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31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5 12:06:57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31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通过总结6年间31例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资料,提示临床医生对乏力、发热、出血等症状,伴组织细胞增多病历应注重寻找原发病。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而缺乏明显特异性;骨髓象检查组织细胞增多,形态呈不规则,或似淋巴细胞样,或似单核细胞样。结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多数可找到原发病,临床预后良好。

关键词 组织细胞 骨髓象

反应性组织细胞性增多症是继发于多种疾病,就是有原发疾病存在,在其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发生组织细胞增生。Ristall于1979年及1984年先后报导病毒、细菌感染,在骨髓涂片中检查出体积较大嗜血组织细胞,是一组良性组织细胞增多[1,2],之后国内有相关报导。临床表现较复杂,当祛除原发病增生的组织细胞可自然消失,有时原发疾病能被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复杂的症状及体征掩盖,有时其又与恶组织细胞疾病临床表现呈相似,故可导致临床诊断困难。本文现将31例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1例病例是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病人。男19例,女12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45岁。

临床表现:31例病人因原发病不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只能概括归纳如下:乏力31例(100%),发热24例(77.4%),盗汗9例(29%),贫血15例(48.4%),出血9例(29%),浅表淋巴结肿大13例,(41.9%),肝肿大7例(22.6%),脾肿大5例(16.1%),关节疼痛6例(19.4%)。

方法:31例病人均检查外周血常规,骨髓象观察骨髓三系统增生情况和组织细胞计数及其形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及积分。为寻找原发病诊断相关方面依据。并检测肝肾功能,抗核抗体,抗双链DNA,类风湿因子等项目及肝脾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诊断指标:骨髓组织增多占有核细胞≥3%,可伴吞噬血细胞现象,有原发病检出,除外其他恶性疾病。

结 果

31例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呈多样性,缺乏明显特异性。均有乏力。发热病例呈不规则热型18例,稽留热型6例,退热药可使体温下降正常后又复升。出血病例:皮肤出血点1例,皮肤黏膜瘀斑3例,鼻出血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累及项前三角区7例,伴腋窝受累2例,伴腹股沟受累4例,质地软,有压痛。肝脾肿大者12例,触诊肝脏质地软,肿大肝脾在肋缘下2~4cm,无触痛。关节疼6例,周围皮肤无红肿,关节腔无积液。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WBC1.5~20×109/L(8例),2.1~3.0×109/L(11例),3.1~3.9×109/L(7例),>4.0×109/L(5例);Hb≥110g/L(16例),109~90g/L(9例),89~60g/L(6例); PLT

治疗上首先针对原发病专科性治疗。在加强支持治疗基础上,再给以糖皮质激素类药抑制治疗,病人均获得痊愈。

讨 论

31例病例临床表现复杂,虽均有乏力感但缺乏特异性,是与原发病有关。起病较缓慢,经数周治疗病情缓解。特别是发热症状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好,使体温可降到正常。治疗原发病肿大的肝、脾及淋巴渐缩小可恢复正常。

在31例病例中,贫血为轻度或中度贫血占48.4%,血小板减少占45.2%,随着临床原发病治疗缓解。而恶性组织细胞病,随着病程进展血细胞大多呈进行性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明显升高,说明是由感染所致,可为诊断及鉴别提供线索,有利于寻找原发病。骨髓涂片形态检查,见到异常组织细胞呈不规则似多边形,或似淋巴细胞样,或似单核细胞样组织细胞,见到吞噬红细胞占16.2%。在临就实践中对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单靠骨髓形态学检查有时难以除外恶性组织细病,必要时应进行组织活检,以利于寻找原发病,因为恶性组织细病例存在着组织细胞不均一性。这样又可避免对反应性组织病人使用细胞毒药物。

在31例病例中,病毒感染占12.9%,认为早用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主编.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300

2 单渊东.恶性组织细胞病.张之南,主编.协和血液病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549~554

上一篇:三联法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疗效分析 下一篇:艾司洛尔复合乌拉地尔对全麻患者拔管时循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