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优势

时间:2022-05-03 05:00:47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优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辅助各科教学,使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本文从创设情境、突破难点、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优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得到改变,代之而来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各科教学。教师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它独特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如教学《可爱的草塘》这课时,可以利用悬念引入法。屏幕上出现草堂的美丽景色,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吗?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这里游览一番?”学生们肯定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去!”这样的情景和提问的引入,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课文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又如教学《鸟的天堂》这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展示几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的画面,同时播放鸟儿婉转清脆的叫声。这时,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视屏的精彩而亮丽、声情并茂的画面而流光溢彩,生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继而提问:“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榕树的?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形象直观,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语言理解及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借助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

利用活动幻灯片:右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高效促进,积累语言。

学生语文知识的丰富,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记忆,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储存,能起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主要介绍了不同动物脚印的形状。一位教师制作了一群动物走过雪地留下脚印以后及各种动物分别走过雪地留下脚印的课件。首先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第一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各种动物的脚印有初步的认识;在讲读课文阶段,教师又一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每一种动物脚印的形状有深刻的印象;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耳听音乐伴奏,眼看画面,口中背诵课文,深入地体味文章的美感;最后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进行动物脚印形状的练习。这四个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积累了学生的语言。

四、再现情境,发展语言。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用,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描述的内容是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边运用课件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次运用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偎依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练习说话。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已有经验储备,按照课文中的“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使阅读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常伟.《试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肖川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库》.余胜泉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化学实验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