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晖陶瓷:酒瓶设计拓“蓝海”

时间:2022-05-06 03:17:09

锦晖陶瓷:酒瓶设计拓“蓝海”

2016年2月24日,巴南区李家沱街道,重庆锦晖陶瓷有限公司。

阳光照射进厂房,将车间映得透亮。

车间里,两条生产线正“嗡嗡”作响。

掺浆、注浆、烧制、烘干……很快,在一条30米长的全自动注浆生产线末端,生产好的酒瓶出炉了。

酒瓶琉璃光亮,映出一个忙碌的身影。

他叫邹学兵,是生产线上一名普通操作工。

在全自动生产线上工作后,他每月的收入较以前的作坊式生产提高了1000多元。

邹学兵收入的增长,只是锦晖陶瓷利润提高的一个缩影。

当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陶瓷行业遇冷,锦晖陶瓷为何却逆市上扬?

“无心插柳”

时间回到2008年。

当时,锦晖陶瓷作为外贸型企业,有70%的订单来自海外。

一则报表摊在锦晖陶瓷董事长办公桌上。

“全球经济遇冷,公司海外订单正在减少。”看到报表,董事长张民打了个寒颤。

就在这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即蔓延到全球贸易行业。

很快,主要从事外贸业务的锦晖陶瓷也受到波及,业务量大减。

怎么办?

旋即,张民召开董事会,提出破题方略。

“转型内销,做高端酒包装瓷。”张民首先提出。

彼时,国内酒瓶多是玻璃材质,陶瓷在这一领域前景并不明朗。

“陶瓷和玻璃成本差不多,但陶瓷更加精美,更能凸显酒品高贵。”张民补充。

“每年国内酒产品包装有上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对我们锦晖而言,这是一片全新的‘蓝海’!”说到这,他攥了攥拳。

“用陶瓷做酒瓶,瓶口密封不达标,易渗漏!”话音未落,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依托我们传统家居瓷积累的技术,可以一试。”张民据理力争。

一番争论后,董事会同意“试水”。

令人惊喜的是,总经理曹文彪带领的技术团队很快就攻关成功。

当年底,锦晖陶瓷获得首批高端酒瓶订单,正式进军“蓝海”。

初尝胜果之后,锦晖陶瓷又开始琢磨:如何提高酒瓶生产能力,进一步开拓“蓝海”。

2013年,锦晖陶瓷再次攻关成功,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陶瓷酒瓶全自动注浆生产线,并获得3项发明专利,为企业带来直接收入2775万元。

利用这条生产线,锦晖陶瓷的品控、产量都登上了新台阶,市场占有率、利润翻倍,在业界名声大振。

殊不知,这条单纯为提升生产能力而研发的生产线,却为锦晖陶瓷送来一个惊喜。

2013年底,因为这条生产线所展现出的卓越工业设计水准,锦晖陶瓷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另一片更辽阔的“蓝海”,在锦晖陶瓷面前赫然显现。

“工业设计既能极大助推生产主业,本身也是一个拥有上万亿元产值的市场‘蓝海’。”面对惊喜,锦晖陶瓷聚集资源,开始深挖工业设计附加价值。

产研联动

2014年4月的一天,锦晖陶瓷校企联合设计坊。

攻读设计专业的学生张敏正与人讨论一套瓷器的设计方案。

确定主题、绘制草图、人体工程力学论证……一系列流程下来,瓷器初稿成形。

随即,设计稿将送往旁边的制作车间,付诸实践。

几天后,张敏将成品摆到锦晖陶瓷总设计师芦尚平面前。

“杯口角度应调整……”芦尚平指出设计瑕疵。

经过反复打磨,张敏的设计定型,送回学校参赛。

最终,她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毕业设计一等奖。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在锦晖陶瓷校企实习基地上演几十次。

而这,仅仅是锦晖陶瓷围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2014年5月的一天,某酒厂打算推出一款珍藏级白酒,需要订购一批高端陶瓷酒瓶。

利润丰厚,一时间,竞标厂家众多。

如何拿下订单?

“这家酒厂的设计师是位大学教授,其所在学校和我们公司有合作关系。”员工的一句话,点醒了张民。

随即,锦晖陶瓷通过校企合作平系上这位教授,对其设计理念进行深入了解。

几周之后,竞标结果出炉,锦晖陶瓷夺魁。

利用设计中心建设这一平台,大量优秀研发资源得以向锦晖陶瓷集聚。

点子“云”集

2014年8月的一天,锦晖陶瓷获得一批国外航空用瓷订单。

如何设计才能让甲方满意?

“给外国人设计的,要符合外国文化。”

“不,瓷器是中国的,得有中国元素。”

“瓷器是用在头等舱的,设计格调得高。”

…………

一时间,设计师们众说纷纭。设计图纸则汇成“小山”,堆在芦尚平桌上。

“何不找工业设计中心的专家们给评评,看哪个方案好。”有人提出。

“正有此意!” 芦尚平说。

但锦晖陶瓷对工业设计中心的“利用”,远不止作品评比这么简单――锦晖陶瓷依托设计中心,成立“云”设计平台。设计需求一经发出,工业设计中心的所有在册设计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竞争。

这正是锦晖陶瓷围绕设计中心建设迈出的第二步。

随着设计平台逐渐成熟,锦晖陶瓷还与世界顶级设计事务所纪梵希、世界著名品牌韦奇伍德等展开合作,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外销市场打下了基础。

“利用设计平台,让企业工业设计走出去,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芦尚平说。

一时间,锦晖陶瓷接连拿下设计大奖,名声鹊起。

“两线出击”

2015年,国内白酒市场萧条,陶瓷酒瓶需求量下降,锦晖陶瓷再次面临下行压力。

怎么办?

锦晖陶瓷选择围绕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迈出第三步――改变供给结构,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线下业务方面,锦晖陶瓷恢复原来与国外大客户的联系,瞄准高端家居用瓷。

“依托工业设计中心的研发能力,用技术撬开国外市场。”张民说。

扩大国外市场后,其国内业务也作出调整:开设实体店,进军国内家居用瓷。

而在线上,锦晖陶瓷选择与电商咨询机构合作,建设“新品艺家”网络设计和营销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设立陶瓷销售网站,锦晖陶瓷将工业设计中心的作品搬到线上。

依靠网络即时、便捷、多向传播的特性,锦晖陶瓷实现了终端用户、设计平台(资源)以及生产厂商三者的无缝连接。

这让消费者从过去“用脚投票”转变成“用鼠标投票”,大大缩短了设计更替周期,让设计师能随时嗅到市场的“味道”,设计产业化得以进一步完善。

锦晖陶瓷围绕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的“三大步”迈出后,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2015年,锦晖陶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复审通过,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上一篇:医疗扶贫断穷根 下一篇:投融资改革的“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