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02 07:19:45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对于这一门课程没有既定的教学方式,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采取的具体方法、手段、取得的效果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践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87-0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步了解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学会合作或独立地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1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边学习边制作,学到某一步做到某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比如,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亲人或朋友,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就认真,从而很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学习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等等,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由于学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作品十分美观。学习超级链接后,鼠标点击关键词后页面不断改换,使得教室里欢笑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浏览同龄人优秀作品后,建议学生发一封E-mail给对方,或给对方发一张贺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纷纷进入不同的软件进行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2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贯彻。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须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3.1 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课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听歌曲的吗?你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3.2 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而且我认为正确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4 学以致用,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4.1 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五花八门,各县市所用的都有所不同。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应该要有所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卡,送给他人;“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4.2 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给我发电子邮件。学生们给我发了很多电子邮件,其中有美丽的图画、精彩的贺卡等,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一门综合性大学科,既有独立性,又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这才能体现信息技术顽强的生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深入的实践,在做好基本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上一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教师备课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