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徐州,谈灵璧石的鉴赏与收藏

时间:2022-09-08 02:05:06

一、前言

中国雅石界传统的赏石理念推崇“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与丑石观,这是北宋文学家坡与米芾玩赏灵璧石时提出的赏石理念,对两岸的赏石、藏石、论石理念影响颇深。笔者特地到徐州奇石市场探访这段珍贵历史典故的由来,并揭开灵璧石的魅力之谜。

二、灵璧石的由来

灵璧石又称“八音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磬石山一带而得名。根据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记载:“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以铁刃遍刮三两次,既露石色,即以黄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

根据《灵璧志咯》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灵璧石又称磬石,大多数产于与徐州接壤的灵璧县,古代以“灵璧”为县名,主要是取“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璨如璧”之意,也是灵璧石名称的由来。

由于灵璧县历史上曾属于徐州管辖,而且产地方圆几十里以及数十座山峦大多在徐州境内,其中最著名的磬石山,距徐州只有五十公里。

徐州古代称彭城,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汉高祖的故乡,绵延四百余年的汉代王朝的发祥地,因此是拥有丰富的两汉文化的教育基地,也是灵璧石产地,并且有闻名于世的奇石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赏石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徐州又以中国名石之一——灵璧石产地的优势,广受雅石界瞩目,带来徐州奇石市场的再次兴盛发展。

三、灵璧石的历史典故

徐州有3500年的赏石文化史,中国第一部政书《尚书·禹贡》就有徐州泗水磬石进贡的记载。

自唐代开始,中国赏石风气渐进,灵璧石就被赏石家钟爱,也逐渐成为帝王将相争相收藏的对象。南唐后主李煜是徐州人,也醉心徐州灵璧石,并把灵璧石制作成砚台使用,世称“灵璧石研山”,又称“海岳庵砚山”。

将灵璧石以生活审美玩赏的首推北宋文学家坡。坡一生宦途多舛,屡遭贬迁,但他玩石始终未改其豪放豁达之态度。他任宿州知府时,交友甚广,常亲自采石,以石会友,并提出了“石文而丑”的丑石观,对后世赏石理念影响颇深,使现代很多玩石者认为原来雅石越丑越好,对现代禅石理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根据历史记载:宋仁宗熙宁十年(1068年),坡带着续妻王氏到宿州任知府,当时灵璧县属徐州管辖,坡常到灵璧县巡察、采石、拜访石友、论石、赏石,他特别喜爱灵璧县张氏灵兰园内的一块“小蓬莱”的奇石,遂写下了《张氏园亭记》。

坡还收藏了许多灵璧石,其中的“小有洞天”、“雪浪石”、“仇池石”等都颇负盛名。他评论“雪浪石”之姿态为“岂多言”,还将其住处命名为“雪浪斋”,可见他钟爱灵璧石的程度了。

将灵璧石以生活审美玩赏的第二位是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根据历史记载:北宋米芾(1051-1107年),中国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世号“米颠”。米芾的爱好特别多,除了诗书画以外,还非常喜好奇石。他善于观察事物,并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石头中,发现它们夸张、怪诞和富于变化的美学特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乐趣。

米芾在涟郡(今江苏涟水县)做太守时,因涟郡靠近灵璧县,灵璧县又产灵璧石,米芾听百姓说河边空地有一颗奇形怪状的奇石,由于太奇特,当地百姓以为不祥之怪物,都不敢搬回家。米芾知道后,便命令属下把怪石“请”回家。米芾看到怪石后十分惊喜,立刻在庭下设案拜席,像拜天公一样隆重,他跪拜说:“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当时主掌谏议的官员认为米芾拜石举动已失官威,遂加以弹劾谗谤,米芾终于被罢黜官职。

又有一次,米芾在进州治的官署看见一颗奇石,便说:“此石丈应受我一拜。”由此可知米芾拜石不止一石,不止一处。他称石为丈、拜石为师的行为,就是“米芾拜石”的历史典故的由来。后来的齐白石、任伯年、张大干、陈洪绶、溥心畲等大师,都曾以《米芾拜石》为画题且闻名于世。

由以上故事可知,米芾嗜石如痴、如狂、如颠,虽然他“丧志”,不是一位勤政的好官,可是他从石头中悟出了书画独特的米点皴手法,已足以使后代子孙喝彩了。米芾对石头的痴爱也是旷世未有的,他归纳前人的玩石心得,糅合他在书画上的创意提出了“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被人封称为“石圣”。米芾赏石的原则至今仍为两岸赏石、论石的指标。

到了清代,曾为灵璧石御笔“天下第一名石”的乾隆皇帝,在徐州行宫迎门摆放的庭院石“青云片”已成为名古石,见证着徐州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及久远的历史。

近代两岸赏石理念又加上了坡的“石文而丑”和清代郑板桥丑而雄、丑而秀的丑石观,所以“瘦、皱、漏、透、丑”就成了品石的五德。

四、灵璧石的质地与成分

灵璧石是结晶很细、结构致密的碳酸盐岩风化而成的雅石,是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中厚层次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其次为白云石。

灵璧石矿形成于震旦纪四顶山晚期,约有九亿年历史,莫氏硬度在5以上,最高可达7。进入晚元古代,即震旦纪,随着时代的变迁,气候的变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与海水的碳酸盐一起沉淀下来,形成了一层层的碳酸盐沉淀,又在地球内部温度、压力作用下固结成岩,又在多次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层发生褶皱、断裂,加上亿万年的雨水冲刷,就形成了灵璧石。

几亿年不断的地壳运动冲击着造山运动时期形成褶皱的灵璧石矿体,加之许多外力的挤压作用和微酸泥土长期受雨水冲蚀,形成了不规则且排列有序的洞穴,这就是灵璧石“瘦、皱、漏、透”的成因,所以有些石表会有一层古色古香的黄土颜色,假如又有碳酸钙分子渗入,就形成石钟乳的灵璧石。

五、灵璧石的种类

灵璧石外形变化无穷,种类繁多,各有特色,有红灵璧、白灵璧、五彩灵璧、龟纹灵璧、透花灵璧等种类,目前市场还分山水景石、图案石、象形石、抽象石、化石、矿物晶体等种类。

灵璧石表面多具有深浅不一的凸凹纹理,主要有线纹、胡桃纹、蜜枣纹、沙粒纹、树皮纹、鸡爪纹、螺旋纹、龟纹、山石皴纹、金丝脉纹、银丝脉纹和赤丝脉纹等,天工巧雕,各得妙趣。

六、灵璧石收藏与鉴赏方法

灵璧石声、形、质、色、纹之美兼备,居中国四大名石之首,之所以受到爱石人的钟爱,主要是因为它有独特的魅力。尤其灵璧石的形态,有的曲折有致,有的变化无穷,有的象形状物,有的景物似工笔描绘,有的似写意画的大泼墨,有的如诗如画,有的就是汉字,有的纹理图案难以言喻,但是魅力十足,让人爱不释手。

灵璧石的观赏价值,大型者高广数丈,可置于园林、庭院,既可立石为山,又能独自成景观。中型者可装饰于厅堂、宾馆或陈列馆中,可装点池塘坡岸或衬托花木草坪。小型者可放于居室内或盆中欣赏。案头石可放于办公桌或几案之上。小型石可随身携带把玩。

赏玩灵璧石还可以得到多重享受,击叩之,金属之声动人心弦;抚摸之,温润厚实,质感极强,且随季节变化而手感有别;近视之,大千世界尽收眼底;深思之,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放情于山水之间,尽兴享受另一种美。

七、灵璧石收藏与保养的方法

雅石属自然艺术品,它可以同任何人文艺术品相媲美。要想得到艺术品位高的灵璧石,可幸遇而不可强求。世上有“千金易得,一石难求”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笔者根据当地收藏家的经验,提供灵璧石的选购要领如下:

1、灵璧石无论大小,选择天然成形、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要件的,意境要求悠远雅致、百看不厌。

2、灵璧石以外形怪岩嶙峋、沟壑交错,气韵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丰富,造型变化十足者为佳。

3、灵璧石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暗红、五彩、黑质白线条者为佳,多姿又多彩者为最佳。

4、灵璧石具有“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淙淙之声,余韵悠长,声音轻柔者为佳。

“求一石易,养一石难”,收藏雅石一定要摒弃石头不需要保养的错误观念,既要赏石也要养石。

徐州当地专家和资深藏友建议,收藏灵璧石首先要以石为友,经常抚摸把玩,使人气和体润渗入石肤石体,时间长了即可形成包浆,包浆越凝重则赏玩价值越高;其次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水养,尤其是定期用净水浸润,不仅有利于保持石头的生气,还有利于保持灵璧石独特的青铜之音。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损坏石体,不能用油蜡之物涂抹,否则其观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建议收藏家需要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得到喜爱的灵璧石时,应马上刷净、上蜡、盘润,这与打磨、修饰不同,是收藏精品所必需的工作。

第二,时常保持清洁。包括藏品和台座,不得有灰尘附着,用干布天天擦拭,必要时可用布盖住或玻璃罩罩住。

第三,注意安全稳定。精品的灵璧石不仅有很好的收藏价值,更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保持稳定安全不受碰撞,不受损坏是很重要的工作,假如雅石有残缺就不值钱了。

第四,常作干湿保养。灵璧石如果长期处于干热干燥的环境中,原有的石肌、石肤可能干皴,或光线变暗,可以用湿布轻轻沾石,背面多湿水,给石补水,让石表始终保持温润、饱满状态。

八、结论

灵璧石也存在着造假作伪的现象,常见的造假方式有切割打磨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等手法。专家指出,由于灵璧石硬度高,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部,刮出石屑者即为假灵璧;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也是一种简便的分辨标准。另外,选择象形的灵璧石,要注意观察象形的突出部位,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是否有胶粘痕迹。至于用电钻、电锉、斧凿、切面、锯底后,再用细砂磨、盐酸渍来处理的作假手法,则需要专家利用科学仪器进行鉴别了。

以上是笔者依据灵璧石研究专家和收藏家及当地石农的经验,谈谈个人的认知和体会,敬请两岸雅石爱好者参考!

上一篇:坚持人文关怀 下一篇:普及优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