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 “仁”的思想对我国海洋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05-06 12:16:49

浅析儒家 “仁”的思想对我国海洋文化的影响

摘要: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应对我国的海洋文化进行研究。基于此目的, 文章浅述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对我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影响,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找出其我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海洋文化 儒家思想 海权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蕴藏着远比陆地丰富的资源。二战以来,全世界的海洋国家纷纷都投入到了海洋国土、经济、能源等海洋权益的竞争中。我国作为一个海岸线长一万八千多公里,拥有37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海洋大国,如何正确的、系统的认识开发海洋,极大影响着我国发展复兴大业。而其中海洋文化的竞争成败也决定着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命运。由此,对于海洋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无疑是影响国人的最为深远的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中核心思想便是“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所以,仁是内在的道德意识,而礼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时,他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主张。由此可见,“仁”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我认为,儒家思想给我国的传统海洋文化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体现在已下几点:

一、过分强调“仁义”,忽视海洋活动的原始目的

人类最早的海洋活动,原本就是一种自发的经济活动。杨群教授的研究证实:距今6700至6000年,太湖地区母系氏族繁荣鼎盛的马家浜文化,是以水田稻农作业为主兼有饲养、狩猎、渔业和采集的综合经济;而到了夏商时代,人们已经对近海的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特有的海产品以进贡的方式向中原输送。《尚书·禹贡》记载:冀州有“鸟夷皮服”,曾运乾曰:“蔡沈云:海岛之夷以皮服来贡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海洋资源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开发。“太公以齐地负海泻卤, 少五谷而人民寡,乃通鱼盐之利。管子对桓公曰:‘齐有渠展之盐, 请君伐范薪煮沸水为盐,征而积之。’于是自十月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果之得金万壹千余解,山海之利,甲于诸国。”当时上谷至辽东有“ 鱼盐枣栗之饶”。齐国在山东沿海“ 通鱼盐之利”,其海滨地区“海物惟错”种种的自发的海洋经济行为说明,人类之所以走向海洋,其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海洋,改造自然而造福于人。从这点原本的初衷来讲,于道义之“仁”并无关系。然而,在传统海洋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利益的获得越来越多的被“仁义”所限制,体现出一种以“仁义”为先的文化倾向。儒家思想认为义高于利。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由于中国的农业文明和自然条件要好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的统治者习惯性的把中原作为是世界的中心。《国语》《禹贡》把世界划分为五服。《周礼》则为九服。皇帝为天子,天子君临天下。这样的高姿态生动的体现在了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中。如世界著名的郑和下西洋的伟业。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不少他国的物产,但是总体来讲,交换给别国的礼物则更多。政治上的道义代替了经济上利益。故这样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并非商业目的航行,而是官方的出使,其更大的意义是在于体现我泱泱大国,仁义天下。《明太祖实录》23卷:“外夷向幕中国,来修朝贡,危踏海波,跋涉万里,道路既远,赀费亦多,其各有赍,以助路费亦人情也,岂当一切拘之禁命”,这也充分体现了当时明成祖“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基本国策与方针。统治阶级缺乏对海洋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充分认识,自认为乃天朝大国,无需向蛮夷之邦学习什么,我们的东西也比外国人的好。从一个层面上使中国失去了成为世界海洋大国的机会,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后,明朝颁布了海禁令,从此中国的海洋文化一蹶不振,走向了衰败。

二、主张“仁爱”,缺乏海权意识

相较于西方人,中国海上力量的建设明显滞后,随之而来的恶果集中体现在清末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海洋文化的落后是导致近代我国有海无防的根本原因,而深究内因,就是我国落后的海权意识。郑和下西洋的伟业被世人所津津乐道,也是我国海洋事业的顶峰,他比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行都要早了大约一世纪。可为什么从那时起中国的海上力量不仅没有增强,反而逐渐落后了呢?这当然与我国国情与地理环境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道德理念上的区别。明成祖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对国家关系的原则是:宣诏颁赏,增进友谊;调解纠纷,达到和平相处;树碑布施,联络宗教感情;克制忍让,化干戈为玉帛。这充分体现了天子的仁爱之心。而同时,西方人又是怎样的呢?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也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而麦哲伦之死更是让我们惊讶。1521年4月,在麦哲伦航行来到菲律宾马克坦时,为了推行殖民主义的统治,他插手附近小岛首领之间的内讧。他带领60多人乘三只小船前往小岛,并下令烧毁这个村庄,以扰乱人心。当地村民在反击时,得知麦哲伦是船队司令,纷纷向他投来了标枪,或用大斧砍来,麦哲伦就在这场战斗中被砍死。按照儒家思想的传统观念理解,无论是哥伦布还是麦哲伦,他们的首要目的都是自己私利,他们以暴力的行为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痛苦,毫无仁义风范可言,应当是死后为世人所唾弃的。讽刺的是,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成为了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可见,西方人的理念是力量崇拜,弱肉强食,这和儒家思想的强烈反差导致了西方国家加紧建设自己的海上力量,而中国则逐渐放弃了自己的领先优势。

自海权理论创始人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 1840-1914)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相关著作发表的近百年来,海权问题成为军事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西方国家对海上力量的发展也有了系统的理论支撑,这导致中西之间的差距更明显的拉开了。这种差距不再是武器装备的差距,更多的是对海洋国家间的竞争认识上的差距,是一种海洋文化发展的差距。此时中国人仍然抱着“仁爱”天下那一套,殊不知世界已经硝烟弥漫,危机四伏。这其中,北洋水师是个可笑可悲的例子。1891年北洋舰队访问日本,威震东瀛;3年后却被日本人打的全军覆没。殊不知如若当初用我们的大炮轰开日本的国门,当今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在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时候,有没有请求日本人以“仁”之心来善待我们呢?

三、崇尚官本位,海洋事业多为官控

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主张爱人有差等,并从亲亲做起。所以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亲亲”和“尊尊”上的。从一个角度上说,儒家思想之所以广泛普及,也是因为其为统治者服务的属性,带有浓重的官本位色彩。儒家思想和“官本位”的内在联系是,一是告诉民众要崇官、敬官和做官,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二是强调官怎样治理社会和驯化民众,是一种人治,而不是法治;人治必然体现是官治,而讲法治才能讲民主。体现了官是社会的主宰。由此,中国古代坚持并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和官本位,也影响到了海洋产业。如制盐,采珠,很早便实行官营。朝廷也不允许老百姓出海进行贸易活动。在闭关锁国后,岸上的贸易也被极大的影响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与之相反的,西方国家历来支持国民的民间航海和民间贸易,并且努力保护自己国民的利益。海洋文化的“官本位”,给我国海洋活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仁义礼智信”来约束自身,衡量道德标准。无疑,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分析的继承和弘扬。但是,这种思想道理理念,给中国海洋文化带来的影响,我认为却是弊大于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思想在不停的进步,同时我们海洋文化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待我国传统海洋文化,我们应当依然沿用取精华,去糟粕的态度,辩证的看待,吸收国外海洋文化的先进之处,从海洋文化着手,把我国打造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彭付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海洋文化的历史视角》王晓秋 《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海洋出版社

【3】.《中国传统海洋文化中的大陆文化影响》宋正海 张九辰 《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海洋出版社

【4】.《郑和下西洋与15世纪前后中西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比较》赵君尧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5】.《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宋正海 《自然杂志 27卷第二期》

上一篇:盐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鄂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评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