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角度分析和对比《飞鸟集》的两个中译本

时间:2022-05-06 03:25:09

文体学角度分析和对比《飞鸟集》的两个中译本

摘 要:本文选取了由郑振铎与陆晋德翻译的《飞鸟集》作为研究对象,从文体角度出发,从词汇、句子和修辞的层面来分析对比这两个译本。通过分析发现郑译本在词汇选择上更朴实,而陆译本更富有诗意;在句子层面上,郑译本更遵从原文的语态与语序,而陆译本处理方法更灵活;在修辞层面上,两个译本的区别不大,都保留了原文本的修辞。

关键词:文体学 飞鸟集

Ⅰ引言

文体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因情形而异的语言用法特点的学科。文学文体学有三个特点,即:(1)运用语言学的方法来讨论文本;(2)用客观的标准,而不是凭主观价值观和印象,来讨论文体;(3)强调语言的美学的特性。文学文体学旨在通过分析文体,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获得更大的文学效果和美学感受。

泰戈尔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他追求爱、真理等人生态度。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评价:泰戈尔创作的诗“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产物,就像在沃土中茁壮成长的灯芯草”。《飞鸟集》是他的一本散文诗集。本文选了郑振铎和陆晋德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文体学角度,从词汇、句子和修辞几个方面来对比研究原诗与两个译本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Ⅱ 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

1.词汇对比分析

词汇是语言组成的基本结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汇的选择应该要符合原文本的文体风格。也就是说,在译诗歌或散文时,译者选的词应符合原诗歌散文的文体特点,达到原文本所产生的美学效果。通过分析,译者发现郑译本选择的词汇比较朴实,而陆译本选择的词汇更具诗歌的特点。

(1)原文:My day is done, and I am like a boat drawn on the beach,listening to the dance-music of the tide in the evening.(第55首)

郑译:日间的工作完了,于是我像一只拖在海滩上的小船,静静地听着晚潮跳舞的乐声。

陆译:我的一日已尽 像一条拉上沙滩的小船 聆听夜晚的浪涛 摇出拍岸的舞曲。

根据这句诗的语境,可得知"my day"指的是白天的工作,郑译成“我的一日”比较符合诗中所要表意义,陆译成“我的一日”感觉别扭。"drawn"这个词表现出工作一天后,身体疲惫的感觉。郑译成“拖”很好地传达累的感觉,陆译成“拉”就未能完全表现出这种感觉。中文里,人们习惯使用两个字组成的词组来表达意思,这样,陆将"dance-music"译成“舞曲”就比郑译的“跳舞的乐声”要好。同样,郑将"the tide in the evening"译成“晚潮”要比陆译的“夜晚的浪涛”要好。终上,这一节诗是否可以译成:

日间的工作完了,我像一只拖在海滩上的小船,聆听晚潮的舞曲。

(2)原文:In my solitude of heart I feel the sigh of this widowed evening veiled with mist and rain.(第72首)

郑译:这寡独的黄昏,幕着雾与雨,我在我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了。

陆译:在雨雾如纱的黄昏 在我心灵的一个角隅 我好似听到 一位寡居者的叹息。

"this widowed evening"中"widowed"用作形容词来修饰"evening .” "widowed"是"widow"的形容词形式,原意指的是“失去了丈夫了的,寡妇的”。用在这里修饰"evening"则说明夜的孤寂。郑将其译成“寡独的黄昏”能表达其意思,而陆将其译成“一个寡居者”,明显就出现理解错误了。"solitude"是一个抽象名词,意为“独处,独居”。郑将"my solitude of heart"直译成“我心的孤寂里”,难以理解;而陆意译成“我心灵的一个角隅”,比较适合散文诗用词的特点,也易于理解。通过分析,这句诗,可以译成:

雾雨迷蒙的黄昏 孤寂 在我心灵的一个角隅 我感到它的叹息了

经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在总共325首小诗里,其中约有58首诗两个译本的意思理解相差悬殊。译者在从事诗歌散文翻译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本的意思,然后在选词上遵守其文本的文体风格。

2.句子对比分析

相对于词汇来说,句子是更高级、更复杂的语言结构。在表意上,它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1)原文:Life is given to us; we earn it by giving it.(第56首)

郑译: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陆译:我们被赐与生命 我们赚得的 就是我们付出的

这句诗里含有一个被动语态"is given",郑将被动语态译成了主动语态为“天赋的”,而陆保留了被动语态“被赐与”。中文里的被动语态有不情愿、消极之感,英文则无此感。原文并没有传达消极的感觉,相比较而言,郑译本要更符合汉语的习惯,更符合诗歌的句式特点。

(2)原文:God grows weary of great kingdoms, but never of little flowers. (第67首)

郑译:上帝对于大帝国会生厌,却决不会厌恶那小小花朵。

陆译:上帝对大帝国会厌倦 对小花 从来不会

原文体是一个省略句,郑在翻译时补回了省略的“厌恶”,陆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的省略句式,这也符合原文风格,所以陆译本要比郑译本好。

3.修辞对比分析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非常频繁。修辞是表现文体风格的一种重要手段。泰戈尔在《飞鸟集》中除了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外,还运用了平行、对照、通感等修辞手法。

(1)原文:Some unseen fingers, like an idle breeze, are playing upon my heart the music of the ripples.(第11首)

郑译:有些看不见的手指,如懒懒的微似的,正在我的心上,奏着潺缓的乐声。

陆译:慵懒的微风 像看不见的手指 撩拨着我心弦 奏出一波一波的乐音。

两个译本都保留了其中的比喻修辞,但两个译本的本喻体却不一样。原文体中本体是"Some unseen fingers",喻体是"an idle breeze"。但是,在陆的翻译中,本体与喻体弄反了。所以,这句诗中,郑的译本更符合原文本。

(2)原文:God 's hand is gentle, but terrible is his left hand.(第211首)

郑译:上帝的右手是慈爱的,但是他的左手却可怕。

陆译:上帝用右手轻轻地赐福 用左手重重地降祸。

这句诗中,原文本用了对照的修辞格。两位译者都保留了其修辞格。其中,郑译本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而陆译本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相比较而言,陆译本更容易懂。

(3)原文:The song feels the infinite in the air, the picture in the earth, the poem in the air and the earth…

郑译:歌声在空中感得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得无限,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

陆译:歌声 可在空中无限舒展 绘画 可在大地无限渲染 诗歌 两者都可

原诗运用了平行的修辞,用来增强气势和加强节奏感。两个译本也都运用了平行结构。

总的说来,在修辞层面上,两个译本差别不大,都保留了原文本的修辞格,都达到与原文本相同的文学效果与美学感受。

Ⅲ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文学文体论对文学翻译起到重要作用。两位译者的翻译在词汇选择、句式运用上各有特色,尤其是在对一部分诗的理解上相差很大,但是两位译者对修辞的处理方法很一致,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文本的修辞格。经过对比,可以看出,郑译本在用词和句子运用上更加朴素,力求达到最大程度的忠实。而陆译本,更加注重诗歌的文体风格,遣词更华丽,富有诗意,句式运用上更加灵活,但其对原文本的忠实度不如郑译本,甚至出入比较大。

参考文献:

[1] 申丹. 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J]. 中国翻译 2002(1):11-15.

[2] 泰戈尔.飞鸟集 [M].郑振铎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 泰戈尔.飞鸟集 [M].陆晋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 Joanna Thornborrow & Shan Wareing Patterns in Language: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作者简介:封芬(1987.12-),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二,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禀芥豆之微 成作用之大 下一篇:中文歌曲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