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与小学语文成绩的关系

时间:2022-05-02 02:22:56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与小学语文成绩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84-01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或不良习惯应给予引导、改变是十分重要的。

一、树立习惯培养,忠于知识传授的教育观

小学生刚进入一年级时,在幼儿园和学前班已经学到了一些与一年级重合的知识,这使他们在一年级的学习中有一定的“资本”,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老本”。同时他们也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就拿第一册中的声母、韵母和简单的汉字来说吧!学生们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到学前班,三年时间就学这一点点知识,他们整天都在玩中学,这时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可进入小学阶段,要求就不同了,只有无意注意是不行的,但有一些老师为了急于提高学生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就疏忽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一年级语文成绩不错,就更不注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了,总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它方面都无所谓。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是在吃“老本”。殊不知,孩子们吃完了“老本”,到了一年级下册或者二年级上册,学习成绩就直线下降,老师、家长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就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才出现的问题。因此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才能持续的学习进步。

二、要有持之以恒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态度和决心

四年的学龄前生活,孩子们在学到一些“好东西”的同时,也养成了不少不良的或者与小学生要求相违背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家长长期的教育帮助和很长一段时间的巩固才能有所成效。

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刚进入一年级时,不急于追求高分数,而是狠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基本上就用来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刚入学时,教师不应急于教授孩子知识,应考虑先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教给孩子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孩子认真听课的习惯。教会孩子做事集中注意力;告诉孩子要养成认真写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从小学会认真思考问题等。并告诉孩子们,这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很重要。而且还应及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取得一致认识,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

三、常抓不懈,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其实,小学语文知识不外乎就是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用等。当然,它们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次的学习过程都会以各种形式把这些知识呈现在试卷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注重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利用好每一个教学资源,渗透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入学之初入手,在教学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细节上培养好孩子的听、说、读、写的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且在之后的更长时间里,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能够主动的学习书本知识,当然考试成绩也就不会差了。

总之,好习惯受用终身,教师应当重视,认真抓好。学生一进校就把他们的坐姿培养好,教给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担心他们写不好字吗?培养他们上课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他们还会不掌握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吗?培养他们认真思考、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他们还完成不了作业和不能回答问题吗?培养他们每天早起二十分钟读书的好习惯,小学六年下来,我们还担心他们阅读量达不到小学生要求吗?培养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遇到事情时,他们还会不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吗?可以说,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决定性因素。

《小学教育学理论教程》规定:“教师是社会的专职教育者,教师的任务是向受教育者――年轻一代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指引他们通过自觉的学习活动,使自己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一代”。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向他们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成长为祖国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探究学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策略 下一篇:浅谈初中生物课教学中课前预习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