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05 05:18:19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C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322-03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机构养老质量和效率低下等弊端,使发展社区养老照顾变成一种共识。社区养老照顾模式逐渐成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的一种必要和理想的养老模式。而“时间银行”模式下的互助养老则是实现社区养老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时间银行”模式的介绍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时间银行”养老存在的困境,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养老照顾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就是家庭照顾养老。但随着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些现象直接导致子女照顾老人的功能弱化,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而传统的机构养老模式又面临着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和效率低下、设施不健全、专业护理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这也使得机构养老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由于家庭照顾养老功能的弱化、机构养老模式的种种弊端,使得这两种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新的养老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的一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照顾模式,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社区养老照顾模式相较传统的养老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照顾内容的全面性。社区照顾涉及的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生活照料和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支持和医疗服务。②资源的多元性。社区照顾的资源不仅包括个人与家庭,还包括政府、社区,因而资源是多元的。③体系的开放性。社区照顾的“家”的概念,不再是仅由亲缘关系成员所组成的狭义的家庭概念,而是扩展到社区的广义的家庭概念。在这样的“社区—家庭”环境中,人际交往互动更频繁,更能满足人际互动与沟通的需要。正是社区养老照顾模式具有的这些优势,使得社区养老照顾成为我国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种理想的养老模式。

面对如何更好地实现社区养老的问题,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到“时间银行”这一养老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有偿志愿服务为主的网络组织模式,既节约了社会成本和减轻家庭养老压力,又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虽然“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晚,但它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压力以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目前,我国很多社区都在积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例如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广州寿星大厦、安徽黄山屯溪老街社区等。

(二)相关研究综述

“时间银行”这一养老模式,最早是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Edgar S.Cah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创立。这一养老模式源于他曾经一段生病的经历,当他躺在医院里看到没有人陪伴的病人,促使他创立了“时间银行”模式,并且研发出时间银行系统。这一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人的劳动不分贵贱,每个人的劳动时间都是平等的。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帮助别人,每一小时代表一个时间币,帮助别人的小时数可以从“时间银行” 兑换成相应的时间币,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积累的时间币获得他人的帮助。

到了1990年,罗伯特﹒伍德﹒强生基金会投入120万美元,成立了世界上首家“时间银行”,目前,美国已经有53家被正式认可的“时间银行”,从此,“时间银行”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开展,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000家“时间银行”遍布世界6大洲26个国家。

有关“时间银行”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陈功、杜鹏和陈谊(2001)认为“时间储蓄”是一种“劳务储蓄”,其实质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济学思路和很古老的人类实践行为,即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时间储蓄”里的“时间”代表的是该时间内个人创造的劳动成果或价值,体现为劳务或货币;而学者王泽淮(2003)则从两个层面上对“时间银行”进行定义:其广义是各年龄阶段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其狭义是相对年轻的老人志愿者参与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因此“时间银行”的实质就是为别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享受着别人提供的志愿服务;穆光宗(1999)认为“时间储蓄”是社区通过“时间储蓄卡”将其服务时间记录储存下来,当提供服务者年老需要服务时,再由别人无偿提供相应的服务量。“时间储蓄”体现的是社会互助的精神,对老年人和老龄化社会都有好处,其实质是进行劳务的代际交换。

(三)研究意义

本文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以期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政策支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为根本之目标。此研究意义如下:①“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为老年人互助提供了一个平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给他们以归属感;②老年人空余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有利于丰富养老服务资源;③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有效缓解养老压力。

综上所述,进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探讨,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以储存的时间来获得别人的帮助。“时间银行”是一种社会互助模式,它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加入“时间银行”的“储户”,将自己提供公益服务的时间数记录在“时间银行”的账户上,“储户”以后可以凭借在“时间银行”储蓄的时间数,从别人处获得帮助。结合我国各个地区“时间银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时间银行”存在以下特点:①出现的时间晚,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完善,持续的时间短。“时间银行”只是在个别社区进行小范围的探索,没有完善的制度做支撑,维持时间都不长。譬如上海晋阳居委,以手工记录为主,时间记录和支取不规范,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到2003年就停了。②宣传不到位。作为新生事物,民众对“时间银行”尚处于认知阶段,政府和社会都持观望态度,大多数人对“时间银行”没有太多的概念,虽有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但影响和收效甚微。③缺少政府政策的支持,管理上存在随意和无序现象。国内“时间银行”大多都是由某个居委会或者某个社区来进行,政府并没有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管理上也比较随意,“时间银行”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都大打折扣。

在我们国家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不但必要而且可行。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①有广大的服务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同地区(文化背景、职业、性别、年龄)的老人,其对服务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有些需求譬如聊天、购物、衣物清洗等,并不需要专业知识,可以由一般志愿者来完成;而有些服务譬如医疗、维修、教育等,可以由专业的人员完成。这些都表明“时间银行”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②服务者数量众多,资源丰富。低龄老人里面就蕴藏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组织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为高龄老人服务,等到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别人处获得帮助;另外,大学生也是参与志愿服务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为广大的大学生队伍建立“时间银行”账户;③已有实践为推行“时间银行”奠定了基础。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晋阳居委会推出了“时间储存式为老服务”,组织低龄老年人向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然后将服务时间记录存档,等需要时,从别人处获得服务。安徽省黄山市老街社区的时间银行成立于2006年,由原来结对照顾服务发展为“时间银行”模式,发展中吸引了该社区广大老年群体的参与,现已发展成为300多人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这些社区的实践,为在我国全面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提供了经验,为“时间银行”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具有质量竞争的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 下一篇:基于遗传禁忌搜索算法的AGV物料输送调度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