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威摄的实现与应用

时间:2022-05-06 08:55:38

网络空间威摄的实现与应用

威摄就是维持敌对国家的一种平衡关系。双方均有威喝手段,彼此构成威慑,而为避兔两败俱伤,保持相安无事。新时代条件下,国家向网络空间的威慑宗旨正在与此――

威慑,在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中占据主导地位,被认为是防止世界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主要途径,历史上美苏之间没有出现直接的战争也证实了威慑的有效性。然而,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兴起以及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全新作战领域出现,不少威慑理论的支持者开始宣扬威慑在网络空间新领域内防止冲突的价值。

网络空间时代威慑的实现

“威慑”这个概念在核时代初期就提出来了,而且至今仍是所有核大国占据支配地位的核战略概念。威慑之所以能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根深蒂固的地位,其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进入信息时代的20多年来,网络空间爆发冲突的可能与现实,逐渐成为网络强国所忧虑的事情,各国学者也加大了探讨威慑在网络空间时代适应性的力度。

根据传统威慑理论,两国之间要在某个领域内相互构成有效的威慑,必须具备三项基本要素,即双方首先要拥有相应的实力,其次是对方知道己方拥有的实力,再次双方都有实际运用这种实力的意志。分析威慑形成的三要素可以看出,威慑的关键在于拥有与威慑对象相匹配的实力。有效威慑的本质在于对等报复原则,这使报复所造成的损失至少与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持平,发起先发制人攻击的一方一旦意识到这一预期的必然性,攻击意图就将被瓦解,而威慑也就生效了。因此可以看出,威慑的目的最终在于慑止攻击,在于防御。

通过回顾传统威慑理论,可以发现威慑理论的应用存在一些必要前提。同理,要在网络空间领域应用威慑理论,必然也存在一些基础性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在网络空间实施的威慑战略才可能发挥效果。首先,相互实施网络空间威慑的实体,必须是网络空间作战能力、社会对网络空间依赖度在近似量级内的国家,如果两者实力悬殊较大,根本不存在相互威慑状况。这一前提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强国不必担忧可能的报复使其遭受重大破坏,这本身就会促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在网络空间实施攻击,就像美、俄等国近年来在几次实力悬殊的局部冲突中所发起的网络攻击行动那样。其次,一国网络空间整体作战能力的强弱,与其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社会对网络空间的依赖程度成正比。这是因为,网络空间作战能力演化的历程表明,其发展与成熟根植于社会信息化基础之上。当今网络空间攻防能力较强的国家,无一不是在构建网络空间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自主程度较高、具有丰富的网络空间运营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国家。再次,一国网络空间整体作战能力强弱,也与其现实世界中常规作战能力成正比。网络空间作战能力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孕育的新能力,必需强大的物质、知识和经验因素支撑,而这些支撑因素同样也是常规作战能力的基础。

网络空间威慑与现实威慑的异同

威慑理论之所以能应用于网络空间领域,就在于它所应用的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威慑所应用的现实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当然,全新的网络空间威慑也有其自身特点,并非等同于现实威慑。在此,我们对这两者威慑的异同作一比较。

相同点

以威慑理论最初、也是最成功应用的核战略为例,网络空间威慑与核威慑之间最重要的相似点在于,它们都在相应的应用环境中找到了对方最重要、最宝贵的元素,都使这些元素面临着毁灭性攻击的威胁。比如,前者的目标是关系到社会运行的字节、信息流,后者的目标则是构成现实世界的生命和财富。

网络空间自1970年代出现以来,之所以直至今日才发展至人们考虑应用威慑理论的领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空间逐渐发展、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其整体规模、社会参与度到达一定界限后,其重要性才攀升至与生命、财富相提并论的程度。

核威慑理论之所以能够建立,在于双方都拥有对方无法承受的核攻击能力,换言之,即使占优势一方在核交战中也无法不受惩罚。对此,网络空间威慑也构建有类似基础:即网络时代网络空间虚拟一体化、各类漏洞广泛存在,以及黑客技术广泛扩散,决定了即使强国也无法在这一领域取得压倒性的、不受惩罚的优势。

考虑到整个网络空间已覆盖全球各国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加之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具备了程度不一的网络空间攻防能力,其中一些国家如美国还专门组建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编配作战资源、形成了指挥控制体系,因此将威慑理论应用于网络空间环境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同点

尽管存在着重要的相似性,但网络空间与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仍有很大区别,因此,网络空间威慑,表现出了很多新特点。比如现实环境中,一方的攻击以及另一方的报复都较为明确,这也是传统威慑理论中报复性打击的基础。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攻击来源的多元化趋势(攻击者可能是个人、组织或是国家)却可能使威慑报复失焦,进而导致实施报复的对象和标准难以把握。因为如果网络攻击者并非预期的对手国家,盲目报复可能涉及国家的碰撞,带来严重的附带损伤。对此,就网络空间领域而言,要实现有效网络空间威慑,需要不断改进、辨析网络进攻源头的技术工具。当然,在重大事件发生前后,网络攻击的发起者,还是可能通过战略背景分析加以确定的。比如2008年俄一格冲突期间,即便通过攻击数据分析得出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主要来自亚洲等国,但人们也不难想像这仍是由俄罗斯政府组织或黑客操纵的全球“僵尸网络”所为。然而分析毕竟有不确定性,由于攻击来源隐蔽,使得一国很难对某次针对网络空间的重大攻击行动做出合适的、报复对象的反应,比如一次由商业黑客针对金融网络实施的犯罪攻击,与敌国蓄意针对己方金融网络发起的攻击,两者之间的区别十分微妙,通常在较短的决策时间内难以分辨。

应用于现实环境的各种战争威慑理论,其预置的报复措施仅限于军事手段。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报复范围涵盖民事、军事领域,报复手段包括软、硬等多种方式,比如,个人或组织以利益为目的的网络犯罪攻击,威慑的报复手段应以法律手段为主;非国家行为以政治和其他诉求为目的的网络攻击,报复手段就可能包括网络攻击或现实中的军事打击;而以国家为主体实施的,用类似“震网”这样的病毒,对重要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害,这无疑与宣战无异。

威慑在网络时代的应用特征

强国和弱国的网络空间威慑,其目的存在差异

如果将人类冲突(战争)按激烈程度进行排序,发生在虚拟空间内的网络冲突无疑处于最底层,而且其与现实世界中的冲突有着明确的界限,即其是以字节、信息等无形非实质性的存在为攻击对象,而后者则是现实中的血淋淋的人员、财产损失。正是由于这种全新斗争形式的出现,迫使拥有不同网络空间作战能力的国家,在网络空间领域实施威慑战略时持有完全不同的预期。简言之,强国和弱国实施网络空间威慑的目的有异。对于强国而言,它针对其他国家实施的网络空间威慑,是通过强大的网络空间进攻和防御能力,制止对手在虚拟空间发起不计后果的攻击,其目的在于将对手可能的攻击手段和后果,限制于网络空间之外,或者弱化可能的攻击对己方至关重要的网络空间的影响。强国在现实世界、网络空间领域都拥有优势,但网络空间在其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强国更愿意承受现实世界冲突中的损失(因为物质的损失只是局部的、上层的,也易于补充)。相反的是,弱国原本就在网络空间领域处于劣势地位,其对强国网络空间实施的威慑,目的是将强国对网络空间的高依赖性“绑架”为某种“抵押品”,迫使其无法轻易在同样占据优势的现实领域发起攻击。换言之,弱国将以拥有有效攻击强国网络空间的能力,遏制对手在现实领域内的优势。

强国和弱国对网络空间攻击与防御侧重不同

网络空间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强国拥有更大优势,比如目前覆盖全球的Internet网络,其全部的13台根域名服务器(DNS Servers)都处于西方国家控制之下(美国10台、欧洲3台),美国生产的网络空间基础软硬件设备全球占有率第一,西方社会的网络化时间、运营经验亦远非其他国家可比。正因如此,也使其社会生产、生活对网络空间具有极高的依赖性,这就决定了强国对威慑对象将更注重采取防御性姿态。强国力图确保与威慑对象的冲突不会引入对己方至关重要的虚拟空间,以期将冲突限定在对己方更为有利的现实环境中。

相反,我们假设如果一国拥有较强的网络空间作战能力,但现实中的常规作战能力却处于劣势(现实中这种态势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那么在网络空间领域,它就不会采取防御性的威慑战略,而是希望在网络空间与对手一决胜负,力避在处于劣势的现实环境中对决。

弱国尽管缺乏对网络空间关键性基础设施的控制,但凭借其社会生活对网络空间依赖度较低的状况,以及自身所拥有的网络攻击能力,从逻辑上反而应对强国采取攻击性姿态,以期通过全面的网络空间行动,导致对方在此虚拟领域受挫(强国对网络空间依赖程度更深,其对网络空间崩溃的容忍程度也非常低)。

总而言之,强弱双方在实施网络空间威慑过程中对攻、防的侧重不同。 弱国实现高效网络空间威慑的手段

成功的威慑必须首先具有令对手正视的实力。对网络空间领域而言,这种实力主要由网络空间进攻、网络空间防御能力构成。因此,对强国来说,网络空间威慑关键在于防御。对弱国来说,通过网络空间实施有效威慑的关键则在于进攻,在于有效破坏强国的网络空间防御,扰乱其网络运行,甚至将攻击效果由虚拟空间延伸至现实实体领域。首先,在目标网络选择上,弱国可以避开强国防护、监控严密的军方网络和政府网络等目标(对这类目标实施攻击,需要具备极强的网络攻击能力),而是针对强国社会信息化程度高、网络空间依赖性强的特点,围绕强国社会、经济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基础设施网络进行重点攻击,如金融网络、电力设施网络、物联网等影响范围广、攻击突破相对容易的目标。这种目标选择模式,与冷战核威慑时代,处于核劣势的一方通常选取对方国家人口、工业中心等财富目标的思路如出一辙。其次,实现网络攻击效果由“软”向“硬”拓展。强国之所以要在网络空间进行威慑和防御,就是要防止网络空间这一对其社会、经济运行发挥关键作用的基础设施出现崩溃,甚至波及到现实世界中。那么,弱国只有具备实现强国所忧虑、恐慌的这种能力,才能实现共网络空间进攻性威慑的目的,因此提高网络攻击效率,将杀伤由虚拟空间的软破坏,拓展到现实空间的硬毁伤,就成为最有效的途径。2010年9月,专门设计用于破坏伊朗纳坦兹铀离心浓缩厂离心机控制系统,使上千台离心机过载直至最终毁坏的“震网”病毒,就显示出这种杀伤效能由软到硬转化的可能。

上一篇:传神再现:袖珍成尔洛德MKⅡ微声手枪模型 下一篇:国外弹药收藏:另类收藏的魅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