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促进地方化工产业发展的实践

时间:2022-05-03 07:28:15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促进地方化工产业发展的实践

摘 要:文章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新沂市经济开发区创新合作机制,在科研、技改、员工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与开发区内众多化工企业全方位合作,从而有效促进地方化工类企业、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关键词:地方 化工产业 实践

当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逐渐成为各类高校的首要目标。作为高职院校,更应坚定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之路。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各省市等部门相关文件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参与到地方企业行业共性技术及重大难题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过程,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与地方企业还开展了技术咨询、委托研发、联合研发、技术转让、订单培养等系列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值得借鉴的成果。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原徐州化工学校为基础建设起来的具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历届校友已为江苏省化工尤其是徐州地方化工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校地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持续开展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和运作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与东陇海产业带重点开发区——新沂市经济开发区的创新合作机制,在科研、技改、员工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与开发区内10多家化工企业全方位合作,为开发区化工类企业、产业发展和升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以及服务地方化工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了范例。

一、创新合作机制,形成良好合作氛围

2011年6月,学校与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科技人才合作推进会在新沂市隆重召开。学校与新沂市19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进行校企人才互聘并举行了产学研基地授牌仪式。学校18名相关专业教师与其中的12家企业签订了横向课题并认真落实了产学研系列合作事宜,还有1名教师被列为新沂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对象。2011年12月成立了由“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新沂经济开发区及10多家代表企业担任理事会成员,同时在2012年还先后参加两次校第一届理事会常务会议。校地校企间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实现了强强联合,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和机遇。

二、积极提供科研、技改服务,助推化工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1.发挥人才优势,服务地方

近几年来,校企间通过积极开展技术合作,逐步实现了科技人员互聘、校企科研机构对接。2010年开始,学校积极响应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专门派遣一名专业博士赴新沂市经济开发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开展“造气湿煤灰的管道输送及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项目研究。该博士进入公司后,与企业的科研、生产等部门同志组建了科技攻关小组,积极下现场,通过走访调研并依靠学校的分析检测优势,对湿煤灰进行了多组次的测试、分析和反复试验。2011年5月,总投资额逾300万元的“造气湿煤灰的管道输送及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项目一次试车成功!项目大大有效地解决了造气湿煤灰污染环境的问题。按照该企业年副产造气湿煤灰产量9000吨计算,一年可节省资金约150万元。同时,这种将造气湿煤灰进行资源化的研究实践还可以在整个煤化工行业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2.发挥科研优势,服务企业

2012年,学校力德化工研究所与开发区内一家大型上市化工企业的省级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石灰碳碱渣综合利用研究。学校力德化工研究所研究人员深入一线,反复调研和论证,最终提出了农药生产环节中废弃物质的改进处理方案,获得了该企业的充分认可。

目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20名资深专业教师已陆续受聘为开发区内10多家化工企业兼职工程师或兼职高级工程师,为企业持续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为地方化工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了应有力量。

三、创新开展员工培训、订单培养工作,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难题

1.创新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近5年来学校已为开发区内的一家中国农药制造行业效益百强、销售百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98人次。培训期间,委培员工与普通在籍学生一样,接受全日制、封闭式管理,严格考核,使培训合格后的员工在后来该企业新厂区的建设、技术开发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定向委培、在职培训外,学校还根据企业要求不定期地为开发区内的化工类企业进行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废水处理工、水环境检测工等工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和指导服务。截止2013年6月,学校已累计为新沂市经济开发区内近10家化工类企业每年提供不低于40人次的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

2.创新开展订单培养工作

2011和2012年,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年与开发区内一家国内最大的甲基硫菌灵原药生产企业合作组建订单培养班,目前已订单培养近50名学生。在订单培养过程中,为提高培养质量和育人水平,校企双方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决定成立“厂中校”,具体模式为:①设立院长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和教学办公室,并规定人员组成和具体职责;②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成立技术指导组,明确主要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等;③校方指定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企业也安排专门部门和人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2013年学校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还在园区内3家企业内创新开展了“2+0.5+0.5”教育教学改革系列工作,即:学生在校内前两年完成30多门基础及专业课程学习后,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即第一个“0.5”)在订单合作企业内完成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职前综合训练课程学习和训练,最后一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即第二个“0.5”)在企业内完成顶岗实习过程。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对培养质量负责,具体做法为:①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理事会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讨考核标准,并针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及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根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重建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切实融入企业元素、行业元素和国际元素。②校企双方共同安排专业教师、能工巧匠担任指导教师。在最后的两个“0.5”环节,学校的专业教师长期驻厂指导学生,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或岗位师傅也同时实时指导学生,学生定期轮换岗位并在岗位中接触更多的工作任务、职业活动和学习内容,从而有效实现了“双师培养”。

截止2013年7月,学校已与新沂市经济开发区企业合作组建订单培养班已达10余个,实现订单培养学生达350人。近几年学校还通过创新开展员工培训、订单培养等系列校企合作工作,已为新沂经济开发区化工类企业累计实现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废水处理工、水环境检测工等中、高级工培训指导服务达1000人次以上。通过订单培养、专场招聘等,已为企业持续输送优秀毕业生近800多人。目前园区内10多家化工类企业均有我校毕业生担任主要企业领导,身处重要技术、管理岗位,切实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难题。

通过全面开展科研、技改服务、员工培训、订单培养等系列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新沂市经济开发区化工类企业、产业发展和升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园区内有两家企业成为全省低碳经济试点企业;另一家大型化工公司于2011年底成功上市,成为徐州市县(市)区第一家本土上市企业;当前以这些大企业为支撑,已逐渐构筑起以精细化工、资源加工、绿色食品等产业为支柱,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上一篇:元认知策略在口译笔记中的应用 下一篇:颠覆传统教学,让学生真切体会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