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动态性语用知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时间:2022-05-02 08:15:49

着眼于动态性语用知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必须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语言文字运用以掌握动态语用知识为前提。那么什么是动态性语用知识?是具有动态操作性能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1]动态性语用知识都包括哪些?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 抓住关键词句,挖掘语言表达特征,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一些文本的语言形式比较有规律,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挖掘隐含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特征,带领学生把这些规律总结、明示出来,便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比比皆是,现举几例。

1.提示语。学生在说话写话时,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常常关注不到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或者即使关注到了也不会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写人物对话提示语,能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人物对话的提示语的训练点有很多。如《石头书》一课中,提示语的用法更加丰富,有的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出现的位置不同,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相应的标点符号也产生了变化。在预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梳理课文内容后,填写表1:

接着,让学生研究表格的内容,进行统计:川川和磊磊分别问了什么?每次提问得到了哪些知识?共提问了几次?最后把问题弄明白了吗?理解了“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然后,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表格,发现规律:人物说话的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有什么变化?川川和磊磊与叔叔比较,谁说话时用的提示语多,这是为什么?从川川和磊磊说话时的提示语能发现这两个孩子是什么心情和性格?引导学生品味研究提示语,从而体验到解读词语发现奥秘的乐趣,也为以后运用提示语积累了相关的、动态的语用知识。

2.叠词。如《蒲公英》一课,给一些名词加上了修饰性的叠词,如“黑黑的泥巴”、“黑黝黝的泥土”、“银花朵朵”、“金光闪闪的地方”、“波光粼粼的湖面”、“金灿灿的阳光”等,描摹事物准确、细致、具体,突出了事物的色彩美,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槐乡五月》的语言如诗般动人,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白茫茫、白生生、傻乎乎、甜丝丝、香喷喷等,既摹声又摹形、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为了让学生体会叠词特有的情感意蕴和表达效果,教师应指导学生积累叠词,并细致观察、描写一处景物(植物),用上恰当的叠词。

3.语气词。《赶海》一文运用了不少语气词,如“嘿”、“唉”、“哩”、“咦”、“哦”,还有拟声词“哎哟”。语气词、拟声词本身虽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思,但是它们的作用却非常奇妙,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让语言文字趣味横生,作者就是借助它们把赶海人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本课的动词准确生动,如“摸海星”、“捞海鱼”、“捉螃蟹”、“捏大虾”、“挖海螺”、“捡贝壳”等。学习本文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夏天傍晚捉知了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的迁移仿写训练:傍晚的树林里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我翻开草地上的落叶仔细寻找, (填写语气词),一只胖知了就 (填写恰当的动词)在一片落叶下,半个身子还 (填写恰当的动词)在泥土里,就像 。我用小铲子只一 (填写恰当的动词), (填写语气词),它就 。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集理解、体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效率高、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

二、 聚焦重点段落,寻找语言表达规律,进行迁移仿写训练

中年级重点是段的训练,不少课文中段的结构方式比较有特点,“总分总(或总分)”式的段落结构比较多。“总分总(或总分)”式自然段先对事物作总的说明,再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特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分别作具体的描述或者介绍,在各种体裁的文章中都有运用。充分利用这种构段特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给一段话添加中心句或者把一句话的内容写具体。如《航天飞机》一课:给下面两句话各写一个中心句: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飞行七分钟。又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 ,有 ,有 ,有 ,还有 。南沙群岛储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 有 ,有 ,有 ,还有 。

2.迁移构段方式,观察生活后仿写。《北大荒的秋天》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均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先抓住特点总写,再抓住景物细描。尤其以第四节最为典型,“原野热闹非凡”总写,然后细致描写了大豆、高粱和榛子树。在带领学生品读分析第四自然段后,设计了这样的仿写训练:周末到秋天的郊外去观察,以“秋天的田野真美啊”开头,写一段话,要求写具体。

3.活用搜集的资料,合作完成段的迁移训练。学习了《恐龙》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抓住恐龙的特点,每位同学组内介绍,合作完成一段话。如果能用上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就更好了: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龙 ,

龙 , 龙 , 龙 。

三、 关注主要内容,发现谋篇布局特点,进行概括能力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难点,这是由于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从浅显处入手,由形象思维切入,引领学生逐步步入抽象思维的空间,在综合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以图像做台阶,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的阶段,他们往往只能抓住事物形象的、外部的特征,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第三学段的部分学生能关注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对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设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依据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由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给学生提供图像,借助填空题的辅助,让学生开始学习概括课文内容: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小动物们各有各的过冬方式,小燕子 过冬, 小蜜蜂 过冬,小青蛙 过冬,它们的过冬方式真有趣啊。

2.以词语做纽带,利用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如《水上飞机》一课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课文通过 和 的对话,介绍了水上飞机的 、 和 。

3.以问题为桥梁,通过分步回答问题连缀起课文的主要内容。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哪吒为何闹海?(原因)如何闹海?(经过)闹了又如何?(结果)请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这个故事。

4.以中心句为抓手,串联起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不少课文,特别是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的文本,在每一个意义段的开头经常用一个中心句领起下文。《“东方之珠”》就具有这种特征,全文按照“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篇,第一节总写香港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景点,中间部分从迷人的沙滩、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介绍香港,最后赞美香港是明珠并点题。让学生分别找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把中心句串起来就能概括主要内容。香港有 ,有 ,有 ,所以被称为美丽的“东方之珠”。

5.以归纳自然段的内容为依托,由部分到整体进行概括训练。有的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就需要引导学生先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再概括课文内容。教学《海底世界》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全文围绕 这句话写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②全文围绕这句话从 、 、 这三个方面写的(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产)。③分别概括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海底矿产丰富)。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从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产三个方面,说明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样通过逐个自然段的归纳概括,然后再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此外,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拟写小标题、给自然段命名等。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对概括能力进行系统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着力方法指导,引导语言内化途径,进行复述课文训练

语文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复述课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的好方式,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使知识内化,而且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课堂上要做的主要是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相关的能力。

1.利用词语,详细复述。《世界上第一台听诊器》一文介绍了雷奈克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第一个听诊器的故事。故事性强,适宜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一组词语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听诊器的经过。第一组词语:跷跷板、笔记簿、空心木管;第二组词语:十分难过、整日思索、高兴极了、仔细听诊;第三组词语:遇到难题、受到启发、反复试验、获得成功。

2.借助图画,生动复述。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可以借助一幅或者多幅图画,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如《三袋麦子》一课,给学生提供三幅图,让学生借助图的提示,边复述课文边表演。

3.借助提纲,简要复述。为了使复述有条理,首先要把握课文脉络,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叙事性文章理清叙事线索,说明性文章理清说明的类别或事物的特征,明确课文的段落结构。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也可以借助图表复述。

4.表演故事,动态复述。于永正老师上《小稻秧脱险记》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一人演小稻秧,一人演喷雾器,两人演杂草,加上动作表演故事。学生积极性高,复述效果好。

5.丰富情节和细节,扩展性复述。《哪吒闹海》一文中,哪吒打死夜叉一段语言写得比较概括,薛法根老师让学生进行详细复述,把一句话讲成三句话,进行了这样的练习: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 ,便大喝一声 ;哪吒转身一看,只见 ,便笑着说 ;夜叉一听,便 。

6.变换角度,创造性复述。学习了《狼与鹿》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复述练习:以鹿的口气讲述这个故事,并以鹿的口气对人类说几句话。或者从一只幸存的狼的口气讲述这个故事,并以狼的口气对人类说几句话。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复述了课文,而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薛法根老师教学《哪吒闹海》一课,让学生分别以龙王、哪吒、编者的身份转述这个故事:龙王向玉帝告状;哪吒被告状了向玉帝解释;最后从编者的角度对哪吒的事迹进行颂扬。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同一件事情有三种讲法,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非常投入地进行转述,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动态性的语用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教师要从运用语言的动态过程和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用实践,通过创设具体的语境,开展综合性的、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语言表达规律,掌握方法性的、程序性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6-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小学语文杜绝繁琐提问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选择统计图的选择性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