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时间:2022-05-04 06:22:33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获取知识过程,思维活动往往受学生的生活经验影响,因此,要结合教材,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页“折扣”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课堂上,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思考。

一、借助生活情境,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选择学材和教材,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教学片断1】

师:同学们,你们在购物时,享受过优惠吗?你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哪些促销手段?

生1:降价。

生2:打折。

生3:买几送几、送货上门。

师:看来同学们购物时,享受过不少的优惠,也收集了收集了一组广告,(出示课件)这是十一长假期间老师在商场拍到的一组画面,请看大屏幕。

师:你认为商品打折后的售价与原价比,是便宜了还是贵了?同样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师读打折内容),你们发现这几个画面的共同点了吗?

生:都有“打折”一词。

师:对,都有打折的宣传用语。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种商业用语,打折在数学上也叫折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扣的有关知识。

……

【思考】这个引入环节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课前参与,搜集“折扣”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情况下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些常见的优惠方式(手段);二是通过搜集来的信息,使每一个学生基于生活的情境厘清“折扣”的含义,将折扣与百分数知识初步建立联系,实现数学知识之间的交流与对接。

二、借助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有经历才有感受,学生只有通过躬行实践,并在思考、探究、求证和与同伴交流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2】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我知道,有部分同学们在搜集的信息中,还有其他的优惠方式,请说一说。

生:“满100送100”。

师:“满100送100”是什么意思?

生:如果一名顾客消费了100元,商家赠送100元代金券,客又将100元代金券正好消费完,就相当于用100元买了200元的商品,相当于原价200元,现价100元,100÷200 = 0.5 = 50% ,即打了五折。

师:这位同学讲得非常精彩,数理很清晰。那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满100送100”就是打五折呢?

……

【思考】这一环节,学生的思考是多样的、开放的。学生感受到同是优惠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尽管这样,折扣问题总是与百分数问题联系的。通过老师耐心引导,层层深入,向学生传递出明确的信号:折扣问题中求现价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三、借助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大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老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进入生活的情境之中,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3】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折扣”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优惠的各种方式及其解决方法。现请同学们独立解决下面问题: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生1:展示160-160×90%

生2:展示160× (1-90%)

师:这两种做法你能看懂吗?他们的思路有什么不同?请和你的组员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

师:大家刚才讨论得很好,把问题解决得很好,现老师再出一道稍难的题目考考大家。

在服装促销区,一双运动鞋按六八折出售,结果比原来便宜了78.4元,这双运动鞋的原价是多少元?

……

【思考】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两种方法各自的价值,两种方法的对比,也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提升。

总之,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捕捉、凝聚生活中的典型数学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充满数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趣味词汇教学的具体做法 下一篇:自主学习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