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钢琴伴奏的技巧

时间:2022-05-05 06:30:47

浅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钢琴伴奏的技巧

摘 要: 提起钢琴,大家并不陌生。钢琴伴奏是否形象生动,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在此,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为幼儿钢琴伴奏的一些技巧。

一、钢琴伴奏应富有表现力

在音乐活动中,除了教师的语言启发外,最吸引幼儿的应该是美妙动听的音乐。那么,表现力强的钢琴伴奏能渲染、烘托气氛,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相反,幼儿有不耐烦、无兴趣的表现。如在音乐游戏《小鸟与大象》的音乐中,从头到尾只采用简单的分解和弦来伴奏,小鸟和大象的音乐就会无明显区别,幼儿也就想象不出音乐中小鸟和大象是什么样。这样来为乐曲配伴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则表现出混乱、机械的现象。相反,这时改变一下伴奏方式,用灵巧的伴奏型表现小鸟的音乐,用不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表现大象笨拙的步态,装饰旋律性伴奏则表现了小鸟和大象这两个好朋友一起游戏的愉悦情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表演欲望,从而达到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效果,促进了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钢琴伴奏应符合乐曲的内涵

在音乐活动中,应仔细分析每首乐曲的内涵,在为乐曲伴奏时应符合乐曲的特点,如同讲故事一样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幼儿在学习不同乐曲的同时也听到了不同类型的故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如《睡吧,宝贝》这首优美的摇篮曲,讲述的是妈妈如何哄宝宝入睡的节奏性伴奏来烘托乐曲的气氛,让幼儿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象他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教师象妈妈一样在优美的钢琴曲中哄着宝宝睡觉。从而提高幼儿欣赏及学习这首乐曲的兴趣。

三、钢琴伴奏应灵活多样

钢琴的演奏技巧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彩的,在唱歌、音乐游戏、音乐欣赏,以至律动、舞蹈、打击乐等教学过程中,均离不开伴奏。歌(乐)曲在伴奏的烘托下,会更富有成效地增强旋律感、节奏感,能更全面地揭示出艺术的内涵,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地刻画出音乐形象,从而使歌(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歌曲《车》的前奏部分伴奏时,模仿了火车的笛声和行进的节奏,主体部分的左手伴奏以均匀的八分音符的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流畅生动,表现了鲜明的音乐形象,烘托了热烈愉快的情绪。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则采用节奏性伴奏,这种伴奏由于不受同时要弹奏曲调音的限制,因而在刻画歌(乐)曲的音乐形象,丰富和声及节奏的效果方面更为灵活多样,易被幼儿在很短时间内接受,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音乐活动更圆满,更成功。

总之,幼教工作者掌握并灵活运用钢琴伴奏的技巧,对于提高音乐活动的效果无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高考模式改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索刍议 下一篇:怎样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好初中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