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互涉关系研究

时间:2022-05-06 08:04:01

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互涉关系研究

【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各行各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综合性、集团化的发展体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以前看起来不可能存在联系的事物进行相互参照往往可能得到新的理解或体会,新的理念也可能随之产生。学科之间也由以前的分门别类变为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从而产生一门或几门新的学科。而经济学和心理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经济学更是成为当今热议的话题和论题,而与之相关的一些事物也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门论题。本文重点论述经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历史渊源以及所存在互涉关系。

【 关键词 】心理学;经济学 ; 互涉关系

随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发展,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主题,“分工”和“专业化”同时也顺势而生。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物质生产领域,学术研究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好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术研究更加细致化、深入化,从而更容易研究出事物的本质。但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有着各方面的联系,综合性、跨专业、跨行业等都有可能,绝对不是靠着某种单门别类的知识就可以解决。因此,在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科学在继续深度分门别类的同时,又在向着综合性、整体性社会性方面发展,“跨学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热议话题之一。伴随着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现象,经济学也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门议题,而自古以来就与之有联系的心理学更被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其与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一 、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概况

1.1、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和经济学都有着共同的起源,二者产生于十七到十九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在经过休漠等人德尔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被视为“正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是受到英国经验主义影响后从而产生的一门学科。而心理学是受到实证主义、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和心理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科学心理学建立后,经验主义所感兴趣的问题形成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同时,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学和心理学并未向后世的那样泾渭分明,相当一大部分的英国经验主义的思想都对二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1.2、经济学与心理学互涉研究的近况

心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越界”行为,随着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也在逐渐扩张,从而在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相同之处,并且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也使得心理学家门逐渐关注经济学领域的课题。心理学中大量的实验方法给经济学带来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时的博弈实验对心理学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学家对心理学实验方法的改造也值得引起心理学家的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随着日益频繁交流的变得越来越紧密,各种新奇的理论也越来越多。

二、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互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2.1、经济学与心理学互涉研究的局限

尽管经济学与心理学互涉的研究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巨大的影,给各行各业起到了参照作用,但是,在进行研究中一些现象的分析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有复杂的身体结构、大脑构成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类是复杂的聚合体,不同人的成长经历会对自身产生不同的影响,或许情感、性格、为人处世的准则等。在研究过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结果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理论的产生。并且,世界万物不可能一成不变,即使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但也是在总体方面,一些细枝末节方面总会有所偏差,以前得出来的一些理论可能对自己现阶段面对的问题起到相反的作用。

2.2、经济学与心理学互涉研究的不足

在经济学与心理学相互关系的研究之中,很多问题明显超出了自然学科科学的界限,不是科学和哲学所能呈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研究方法的不足,这就不是很小的个人力量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并且在进行大量的消耗之后很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可预见性比较大。因此,研究时需要有很好的心态和耐心。

2.3、经济学与心理学互涉研究的展望

心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越界”行为,由于经济学的自身不断发展和有关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他与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相同之处,心理学的深入和发展,使得许多心理学家的目标转移到了经济学领域方面来。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给经济学带来了重大的理论革命。更为重要的是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逐渐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神经经济学的出现,并且,经济学中常用的博弈实验范式对于心理学研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学的进步也为经济学带来了相当重要的变革。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研究在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

由于受到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当一大部分人对于的生存安全感的体会越来越淡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家对社会稳定和增加人们信念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以,“信心经济与心理学家的社会责任”在近日成为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的主题。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个往大说关系国家稳定、社会繁荣,往小说关系人民家庭幸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因为这事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宗旨就是使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定,关系到民生的就是大事。并且,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步,心理学越来越被国民所看重,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投资、税收、保险、储蓄等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心理活动规律也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响经济活动的心理机制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大安. 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J]. 经济研究. 2005(08).

[2] 何大安.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12).

[3] 赵周华. 行为经济学述评[J]. 前沿. 2004(07).

[4] 汪丁丁. 行为、意义与经济学[J]. 经济研究. 2003(09).

[5] 刘国华.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5.

上一篇:浅谈中小学生开展中长跑训练的途径 下一篇:试述现代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