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5-06 06:25:16

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问题的思考

【摘要】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顺利完成商业化转型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以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背景为基础,通过对这些公司转型路径的分析,明确了其转型目标,即转型为以不良资产管理为主业开展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并结合实际情况指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企业转型 不良资产 金融控股公司

1999年,为了解决我国国有银行系统积累的规模巨大的不良资产,政府出资设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口收购处置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不良资产,以保证国有银行股改上市计划的顺利进行,公司存续期十年。现在十年已过,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会继续经营下去已成事实,而这些公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背景分析

作为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的主要业务就是专门负责收购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中,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收购分为政策性收购和商业化收购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到2000年12月的政策性收购阶段。四家公司分别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按不良贷款本息原值收购不良贷款,总值达13939亿元人民币(下文所指金额均以人民币计价)。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6月开始的商业化收购阶段,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方式进行,该阶段共进行了两次公开拍卖,债权金额为7377亿元。

以上业务的开展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一是导致了巨额债务的出现。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贷款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部作为唯一股东向每家公司各提供的100亿元资本金;从央行获得的6041亿元再贷款;向四大国有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8110亿元金融债券。对金融资产公司来说,后两者属于负债,相对于资本来说其数额巨大。二是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地数量繁多的办事处。其中华融公司32家、东方公司26家、信达公司31家、长城公司30家。三是培养了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四是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客户资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与各类相关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为公司发展搭建起重要的关系网络。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路径选择

2008年2月,我国政府颁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具备条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快向有业务特色、运作规范的商业性金融企业转型”。这从政策层面确定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方向,即从有存续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性金融企业。从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过程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选择的转型目标基本一致。从表1内容可以看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选择将不良资产经营业务作为主业,同时开展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多种综合金融业务,已形成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

表1: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战略与业务类型

资料来源: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网站

转型过程中确定的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华融公司力推“大客户”战略,将地方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其重要的服务对象,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为业务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与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共同搭建PE平台带动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同时,该公司还控股华融湘江银行,成为唯一涉足银行领域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长城公司则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并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成立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搭建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东方公司选择证券业务为发展重点,突出公司的投行功能,并将信用评级业务作为特色业务,现已控股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方中和数据咨询有限公司。

信达公司在四家公司里面整体实力最强,因此更加注重企业的全面发展,将业务划分为不良资产经营、综合金融业务和直投业务三个部分来搭建平台,并通过控股在港上市公司信达国际发展国际业务。

转型进度存在差异。由于在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商业化收购阶段,各家公司业绩表现不同,而且四家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企业转型时四家公司所处经营状态是不同的,这最终导致了四家公司在转型进度上的差异。

信达公司的业绩最好,所以率先实现改制。2010年7月16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试点正式启动。信达政策性业务的剩余债转股资产和剩余债权资产约638亿元,由信达自己买断,其2470亿元的金融债则剥离至财政部和信达建立的共管基金,以后通过利税返还、减持股份等方式返还。这一改制模式将很有可能成为其他三家公司改制的范本。信达接下来的计划主要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实现公司上市。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面临的挑战

办事处的定位问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时间紧、规模大,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成立之初均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大量的办事处,作为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运作的主体。

近年来,随着各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的下降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变化,绝大部分办事处的业务都受到了影响,出现了经营业绩下滑的问题。因此,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框架中为办事处进行合理定位,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办事处的经营绩效就成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发展遇到瓶颈。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约而同地将不良资产经营作为其主营业务,其不良资产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近年来,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规模逐年降低。

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0%。而且对于形成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大多优先选择内部处理,内部处理效果不好的再打包出售。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竞争激烈,其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困境。

新增业务的竞争力不足。在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的过程中,我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取得了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业务的经营牌照,并选择发展这些新增业务作为公司进行商业化转型的突破口。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这些业务领域竞争非常激烈。我国现有证券公司98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91家、基金管理公司69家(发行证券投资基金916支)、期货公司165家。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已经拥有多种金融牌照,但没有在相关领域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未来开拓新增金融业务的压力很大。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建议

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培养出一批精通资产管理业务,熟悉我国国情的现资银行专家和企业家。

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拓展不良资产收购对象,并开展不良资产再投资、企业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型业务,细分市场,选择特定服务群体,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

加快办事处的商业化转型。办事处商业化转型的定位可以设定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集团公司的综合经营提供支持,赋予其三大职能:一是承担区域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二是以集团公司的统一品牌做好客户、渠道、营销支持,帮助公司进行业务推广;三是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开展平台业务提供区域支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课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国际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3457255D-9】

责编/刘国菊(实习)

上一篇:浅谈中小企业咨询意识的提高 下一篇:公共安全支出中政府间责任划分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