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10-24 10:32:40

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思考

【摘 要】作为当今特殊教育体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特殊教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将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绥化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于完善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制度与路径,对于特殊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有效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绥化市 特殊教育 体育教师 师资培养 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鞠明海(1977 -)男,汉族,黑龙江省海伦人,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残疾人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绥化市2013年社会科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SHSK2013010)

Suihua thinki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sports teacher training

JuMingHai

(SuiHua college, heilongjiang SuiHua 152061)

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ports today,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ha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Article will use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of suihua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sports teacher training and to which the deficienci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sex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content, on this basis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paths, for special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uihua speci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1.前言

残疾人享有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权利,这是残疾人恢复身体健康,重新融入社会的关键方法,当前我国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式对于人们的生活理念、方式、态度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关注体现了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对于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予以保障体现了我国越来越关注人权,对于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培养特殊学校体育师资是一个重要的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尽快提高特殊体育教师的培训质量,对于特殊教育

教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等问题都对于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当前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流动性较大,具有专业背景的师资数量明显不足,对于特殊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很大的钳制。文章将对绥化市特殊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立足于实际提出完善特殊体育师资建设的建议。

2.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2.1研究方法

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站以及国家相关的网站进行文献调研,对于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政策文件进行检索,与绥化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于与特殊教育、体育专业、教师培训、职后培训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和总结分析,对于一些关联性较强的文献进行重点分析,对其中的相关经验予以借鉴,并且采用分析归纳法对最新理论进行总结。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于特殊教育体育专家学者进行走访,通过设计《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在2013对于绥化市的10多为学校体育和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调查,其有效度达到0.8以上,调查结果符合研究要求。

对于绥化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共7所学校,2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且知道各位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回收20份问卷,有效问卷达到100%。问卷调查中访谈的设计应当以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为依据。

对于研究内容、目的、任务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类,并且根据相关体育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有效问卷,对于相关数据和实施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分析绥化市特殊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其问题进行反思,对培养与现实的差距进行思考,提出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2.2结果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出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状况,其中教师性别比例明显失调,一般来说有两方面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其一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较为复杂和艰巨,许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使得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存在性别比例失调,其二是由于毕业后应聘到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女性较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会受到不同性别的教师的影响,女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护理较为细致,这是男教师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今后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中应当扩大女教师的数量。

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不强,根据年龄结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现象离不开特殊教育成立时间不长的影响,但是青年教师活力旺盛是一个优势,同样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在职称晋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工作不够专心,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不强,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青年教师难以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绥化市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结构越来越年轻化,虽然应当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也同样需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中老年教师。

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中专人体育教师的人数较少,而兼职体育教师的比例较大,这些教师难以专心的研究特殊体育教学。并且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不是特殊体育教学专业的,许多学校的特殊体育教学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任教,对于特殊体育知识严重匮乏。可见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对于特殊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专业教师配备不足,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特殊教育教学难以顺利推进。这一现象不仅是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独有的,全国各地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对于特殊体育教师的入职资格没有建立严格的考评体系,从我国目前特殊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其复杂性与艰巨性都要求特殊体育教师要掌握更多的技能与理论知识。

3.完善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

3.1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绥化市政府应当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加强政策实施力度,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予以保障。各级部门要重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转变观念,正确对待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完善人才招聘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执行严格的标准与问责机制,保障各个部门与单位都能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3.2多元化途径培养特殊体育人才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百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依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人才引进时应当选择双师型人才,选择既具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

3.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采用相关的专业标准,绥化市应当尽快制定普适性的教师专业标准,并且根据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综合其教学对象存在的复杂性,在学科知识与专业能力等不同因素下,制定符合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标准要求。尽快建立起标准的双师型体育教师、特殊教育师资等标准,严格把关教师的质量。

3.4完善特殊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绥化市特殊体育教师目前存在严重的数量不足,并且许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应当尽可能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对入职的教师展开有针对性的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对于特殊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专业研讨会、专题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通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素质拓展培训等。结合残疾学生的康复与指导、残疾人心理沟通技巧等内容,对于基本问题的解决技巧、沟通技巧和关系建立技巧进行培训。

结语: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急剧的转变,对于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关注体现了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对于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予以保障体现了我国越来越关注人权,对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对绥化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希望能够提升绥化市残疾学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卫东,叶巍,李文辉.江苏省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35-537

[2] 张百宇.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57-64

[3] 顾定倩,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体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35-37

[4] 段晓霞.兰州市残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5] 董亮,吴雪梅.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115-116

[6] 刘美奋,陈统军,刘建军.我国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培养体制与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8):78-80

[7] 吴雪萍,金昌龙,周李莉.我国特殊体育师资专业化内涵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72-75

[8] 俞继英.残疾人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9] 楼杭英.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3):77-78

[10] 林建彬.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健身的若干认识[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4):30-32

[11] 陈适晖.残疾人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及师资培养[C].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7-141

上一篇: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