洛尔伍用,不会导致心率下降过多。

病人收缩压-心率乘积(RPP)能间接反映心肌耗氧,是衡量心肌耗氧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正常应保持在12000以下[3]。

艾司洛尔复合乌拉尔写应用可以相互弥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在预防控制由于儿茶酚胺增加引起的循环波动效果良好。

结 论

艾司洛尔复合乌拉地尔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全麻病人拔管的产生的循环波动,提高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桂庆军,秦建明.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3):84

2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70

3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70~871

上一篇: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31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自体-3000p型血液回收机在急诊大出血中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