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主体性研究

时间:2022-05-02 01:45:30

思政工作主体性研究

摘要: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性是指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遵循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调动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行为。在思政工作主体性研究中要正确认识教育者的主体性、责任;还要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思政;教育;主体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63-02

思政教育是一项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培养、提升和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所以,在思政工作中进行主体性研究,培养和发挥人的主体性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思政工作主体性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难以顺应时展的要求,教育过程中的非人本倾向突显等。为了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重视人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便呼之欲出。通过对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凸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优势,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能充分调动教育者的主体性

思政教育是一项通过说教而教育人、感染人的工作,但思政教育的说教有别于一般的说教,它需要教育者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并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创新教育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避免泛泛而谈。但要做到这些就要教育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能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是通过他本身自觉地接受各种外在因素和教育的影响,并自觉主动地把这些外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品质表现出来。这就说明要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受教育者就要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在思政教育中以主体的身份和要求将教育的要求主动地转变为内在的要求。

3.能促进思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实效性

思政教育过程中坚持主体性原则的作用就是:一能端正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现成的、既定的社会规范的现象;二能从根本上提高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主体性的研究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激发双方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思政工作主体性研究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把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的活动中心就是受教育者。在思政活动中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差异的原则就是:一要正视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因为从人的思想的形成、发展规律来看,差异是绝对的。所以要对思想、认识、道德状况处于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做到情感上同等对待,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不能歧视“后进者”或“觉悟不高者”。二要在沟通、教育方式上区别对待,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增强针对性、提高沟通效果。

(三)积极互动原则

思政教育工作的互动原则是指在思政教育中要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教育不是一个简单地教和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传授、吸收、运用的过程结合体。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要调动广大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并且能够在教育中平等地交流,让彼此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重视和强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的良性互动。

三、在思政工作中实施主体性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充分尊重、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只有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1.思想先行,辩证主客

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育者,而它的教育对象则分别具有客体、主体的双重属性。其中,主体属性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的教育工作都应围绕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来进行,例如:挑选受教育者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点,拉近与受教育者的距离,教育过程中,优先考虑受教育者正当合理的要求,教育者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教育的内容、如何设置课程、组织哪些活动都要广泛听取受教育者的建议和意见,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推广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的好品德好思想。

2.平等民主,体现主体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也增添了越来越多的平等民主的意识。所以,教育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和教育对象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获得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思想水平、爱好、兴趣出发,发挥思政教育的激发塑造作用,强化思政工作的规范导向作用;对受教育者出现的种种思想问题,不能简单否定,要正确引导、耐心说服,绝对不能采取强硬态度;在教育过程中,要克服“传道”“灌鸭子”式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放在首要位置。

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时代不同,受教育者的思想差异也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个人的经历、成长的环境、文化素养等等。所以思政教育除了在宏观上区分教育对象的层次、确定好教育内容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紧跟个体发展的趋势,重视个体差异,注意教育对象个体特别是“个别人”的思想反映,切实摸清其思想变化情况。

4.更新手段,调动主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渴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其接受能力也不断随着提高。要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思政教育则不能再停留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因此,现有的教育方式必须加以改变,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特别是要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好“网上教育”,调动受教育者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和时效性。

(二)增强思政教育中主客体间的和谐互动关系

1.认识危害,改变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核心动力,必须要增强思政教育中主客体间的和谐互动关系,因为教育者常常会下意识地凸显自己的角色地位,以强输硬灌的教育方式为主,如果没有其他的教育方式同时使用,很好地配合的话,往往会令受教育者难以接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紧张,甚至有可能导致信息交流渠道的断裂。因此,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必须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加强主客体间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双向互动,教学相长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单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单一传授知识、情感、思想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客双方知识、情感、思想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同样思政教育活动也不是教育者的单边单向活动,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导作用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思想的感悟和言行的纠正等方式教育受教育者,并使其与教育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思想、知识和情感。同时受教育者通过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接受或不接受,认可或不认可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影响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教育效果的评价,从而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所以只有主客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调动,思政教育才能得到良性循环,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3.主客互化,彼此促进

在一定条件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思政工作的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学习时,就由主体转为客体,并具有了客体性。同样,当思政教育工作的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进行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时,就由客体转为主体,并具有了主体性。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由客体转为主体,亦即客体主体化是思政教育成效高低的关键。所以在思政工作中不仅要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更要增强客体主体化的转化,把受教育者转变成教育的主体,让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这样思政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更好地效果。

四、在思政工作中实施主体性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注意如果对思政教育工作中主体性的研究认识、理解不当,很可能会在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倾向,走极端。

1.要正确认识教育者的主体性

教育者主体性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是有原则的,是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的。在思政教育中,教育者要把握思政教育的方向性和目标性,通过发挥主客双方的主体性,将思政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继承性和发展性、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要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主体性教育者的责任

在思政教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指教育者在思政教育中要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尊重,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这并不是说教育者的主体性被弱化,主导地位被淡化。恰恰相反,这说明教育者的地位更重要,更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内在素质,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主体性。

3.要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我们对主体性的含义如果理解不当,就会对现行的“规范化”教育进行全盘的否定,任由受教育者随意发展。表面上看似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实则是严重削弱了其受教育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他们两者并不相违,而应该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应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启发下进行并实现的。

总之,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性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的,教育者只有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教育活动的主动性才能充分体现,才能对接受者的主体性起决定性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晓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9.

[3]陈宇宙.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交互主体性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3).

[4]严唤梅,郭志俊.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12).

上一篇:琼崖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浅谈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