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山西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02 10:30:58

新经济形势下山西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2-059-01

摘 要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同样受到深远影响的是出口外向型的中国制造业,本文选择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对新经济形势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新经济形势对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接着运用SWOT法分析当前中小高新企业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其间穿插着对中小高新企业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新经济形势 中小高新企业

世界经济当下仍然没有走出2007年以来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阴霾,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亦未能置身于危机之外,一方面出口严重受阻,经济增长趋缓,另一方面大量外资从我国撤出,部分经济领域发展前景惨淡。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不同行业的企业正在经受着新的考验,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

一、新经济形势的界定

国内外关于新经济形势的界定有很多,一般是以某一或某几个标志性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的时期为界定时间,对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前后对比而定义的新经济环境。本文所指的新经济形势即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由谷底渐渐反弹、恢复,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新形势。

二、山西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一)规模状况

从2002年到2009年,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03年的386家增至2009年的897家,其中大型企业21家。从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上看,2009年山西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完成科工贸总收入198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0.9%;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总值87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3.2%。

(二)行业分布

现阶段,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医药与生物、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其中,新材料、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占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近50%,在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2009年,经省科技厅认定的89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的190家,新材料技术的企业128家,生物医药技术企业131家,光机电一体化企业121家,环境保护48家,新能源技术35家,航空航天7家,核应用技术1家。

(三)地域分布

在地域分布上,太原作为省会城市集中了全省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高新区吸纳了2009年经认定的620家企业,占到全部897家的69.12%。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太原地区,其他地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太原集中了山西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

三、新经济形势对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机制

金融市场机制是指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生影响的机制,其主要对资金来源和使用效果产生影响。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海外证券投资损失、美国投资者减少和收回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海外融资困难增加等。

(二)贸易机制

贸易机制是指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影响进出口而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产生的影响机制。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下滑、失业加剧、企业亏损增加.进而造成企业利润、国家税收和居民收入都下降,因而降低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

四、中小高新企业SWOT分析

(一)优势―规模小,机动灵活,研发密集度高

中小企业经济规模小、更新快、应变及时,其在市场需求变动时能够快速投入研发、创新,有效地捕捉和开发市场上急需的实用技术和产品,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时期的需要。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研发型企业,研发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动力之源,且更新时间越来越短。对于一般企业净利润占到营业收入的5%就已经是高盈利了,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它们的平均利润率达到了20%以上,甚至高于50%。

(二)劣势―抗击风险能力弱,企业抵押物少

高新技术产业和行业过于集中,产品产异化程度低,市场上替代品种多,而且技术更新速度极快,这使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加大了其经营风险。不仅如此,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经不起大风大浪,一旦出现问题,所欠贷款最终由银行买单。中小高技术企业不仅存在此类问题,而且其固定资产量小、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份额大且又难以计量,企业没有足够来支付高昂的筹资成本,也难以负担较高的融资风险。此外,企业产权结构,内控制度不完善,也是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劣势所在。

(三)机遇

(1)政策带来的机遇

2009年前三季度相关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反弹,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如三次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实施2009年全年1200亿结构性减税方案、中央4万亿、地方18万亿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10项政策。

(2)市场机遇―刺激消费,提升国内需求

本轮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的最大教训莫过于不能过分依赖外需,而是要大力提升内需。中国拥有占世界21.3%的人口,其需求潜力是任何其他经济体无法比拟的,扩大内需已成为保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2009年国内经济回暖趋势明确,消费者信心重建是未来各行各业持续稳健增长的原动力,对需求弹性较大的高新技术产品更是如此。

(四)挑战―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变动的挑战

我国制造业的外贸依存度偏高,这是金融危机重创中国制造业的根本原因。转变市场需求来源从主观上具有迫切性。美国等西方国家消费过多、进口过多,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消费不足、出口过多,造成国际贸易严重不平衡。由外需向内需的转变是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应对市场转变,这是摆在广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面前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刘纪鹏.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解决之道.金融时报.

[2]汤敏.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缓解之道.岭南大讲坛.

[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上一篇:农村消费市场开发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下一篇:关于房地产信托在我国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