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素养

时间:2022-05-04 01:18:29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素养

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蔡元培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强调:“所谓健全的人格,可分为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四项。未来的时代,是属于未来人的时代,未来人能否真正成为时代的主人,其关键在于未来的一代是否具有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开展美术教育,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要求。它应用各种审美对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美辅德

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现代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强调:“艺术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技术为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美的教育与美的影响,可以使个体的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构成个体的心理动力,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美育和德育一样,都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引导青少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美育与德育不同之处在于德育是规范性教育,在规范性教育中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美育是熏陶,感发,在熏陶,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作用。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包括潜意识,它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进行的,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胸襟,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中这些更深层的影响是德育所不能达到的,也不能替代的。

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的趣味形象和审美价值,可以把深刻的思想和政治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视觉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乐于接受。美术教育通过审美活动,陶治人的情操,增强人的审美感受,造就健全的人格。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发展,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过程。它不是一个伴随身体成熟而成熟的过程,在为个性发展同时还包括着情感、思维、判断、理解等多种心理能力的成熟,而这些特定心理能力的成熟必须经由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逐步成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心理结构是由知、情、意组成。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的本能冲动,它需要正常的发泄、引导、升华到高尚纯洁的境地。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艺术实践,从这些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的把握,使定势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内容,这个过程是来自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理解,情绪等心理能力。

美术课堂是孕育美的摇篮和传播美的圣地,美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整体反应方式的教育,美作为一种能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引起人的诸种心理要素的转化,使其达到和谐状态,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向。老师是传播美的使者,美术教师具备了美的思想才能为美的传播提供了可能。美的法则固不可悖,但也不必机械地规行矩步,应走出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范围,突破既定模式的桎梏,使美术课堂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或注重外在形象的精雕细琢,或着力于内在精神的寄托。

二、以美益智

美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美国的罗杰・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不同,具有高度专门化的特点,左脑专司语言、计算、识记、理解、逻辑、推理、判断等功能,进行聚合思维,是科学思维,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以往的应试教育侧重左脑功能教育,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右脑专司形象、空间、情感、想象、综台、直觉、灵感、创造等功能,进行发散思维,是形象思维,是创造活动的基础,美术教育对于开发右脑有着最直接的功效。

现代科学家还研究得出,在左右脑半球之间,被两亿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联胝连接起来。使两者息息相通,相互补充。科学家认为,人脑两种思维关系和大脑两半球一样,既有分工又有一定的互补作用。充分发挥这一作用,才能使大脑思维功能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可见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对逻辑思维功能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各个阶段美术教育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求学生从平常日常生活中来感受美发现美,时时留意可供创作的素材。一支歌曲、一首诗歌、一个故事、一副图画、一片叶子,都能触发自己的创作动机。美术是求异的科学,它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立异性。每一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恰恰是他的长处及个性所在。现代心理学指出:个性是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外在迹象。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著名的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认为:“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弘扬个性。”他又说:“图画教与学,其手段和方法,第一要尊重个性。因为人的个性各有不同,不能强使划一,”正确的美术教学,不是在于教会学生画一只苹果或者是画一朵花,而是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价值和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学生通过积慢地参与,审美能力。思想情操、文化素养等等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我们应该注意每位学生的独特感受及表现,保护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与众不同地表现各自感受等,都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意识。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学中,艺术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目标就已完成。”可见“达成目标”的关键就是教师更新观念,加强主导意识,把这种创造潜能全面加以发挥,教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

美术教育创造了自我实现的价值,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促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平衡发展,训练形象思维,丰富想象与创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巧用生成资源,激活品德课堂 下一篇:基础护理教学中应渗透护理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