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休闲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04 02:58:03

国外城市休闲研究综述

城市化发展使城市休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而城市休闲的发达程度也成为城市社会文明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尺。本文基于Elsevier Science Direct 、EBSCO数据库,在国外近20年来的城市休闲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筛选出的42篇研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以期对我国城市休闲研究提供借鉴。

一、文献收集

基于Elsevier Science Direct与EBSCO数据库,对近20年的城市休闲相关研究进行检索,从中筛选出46篇进行整理分析。

文献的主要来源期刊:《景观与城市规划》(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休闲科学(Leisure Sciences)、《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健康与地点》(Health & Place)、《美国预防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休闲研究》(Leisure Studies)、《休闲研究期刊》(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管理休闲》(Managing Leisure)等。

二、国外城市休闲研究

(一)城市休闲的价值与影响研究

城市休闲的价值与影响相关研究较多,研究者学科背景多为生态学、心理学、医学等,研究角度由单一学科角度逐渐向多学科结合的综合角度转变。研究的深度经历了从较泛化的整体价值感知的总结到对某一价值的深入探讨。

在较早的研究中,城市休闲的价值感知泛化地被描述为创造机会、满足视觉享受(Lee,2002),以及对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Godbey(2005)。

随着城市化生活压力以及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增加,学者们开始关注城市休闲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减压及保健作用。Wegner(2008)的研究表明学校休闲活动的贫乏会增加学生学习压力,从而导致学生辍学倾向增加。Meer(2008)提出,休闲活动能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Kira(2011对鲁克林Prospect公园的女性休闲群体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休闲有助于改善休闲者心态,提升其幸福感。

另外一些学者尝试从多学科角度探讨城市休闲及城市休闲空间的价值。

Jim(2011)认为城市林地除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户外休闲的空间外,当中的植被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这些价值也间接提升了城市林地周边地产的价值。Monika (2011)通过对芝加哥两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社区进行深度调查,发现社区公园的价值可以被分为环境、社交、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文化五个维度。Coutts(2011)发现城市绿道可以为邻里间提供了休闲与交流空间,这间接增进了不同种族邻居之间的关系,由此他提出城市绿道有利于社会融合。

(二)城市休闲感知与需求研究

随着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al Behavior Research)的产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城市休闲主体对休闲空间的感知、需求以及体验,这些研究对于改善、营建人性化的休闲空间有重要意义。这部分研究大多从心理学、行为学以及生物地理学层面进行切入,涉及到的感知要素包括休闲空间的价值、面积、区位、安全性、设施维护以及社会文化冲突等,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休闲空间的区位及安全性问题。

(三)城市休闲行为特征研究

这类研究的主要思想是将城市休闲者按照不同原则(年龄、性别、种族、社会阶层、经济收入等)细分为不同群体,针对某一细分群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城市休闲研究

1、基于休闲主体行为特征的社会分异研究

在休闲特征及偏好方面,青少年更喜欢积极的活动且偏好选择或距离较远的休闲空间,其参与性与兴趣度有极大关系;老年人更喜欢社区公园,偏好在自然环境中散步;女性光顾开放空间频度明显低于男性。Hung Kam等(2006)分析了香港老年人使用城市公园的好处与限制因素;Astrid等(2006)运用潜在阶层模型对荷兰埃因霍温的4个老年人群体的公园休闲差异性进行了研究。

Low(2005)总结了不同种族群体对城市公园的使用方式、评价及所反映的文化多样性特征;Sasidharan等(2006)对美国6个移民族群在游览公园、休闲活动参与、休闲模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文化背景差异也会导致绿地消费的差异性,Gobster(2002)的调查表明,芝加哥不同文化群体使用绿地的模式和偏好不同。

2、基于城市休闲供给的社会分异研究

这类研究的结果大多显示出城市休闲供给的不公平性,Dahmann(2010)分析了南加州公共休闲项目的空间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休闲项目远离正式公园,城市居民中家庭收入低、支出水平低、少数民族人口、住房面积受限制者是城市休闲项目受益的弱势群体。

有的学者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休闲供给在不同收入阶层的供给不平衡现象,绿地覆盖率与收入正相关,特别是居住区覆盖率数量与中等家庭收入强烈正相关;低收入人群对于公园、开敞空间、私人休闲设施、公共设施具有更低的可进入性和使用机会;有的则关注了女性及老人群体的城市休闲供给状况,Denise(2001)对美国城市公园与休闲的男女性别平等问题进行研究。

有的学者则针对社会中融合中的突出问题,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城市休闲供给Lindsey等(2001)对绿道进行不同阶层人口的可达性研究表明,少数族裔和穷人使用权的数量与人口数量不成比例。Alexis等(2008)选取种族和宗教指标,采用GIS网络分析的方法,对英国莱斯特绿地在不同宗教和种族群体之间的供给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女性、少数民族以及低收入是城市休闲项目受益的弱势群体,学者们在总结现状的同时,更进一步呼吁城市规划者及政策制定者在进行城市休闲空间规划和建设时,提高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注。

(四)城市休闲空间布局及建设管理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休闲功能作为城市的最基本功能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相关空间学科特别是地理学领域的专家对休闲空间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对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研究,经历了从居民需求研究到空间规划研究两个阶段。其研究的重点正在转向休闲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上,以及如何满足不同人群日常生活需要的休闲空间环境营造问题上。

1、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

Freestone(2004)、Williams(2009)等学者对影响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城市休闲空间的区位、设计、开发等通常与地区的风俗、文化态度、社会意识相关,并将受到当地社会人口变动、科技发展、交通便利化等因素影响。Aspa(2001)对希腊城市及其滨水区的主要形态和空间特征作了细致的研究,探讨了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Robert(2001)对德班海边休闲空间的划分作了研究。

2、休闲空间的建设及管理相关研究

另一些学者则在对具体休闲空间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建议。Baris(2011)认为提高维护费用及维护人员人数是最有效的提高公园设施质量的措施。Cochrane(2006)的研究表明城市休闲者对休闲空间植被密度的偏好与其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因此他建议城市公园建设应因人而异,植被密度设置应多样化。Neelam(2009)通过二阶段特征模型,评估了弗吉尼亚州的罗阿诺克市城市休憩公园面积的景观价值和需求,结果表明,城市休憩公园的可进入性对其属性特征的展现有着正面影响,而公园的面积与其特征价值呈现负相关性。这一结果对城市游憩空间的保护和管理具有指导性。

三、结论

西方关于休闲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休闲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关于城市休闲的专门研究并未形成系统。

(一)研究具有跨学科性

休闲学综合性、跨学科的特性使城市休闲的研究也呈现出多学科背景的特点,因此许多研究从心理学、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二)多为实证研究

国外的城市休闲研究总体上以实证研究居多,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城市休闲的价值、城市休闲活动的偏好、城市休闲供给的分异性研究绝大部分是针对具体案例的探讨。而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则从宏观层面研究城市休闲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休闲客体的空间配置情况进行探讨,为休闲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

(三)定量研究比重小

研究方法方面,多以定性描述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多为简单的数理统计,少数研究运用了GIS分析技术和构造模型的方法。资料主要来源于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半结构性访谈访、现场观察以及视频追踪。应当加强定量分析与先进研究手段的运用,并适当地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的学科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促进城市休闲研究方法创新与完善。

(四)体现人性关怀

国外城市休闲研究中,城市休闲空间的保健价值、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及安全性、城市休闲活动偏好及休闲空间供给的分异性等是关注较多的议题,这些研究在解释现象、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呼吁对人类健康、社区福利、弱势群体以及生态环境的关注,体现了浓厚的人性关怀。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上一篇:进一步发展秦皇岛市乡村休闲旅游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代运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