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时间:2022-05-05 10:05:10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有的人认为,上语文课很容易,教学一篇文章不就是讲解作者背景、字词段落、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这些内容吗?而且这些内容不是在教师用书上明写着吗?这些都是一种机械的刻板的讲话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失去应有的教学魅力。

事实上,有些语文老师习惯于现成的教参、教案之类的东西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他们处理每篇文章,或者说,某一类文章,都有框框,有套路。最常见的基本的套路是:介绍作者和背景――正音释词――概括内容――划分段落――分析中心和写作特点。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在此基础上处理文本套路也有了一些改变,我们的教师往往在处理完作者、背景、字词之后,开始了这样的流程:整体感知――局部探索――拓展联系,其实,也就是走马观花地来读外选的一篇文章,去做类似的一些习题。我们的老师这样做,无形之中,就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性,成了几块零碎的板块。使得我们的教学面面俱到,唯恐疏漏,这往往导致我们的教学的重、难点不突出,是本来就不鲜明的教学目标更加虚无缥缈了,而没有组织好有效教学。

我想,我们如何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就要在“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眼睛”,精心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做到“灵活机动的整合”。也就是做到求新,求趣,求活,更求实在的有效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用联系的、全面的、辩证地、发展的眼光审视文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其二,立足文本,走进去,跳出来,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努力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其三,精心取舍教学内容,使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巧妙安排教学程序,使它成为一个灵活的过程。

其实,我这里,也不过是总体上提出我的思路,抽象的教条的笼统的做法。至于真的具体来做,还要我们的广大教师到实践中去去探索。我们的语文老师,如果能试着去大胆的破旧立新,不再墨守成规,不再做无用功,那么,就会大大的提高我们语文课教学效果,说不定还会成为在新课改路上排头兵呢?也未可知。

上一篇:初中英语听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教学与培养能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