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规范管理报告

时间:2022-05-02 08:21:24

村干部规范管理报告

近年来,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示精神,针对镇村合并、税费改革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实行“两推一选”办法的意见》、《*县村组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指导手册》等,在建立健全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新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使全县村干部队伍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村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促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简定编,选优配强,建立选才育人新机制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针对村干部职数过多、人浮于事、良莠不齐等问题,我们从盘活源头着手,多管齐下,努力配强一支适应小康社会建设需要的村干部队伍。

l、科学设置职数,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我们按照“精干高效、有人管事、能上能下、减轻负担”的原则,因村而宜,对全县401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实行了“三定”,即:定职数,定岗位,定人员。通过“三定”,全县村组干部总数由过去的6665人,减少到3260人,被精简村组干部2205人,占总数的51%,其中村主副职干部由3607名减少到2206名,精简1401名,精简率达38.8%。全县村级干部由村平均9人下降到平均5.5人,按年工资总额计算,每年可减少村级干部工资277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减负5元,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另外,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干部职数的减少,也为增加干部工资、提高待遇报酬提供了可能。

2、拓展选人用人渠道,精选一批高素质的村干部。一是

从退伍军人、企业骨干、回乡知青中选拔村干部;二是从镇机关干部中选派村干部;三是从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及社会上的能人中选拔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高、有带领群众致富愿望和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村干部;四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干部;五是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到村培养锻炼,作为村级主职干部的后备人选。近三年来全县招聘了近50名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各镇还紧紧抓住行政村合并这一契机,在组建、调整村“两委”班子时,采取“两推一选”、“海选”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选拔工作,突出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经过调整和交流,选拔了一批综合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由44岁下降到41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90人,35岁以下的210人;村干部平均年龄由47岁下降到44岁,村干部队伍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50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705人,文盲村干部已经不存在。

3、着眼长远发展,建立健全村后备干部队伍。一是结合公开招聘村干部,把那些经过考试、考核进入前列,但因职数限制未能入选或未能上岗的优秀年轻人才,包括在镇、村企业工作的大学生,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注意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优秀人才,并从中挑选村后备干部。三是举办“农村优秀青年专修班”,通过正规培训、挂职锻炼、择优上岗等途径,把各方面的优秀年轻人才不断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农村优秀青年专修班3期,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62名,其中80%已走上村级领导岗位。四是结合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加强对村青年、妇联等干部的教育培养,使他们逐步成熟起来,为选拔村主职干部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人选。经过多年发现培养和滚动调整,全县各镇按照村主职干部1:2的比例建立起了年纪轻、文化高、整体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二、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建立教育培训新机制

我们在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的同时,十分重视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根据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村干部的培训工作。

1、以健全培训网络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培训机制。

实践中,县、镇、村三级同步运作,逐步形成了“一、二、三”的系统培训机制:

搞好一个规划。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村党组织书记长期和年度培训规划,包括内容安排、方法步骤、时间要求等。县镇两级组、宣、纪、农、科、经等部门根据总体规划,制订具体和阶段性的培训计划,促进培训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

利用两块阵地。一是以县委党校为主,包括镇级党校、村级电化教育点在内的思想教育阵地,重点搞好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思想作风、党务工作及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培训;二是以职教中心和农干校为主,农业、科技、多管等单位参加的科技知识教育阵地,重点搞好市场理论、管理知识、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

区分三个层次。一是根据村党组织在创“五个好”活动中的类别,分别施教;二是根据奔小康进程,分别对奔小康示范村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因人施教;三是按照区域经济特点,根据不同村不同致富项目,对村党组织书记对口施教。

2、以提高“双带”能力为落脚点,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为实现我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上,实施了“3153”计划,即到今年底,使全县3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达到农民技术员水平,培养1000个农村党员干部学用科技示范户,使50个行政村成为实用技术培训示范点,建立30个县级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围绕实施这一计划,我们充分利用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和36个蔬菜、果树、养殖、加工等不同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开展教学和示范观摩活动。在抓好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培训工作从生产领域向经营领域转变,从普通技能型培训向专业化、高层次转变,从单纯技术素质提高向全面素质提高转变。到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基层干部科技示范园已发展到150多个,干群、党群致富联合体发展到80多个,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们定期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聘请专家、学者开办讲座,直接培训农村基层干部近万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干部更新知识、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3、以推行实例系列教育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培训方法。

为了改变过去那种呆板的大而化之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采取实例系列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具体做法是: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大硬仗”,分为“农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若干个专题,从不同类型的村级组织中分别筛选出若干个典型,把这些典型以文字和音像的形式制成系列培训实例,将参与培训的干部组织到培训场所,围绕某一专题,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观看实例录相,听取经验介绍,发表自己看法,倾听专家点评。使参与培训的干部在观看、倾听、思考和结合自身实际实话实说的过程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受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已有三个专题已付诸实施,且制成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播放,收到很好效果。中央电视台二套《金土地》栏目对此作了专门报道,予以充分肯定。

三、落实报酬,提高待遇,建立保障激励新机制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得到大幅度减轻,与之相对应的村级可用资金也相应减少,村级干部工资福利待遇能否得到保障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激活村干部队伍,创造一种“安心工作,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自去年起,我县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对全县定编村干部的报酬、待遇,采取“一统、二保、三提”等措施,给村干部吃了“定心丸”。

一是统:即对在职村干部工资实行统筹,明确规定村干部报酬实行“四统一”:统一工资报酬构成,村干部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和奖励工资四部分构成,各镇根据集体经济状况可适当调整工资比例;统一规定筹资途径和比例。明确按照全镇人均收入的1.5—2倍,具体按上年度定编干部报酬总额的120%的标准筹集资金。镇统筹补贴由镇财政安排解决,村统筹目前主要是从农业税附加部分和村可用财力部分列支;统一发放渠道。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会计和计生专干四大主职干部工资由镇财政部门统一发放,其他干部工资由镇经管部门统一发放;统一发放时间,村干部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月发放,奖励工资由各镇根据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行积分考核,确定标准,按时兑现,从而拉开了先进与落后的差距。另外,高作、沙集、桃园等镇还为村干部设立了单项特殊贡献奖,村干部只要在某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在完成工作指标方面居全镇前三名乃至全县前列,或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都给予一定数量的奖金,上不封顶。

二是保:即对现职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县委组织部和县劳动保障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村干部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见》,明确对村定编主职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保险费由个人和镇村共同承担,个人承担20%,镇村承担80%。目前金县村干部养老保险的投保率达85%。同时,对年老体弱离职的村干部实行一次性补贴或办理养老保险,有效地稳定了村级干部队伍。

三是提:即提高政治待遇。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争当十佳村支书”活动,先后有30名村书记受到县委表彰,有8名村支书受到徐州市委的表彰。对在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农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我们大胆提拔使用。近年来,全县共有6人经“双推双考”走上乡镇领导岗位。

四、建章立制,民主管理,建立监督约束新机制

为了巩固成果,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我们以提高执政水平为重点,着力解决制度不配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力度。

1、抓双重管理,强化责任分解。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任免县镇协管办法”,明确村党组织书记由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双重管理,即任免村党组织书记,先由镇党委考核提名,经过集体研究,再将相关材料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由镇党委任免。县委组织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人事管理档案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把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监督、管理纳入全县干部管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并着力抓实抓好。各镇党委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责任制和实绩档案,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党政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村干部实施严格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优劣的主要依据,与其经济报酬和任用提拔挂钩。

2、抓双治工程,规范施政行为。近年来,我县大力开展了“依法治村、民主治政”的“双治”工程。一是推行依法治村,坚持按章办事。县委组织部把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款和村组干部工作规范要求等,编印成册,发给每个村组干部。各地还结合实际,依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村级管理制度,不仅使村民自治组织和广大群众能够按章办事,而且使村干部在保护群众民利的同时,能够依法按章施政,大胆履行职责,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因施政行为不规范而引发的干群矛盾。二是推行民主治政,强化民主管理。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把两个文明建设规划、村组财务、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土地调整、经营承包、农民负担、服务收费以及其它重大村务,都如实公布,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通过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评议等形式,拓宽民主治政、民主管理的渠道,从而较好地纠正了少数村干部“不廉洁、不节俭、不公道”现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抓双向考评,完善民主监督。一是建立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县委要求镇、村和各级涉农部门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详细认真地记录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处理结果等。为保证“民情日记”工作制度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实行三项工作责任制:首先是首问负责制。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镇、村干部能够解决或答复的,现场办公、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或不是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必须向群众作出解释,迅速与有关部门联系或向上级领导报告,研究解决办法,并及时向群众通报。其次是反馈处理制。对群众反映而又一时难以处理的问题,由村干部填写“民情反馈卡”,在村“两委”召开的民情分析会上,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第一责任人具体承办。其三是责任追究制。凡是因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认真、不及时、不到位,引起群众不满或导致上访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建立干情日记监督制度。由镇村聘请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党代表、群众代表为监督员,由他们对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情况进行监督记录,然后镇村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对村干部进行评议,把村干部的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村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两个制度相互衔接,双向互补,相辅相成,有力地促进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和勤政为民。

上一篇:粮食流通工作讲话 下一篇:农村建设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