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与人格的形成

时间:2022-05-06 12:28:35

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与人格的形成

[摘要]体育课的情感目标中很重要的是,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是小学生,体育老师的责任很重大,作为体育与健康课要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与德、智、美相结合,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关键词]人格 小学 体育教学

一、人格品质是社会主义人才应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孔智令等人认为:人格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各种特性的配合形式。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体格、品德、心理性格方面。有人格魅力应具有的特征为:一, 有较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国家的进步与文明、社会主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格健全、知识渊博、能力复合型的人才。体育教育是将体格、品德、性格进行磨炼且能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最佳教育手段。二, 言行一致、可靠、容易受到别人的信任;三,内心无冲突;四, 感情的冲动常受到理智的控制;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也,养乎吾身,乐乎吾心而已。”体育具有全面育人、塑造健全人格的特征。

二、体育课教学生形成人格教育。

(一)开学期的第一堂室内课的人格教育。

开学第一节体育课,应该讲述体育课课堂常规的概念和对学生提出一系列上课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准时上课、不迟到、有事先请假,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如讲一些体育成功的例子和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来调动和激励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如按要求穿运动服上课、穿着整洁宽松,可培养学生爱清洁勤换衣物、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

(二)游戏与比赛中的人格培养。

利用游戏、比赛的特殊条件和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如:接力赛、球类等集体项目的教学时,教师要讲授技术、战术等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全局观点,集体力量、互相配合,对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及时的帮助与纠错。要教孩子树立集体为重,重注集体荣誉,互帮互学不抱怨。体育活动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同学,能够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先天素质差”的同学。严格遵守规则进行文明的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们知道尊重他人、遵守游戏规则、遵守课堂纪律,同时也了培养学生正义的人格精神。

(三)学习内容有难度时的人格培养。

体育课学习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坚强”。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动作技术,反复练习为取得更好的成绩时,要不怕困难与勇往直前。例如:助跑跳远,首先消除学生的勇敢的跑跳,战胜心理的害怕,老师要鼓励,还要能过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使学生勇敢的去尝试,使之能够继续练习,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对待学习,战胜一切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先是助跑距离近,让他们觉得好跳,再慢慢提高难度,使学生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及时鼓励和纠错,让学生知道不是随随便便能成功的,是要靠自己辛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培养学生意志坚定,勇于不服输勇敢拼搏的优良品质。

(四)正确的认识成功与失败形成健全的人格。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他通过努力拼搏,取得成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老师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做适度的表扬,与此同时也指出不足和今后需努力的方向;使他们知道不是每人都能顺利的成功,失败也是财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体育练习中分组互相帮助互学与相互保护时的责任培养。

老师一定要强调具体的保护与帮助的要求,使学生学学会,学生之间的互相保护与帮助,消除学生在练习中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来学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在体育课上一定要时常,对学生时常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牢记自己责任,培养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集体和社会认真负责的品质。

(六)当有处理突发事件来临时的人格教育。

体育课是以“健康第一”为原则,学生身体运动为主,堂课教学,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是不可避免地。在课堂上发生意外,老师应要沉着冷静,妥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并能借此机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例如:上课时,小蜜蜂突然飞来,影响学生注意力,这种情况,老师就让大家别慌,讲一些有关于蜜蜂的一些知识,对学生好的思想、行为及时进行评价,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并杜绝不良影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提高鉴别能力。课下主动和个别学生谈心,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让学生有正确的外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四季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在室外就不可避免阳光、风、雨、雪的天气。人们常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名言以激励人坚强不摧,锻炼体魄。现在的学生是“温室里的花”。这时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有效的引导,使他们有意识地培养有锻炼的意识,使学生知道只有良好的身体,长大了才能圣任各种工作,身体好,是前提条件。

三、文化精髓在体育课中的渗透及人格的教育。

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材,是需要传承的,对于现代的学生会有厚德载物的渗透。因而,在体育课上我们要适时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崛起,以及乒乓球外交,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等,这就是把中国的文化精髓在体育课上渗透到课堂,使学生有民族意识,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长大了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四、增强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佳的学生会有正常的行为反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会要有正常与同学交往,能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实事求是的进行自我评价,自尊自信自强。具备这些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体育课上能够达成情感目标,那么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有所增强的。

[参考文献]

[1]于可红,浙江省1985~2000年学生身体形态生长规律及动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9):43~47.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十六省(市)省会汉族学生1979~1985年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动态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86~2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红岩小学)

上一篇:电机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资产负债表“往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